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拜东涛(商山更夫)
2007.5.16
考垂帘听政,首先要弄清垂帘之意。垂者,乃边也、下也、布也。又为下挂、落下、留传、将要等。帘者,是用布、竹、塑料等材料做的,遮蔽门窗之用。垂帘听政是指封建社会的皇太后或皇后掌握国家大权,在殿上处理国事时,用帘子把皇太后或皇后与皇帝遮隔,所以叫垂帘听政。也就是说,作为国家一把手,国家大事不能自己定,政令得听别人指使,受他人控制。
查阅历史(正史、野史)垂帘听政首创于秦时。秦始皇未统一中国前,中华大地七雄割据,齐、楚、燕、韩、赵、魏、秦各霸一方。赵国惠文王去逝,太子丹立,是为赵孝成王。秦趁赵王刚即位,立足未稳,乘机攻赵。赵国大权掌握在太后之手,一切由太后定,秦攻下三城,赵向齐求救,齐王要求拿长安君(太后的少子)做人质,太后最终答应了齐之要求,齐派出军队援助赵国。
吕后当权。西汉高祖刘邦之妻吕雉,又名吕娥姁。她的儿子刘盈被立为太子。高祖晚年,吕后色衰失宠。戚夫人(刘邦之妃)得宠,戚之儿赵王如意几次几乎取代太子。高祖去逝,刘盈登基是为孝惠皇帝。孝惠仁弱,大权旁落于吕后。她把戚夫人截去四肢、薰聋双耳,挖去双目,贯名“人彘”。用毒酒杀死赵王如意。与此同时,大封吕氏家族势力控制朝野。刘盈在位七年,帝位名存实亡。皇后系宣平侯张平之女,无子,假装有孕暗夺后宫美人之子而代之,将美人杀死。孝惠崩,立养子恭为少帝,号令全由吕后出。恭知其母被害死,言已长大即变,吕后知,恐其变将恭紧闭,并称皇帝久病不起,失惑昏乱,难以安宗庙社稷,宜选他人代之,先废而后杀。
王太后摄政。西汉孝景去逝,太子刘彻即位,是为孝武皇帝。刘彻的生母王太后与武安侯田蚡是同母异父娣妹,武帝年轻,大臣侯王年纪都很大。太后摄政,当时政局重托,大多由田蚡的宾客策划。田蚡以丞相身份,整顿朝廷、规范礼制、任命官员、无所不为。太后摄政实质是田蚡专权。
窦太后主政。东汉桓帝刘志宠信宦官,杀戮士子,累及无辜,朝廷内部纲纪败坏,法制松弛。桓帝死后窦太后摄政。因感陈蕃为自己当皇后出过大力,拜陈蕃为太傅,封高阳乡侯,与其父窦武同心协力,对付宦官,调整朝政,巩固了东汉政权。
贾后专权。西晋武帝死后,子司马衷立,是为惠帝,立贾氏为皇后,惠帝天生痴呆,无力治政。杨皇后之父杨骏辅政。贾氏立为皇后后,不甘杨氏专权,带信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让他们起兵讨伐杨氏。杀了杨骏,灭了三族。司马亮与太保卫瓘共同辅政。尔后贾后专权,贾与太子矛盾加剧,改昭废杀了太子。齐王司马冏带兵入宫,抓了贾后,废为庶人后杀之。
胡太后临朝。南北朝时,北魏宣武帝拓拨恪宠信高贵嫔,立为继后,生一子一女,子早亡。恪年将壮而未有嗣。可巧宫中有一女姓胡名充华,被魏主召见,暗结珠胎,怀成六甲,生下龙子,起名为诩。宣武帝归天,太子诩即位,年仅六岁,太后胡充华临朝,初称令行事,群臣上书称殿下,随之改令为昭,臣称陛下,自称朕。
王皇后当政。唐高宗李治,是个无为而治的天子,他多次想出家当和尚,不愿当皇帝,高宗临朝处理政事,总是在殿中放下帘子,高宗与皇后相对而坐,生死赏罚都听王皇后的,自己不过拱手无为而已。高宗晚年因患风邪病,身体不能支持,天下的事,全部交付王皇后处理。
武则天听政。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在长安城(都城)东北的禁苑内修建永乐宫,为太上皇清暑用,次年改名为大明宫。显庆五年(公元660年),武则天开始参与朝政龙朔三年(公元663年)迁大明宫听政。此后,大明宫成为唐代主要朝会之地。武则天为独揽大权,把矛头直指王皇后,在她还是昭仪时,生了个女儿,王皇后前去看望,逗孩子玩了一会就走了,武则天就将自己的女儿掐死,待高宗来时,她装作若无其事,与高宗谈笑生风。高宗去看女儿,发现已死,则天有意吃惊地追问左右,当高宗知王皇后看女儿这事后,以为是王皇后所害,从此对王皇后怀恨在心,终于废王皇后而立武则天。符太后掌权。五代时后周世宗柴荣病逝,子柴宗训继位。七岁小儿,怎理朝政,大权由皇太后符氏掌握。
