
编者按:2023年8月15日,孟国泰先生指导衡水二中高三学生刘锐撰写《己文化简案》以引领他自己的高三备考方向。与此同时,孟先生还安排刘锐写了一篇四省模拟高考作文题《这里是中国》。刘锐的文章《于碰撞中诞生,于尘埃中绚烂》角度新颖,立意深刻,选材丰富,用词讲究,自然流畅,不失为一篇佳作。今选其文,以飨读友。

于碰撞之中划开泱泱中华五千年;于碰撞之中孕育烟岚云岫;于碰撞中引入尘烟熏风解愠,在落日熔金中盼河清海晏。
在家庭的碰撞中,李清照发现星霜荏苒花晨月夕已不在便执笔写下“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在官场碰撞中,陶渊明深觉梨云梦远,便渴望漱石枕溪,于是写下“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在民族的碰撞中,一夕千念的陆游写下“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在时局的碰撞之中,满眼青松落色的杜甫写下“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在国家的碰撞之中,毛泽东浮白载笔,写下“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在尘埃中,历经官场磨炼最终堕入平凡的李白写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纸落云烟,与他的才气隐入世间。在尘埃中,革新失败,屡遭贬谪的刘禹锡,尽管身处雨井烟垣之地,依然写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在尘埃中,洪应明坦然写下“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隐入尘烟的他们坚信“东风解冻,蛰虫始振”。
在碰撞中诞生最终又隐入尘烟的那个时代,有被褐怀玉功成名就之人,更有白发青衫兀兀穷年之人,芒寒色正之士最终还是和光同尘,于桑榆暮影之中渴望光风霁月。在尘埃中,仍然坚持庸常之中,微茫不朽。这便是于碰撞中诞生却又于尘埃中绚烂之士的绮纨之岁。
若不破则不立,没有时代带给他们的碰撞,则无法造就斗南一人的他们,若无隐入尘烟的磨练,则无法渊清玉絮的他们。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作者:刘锐(衡水二中高三学生)
责编: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