垂帘听政。同朝四代垂帘听政的是宋朝。先是北宋仁宗赵祯在位时,刘太后临朝十一年。真宗赵恒初时,曾与刘美人有识,待到登基,将刘召入宫中,封为德妃。皇后郭氏生三子皆殇。德妃日思夜梦,怎么能产得一麟儿借得后位,怎奈肚皮不竟,长期不孕因而就想出一条以李代桃之计。授意李侍儿侍真宗御寝,抱衾送枕,叠被铺床,真宗一时高兴与李侍儿一度春风,谁知竟怀龙种,临盆产下一男。刘德妃即取为己子。起名受益后改名祯,德妃一面差心腹到处宣扬皇嗣为己所生,一面悄语真宗立己为后。真宗依言,提请大臣议定,那知臣下皆以“德妃出身微贱,不足母仪天下”为由否定立后。真宗执意下昭,将德妃立为皇后。天禧四年,真宗急遇风疾,不能视朝,事多决诸刘后。乾兴六年,真宗晏驾,太子即位,是为仁宗。真宗临终嘱刘太后:“太子年幼,寇准李迪可托大事”,刘改遗嘱为:“奉天行皇帝特命,由皇后处分军国重事,辅太子听政”。刘太后称制,事无巨细,悉由裁决。待到仁宗年巳逾冠,秘阁校理范宗淹,上书请求太后还政,被出判通州。就这样,刘太后临朝十一年,政令严明,恩威左右近侍,不稍假借。次是仁宗去世后,皇后曹氏命将宫门各钥归己管。命内侍召皇子赵曙入宫宣布嗣位,是为英宗。曹太后于御内东门小殿垂帘,辅臣逐日复奏,由太后援经据史处理事件,处分军国重事。再是神宗病危,辅臣等入内问疾,请立皇太子,并皇后权同听政。神宗无力答应,只是略略点首。神宗有子十四人,依次为佾、仅、梭、伸、僴、傭、价、倜、佖、伟、佶、俁、似、偲。佾、仅、梭、伸、僴早亡。皇子傭以次居长,被封延安郡王,年仅十岁,被立为太子赐名煦。神宗驾崩,太子即位,是为哲宗,国家大事由高太后处理。高太后不徇私情秉公办事,改繁为简,易苛政,遣役夫,止军器,民间得马甲,深得民心。
风娘预政。南宋淳熙十六年,孝宗皇帝赵昚于紫宸殿行内禅礼,将皇位传太子赵惇,是为光宗,改元绍熙。光宗即位大臣们同心辅政,还称承平,无大弊政。然而,宫中有个妒后李风娘,不肯安分,离间三宫,乘隙窃权。光宗懦弱,唯唯承命,不敢忤旨,李勾结宦官,结为死党,光宗有口难言,渐成怔病。李后乘隙干预政事,处理朝事,她一人做主,独断专行。
杨太后垂帘。南宋宁宗赵扩无子,立荣王曮为太子,赐名询,嘉定十三年,询病逝。孝宗之孙沂王柄亦无嗣,立燕王德昭九世孙均为继,改名贵和。嘉靖十四年贵和被宁宗立为皇嗣,改赐名竑。这样沂王一支又要择继。宰相史弥远劝宁宗借沂王置后多选一、二人备择,并指使其馆师余天赐借沂王续后之机,择宗室佳弟子。天赐还乡,路遇开国太祖赵匡胤十世玄孙与莒、与芮。即告弥召入宫中,转白宁宗立与莒为沂后,赐名贵诚。弥远秉政已久,内借杨太后,外结私党。皇子竑与弥远有隙,弥远也知一、二。竑好琴,弥远特选一善琴美人献竑。美人常伴左右,以观竑动息。而竑得知音逢佳丽,明知弥远不怀好意,却迷于情魔难以脱身。竑常立宫壁侧看地图,对美人言,他日得志,当置弥远于此地(八千里之外)。美人将竑言告知弥远。宁宗有疾,弥远派心腹到沂王府,通贵诚以易储。宁宗疾笃,弥远假传诏旨,立贵诚为皇子,赐名昀,授泰军节度使,封成国公。宁宗逝弥远将废立之事入白杨太后,召集群臣,宣布宁宗遗诏,昀即登基,是为理宗,尊杨太后为皇太后,临朝训政。
彭太后摄政。元止正二十六年(公元1361年)明玉珍自称陇蜀王。次年潜称帝于蜀,国号大夏,改元天统。公元一三六六年,明玉珍死,年仅三十六岁,子明升即位年十岁,母彭氏改元开熙,开始摄政。
皇太后主政。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发生了“土木之变”,英宗朱祁镇被瓦刺浮,消息传来,举国惊慌,城防空虚,朝中无主,残兵败将不足十万,难以对付瓦刺,群臣多聚于庙堂而哭。太后和皇后极力搜罗珍宝,准备用金银去赎回英宗,一方面下诏任命监国,立英宗之子朱见深为皇太子。


慈安慈禧三临朝。清咸丰皇帝即位两年,册封钮祜禄氏为皇后。这皇后幽娴静淑,举止端方,咸丰帝敬而失爱。只有一位那拉氏贵人小名兰儿,芙蓉面、杨柳眉,模样整齐性情乖巧,文通满汉,能书会画,能文能诗,识经史义,深受咸丰帝宠爱。按照清制,皇后以下,一妃二嫔再列贵人。兰儿与皇后位差四等。兰儿之父那拉惠征是安徽后补道员,穷极命丧,留下一妻二女,回京无资,亏得清江知县吴棠,误赠银三百,方得奔丧回乡。那吴棠几欲追回银两,但细想与那拉惠征曾有一面之交,因而也就将错就错。回京后,正值咸丰帝挑选美女,兰儿奉旨应选得中,后封贵人。咸丰驾崩热河,太子载淳六岁登基,是为穆宗,尊钮祜禄氏为慈安太后,生母那拉氏(兰儿)为慈禧太后。御史董元醇上奏恭怡亲王,请求两宫太后垂帘训政,怡亲王令尚书肃顺批折;如再莠言乱政,按律加罪。谁知咸丰帝临终时,世传授命玉玺被慈禧取去。慈禧商慈安,拟懿旨,盖上玉玺,召恭亲王抓捕载垣,端华肃顺等反对势力,并将他们处死,授恭亲王为议政王,主持军机处。六龄幼童于太和殿重新即位,于弘德殿入学读书,清廷事由两宫太后主张,在养心殿垂帘。慈安无心训政,挂名而已,万事由慈禧专断。同治皇帝(载淳)十七岁册立皇后阿鲁特氏,两宫太后撒帘还政,皇帝开始亲政。然而,慈禧不甘心,每遇军国大事,仍著内监密行查探,并召同治帝训斥,责其不禀之过。同治帝欲重修圆明园,恭亲王父子谏阻被革职,慈禧召帝,严词训责,令复恭亲王父子之职,同治只好另行降旨。同治帝虽为天子,身不由己,闲来无事便去寻花戏草,天长地久,淫毒上身,得下了不治之症。不久,同治帝驾崩,年仅十九岁,因其无子,立年仅四岁的醇王福晋之子载湉(tian)为帝,改元光绪。当年咸丰在热河病危时密书慈安:“那拉贵妃,如恃子为帝,骄纵不法,可即按祖制处治。”慈安诚善把密诏告知慈禧,劝她警戒。慈禧点头唯诺,但心中设计毁昭。可巧慈安风寒偶感,太医进方无效,过了数日,不药而愈。慈安会见慈禧,见其左臂缠帛,问知是割肉为己煎药所致,甚为感动,因取密诏焚毁。过了数日,宫中传出慈安病重,服药无效。慈禧太后一人视朝。一日朝后,突然传来慈安仙逝,满朝皆惊,但谁也不敢非议。慈安谢世,密诏已毁,慈禧无遮无碍。刻扣海军组建经费修建颐和园,准备颐养天年。颐和园建成,慈禧移居园内,降旨归政光绪帝。醇亲王弈等上疏:帝尚年幼,恳请太后再行训政,太后恩准所请,继续垂帘听政。过了数年光绪帝年已十八,太后将自己侄女叶赫那拉氏指婚光绪帝,立为皇后。从此光绪帝开始亲政。光绪亲政数年,丧师失地,一言难尽。宦官李莲英献媚太后,常在太后面前说皇帝过错,后来就连皇后也替皇太后监察皇帝。后因光绪帝支持康有为等维新党人变法,被太后撤政柄,幽禁赢台,并留皇后监视光绪行动。慈禧密诏心腹,议废立,王公大臣不敢决议,恐惹中外干涉,乃定以帝名义下谕。令捕维新党人杀头示众。光绪帝虽日日临朝,但不亲发一言,疏、折、奏事,由太后以帝名义下诏执行。

王莽摄政。历史上垂帘听政皆女性,西汉时的王莽属异性。王是汉元帝刘奭的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王政君的父辈及同辈,在元帝、成帝时封侯居多,惟王莽之父因早丧而未被封。成帝阳朔年(公元前24-21年)间,大将军王凤病垂,王莽在侍候时,亲尝药味,蓬首垢面,连日夜不解衣,使王凤大为感动。王凤临终,将王莽托付于太后和成帝,被拜为黄门侍郎,迁射声校尉(官名。汉武帝置,俸禄两千石)。成帝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被封为新都侯,又迁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官名)。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王莽被封为大司马,时年三十八岁。王莽辅政一年,成帝死,哀帝刘欣继位,王莽失权,尔后杜门自守。三年后,因官吏书讼王莽冤情者较多,哀帝又下令召回王莽。一年后,哀帝死,因无子太皇太后王政君即日至未央宫,收取皇帝玺绶,派使者召王莽,封大司马,录尚书事。王莽迎九岁的汉平帝刘衎继位。太皇太后临朝称制,国家政事、令都委于王莽。王莽掌权后,开始延誉天下,树威万众。他大肆封侯,退休者,鳏寡孤独,平民百姓无所不施。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山东大旱,人民到处流亡,王莽上书:愿出钱百万,献田三十倾,付大司农以助贫民,并在长安建造房屋以供流民居住。为巩固权力,王莽立自己女儿为平帝皇后,以数千万贿赂太皇太后的侍从。安排太皇太后出外巡游。因而,在当时声誉大振。最终,王莽毒死了汉平帝,即皇帝位,改国号为“新”。汉室江山就这样被王莽篡夺。
一是皇帝年幼无知。六、七岁在人生尚属启蒙时期,顽童时代,别说料理国家大事,就是饮食起居,尚需人照料,六、七岁就即位当皇帝,即是天才、神童也难以处理国政。母后垂帘是情有可原之事。如南北朝时,北魏孝明帝拓拔诩,登基时年仅六岁,胡太后就挑起了理政的重担。
二是皇帝软弱无能。作为一国之主,其精明干练的程度应在众人之上,如天生痴呆,常处以糊涂状态,怎样处理国家大事,自己软弱无能,担当不起理朝的重任,自己挂个名,别人来支撑,来掌权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如南宋光宗皇帝赵惇,虽然不呆不傻,但天生懦弱,遇事唯唯诺诺,不敢当机立断,不敢自作主张。皇后李凤娘。身处最高位,然而权威并未达到最高峰,受制于朝廷内外其它势力。
三是皇帝不能自己说了算,在此情况下,垂帘听政不失为权宜之计。如西汉惠帝刘盈,在位七年,母后垂帘。母亲吕后邦父刘邦创天下有功,朝廷上下视其为开国功臣,加之吕氏家族在朝势力较大,刘盈只好任其摆布。眼看着母亲杀戚夫人和赵王如意,而自己身为皇帝却无力挽救,最后,干脆把皇位交给了吕氏。
四是皇帝赖以执政。身处帝位,把权力看得很轻,不愿纠葛于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懒以理朝处政。只想静清舒适,平稳安逸,满足于现状,不想有所作为,不愿当皇帝。如唐高宗李治,对帝位不感兴趣,多次想出家为僧,去寺院享受那晨钟暮鼓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导致了王皇后垂帘,武则天听政。最终武则天改唐为周,使李氏政权变为武家天下。五是阴谋篡位。胸怀异志,野心勃勃,一心想登上国家最高位置。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杀人害命,阴谋篡权。如慈禧太后三次临朝,多年把持朝政。乘咸丰帝弥留之际,盗取玉玺,以假象诈东太后焚毁咸丰遗诏,囚光绪于赢台而以光绪之名昭令天下,都是她阴谋篡权的手段。然而,这些都是外在表现,垂帘听政的本质和内在的东西是国家政体问题,是世袭制度造成的必然结果。老子死了儿子袭职。有了世袭,就会出现垂帘听政。中华大地,人才济济,难道找不出几个合适人来,但国家体制规定老子当皇帝,儿子承袭,其他人无权承接王位。加之权中有利,一些人权力欲望极重,千方百计想把权弄到手,因而就有了垂帘听政的史实。
据“史记”载:西周时武王姬发去逝,太子诵即位,是为成王,天下刚刚平静,成王年纪又小,周公担心诸侯背叛,就出任主政,天天背着成王上朝,七年时间过去了,成王长大了,周公就还政于成王,自己又回到臣下的位置去事主。我们只能说他精神可贵,不能把他算作垂帘听政。
《史记》还记载着这样一个事实:尧登基七十年得到舜,九十岁时禅位于舜,而没有把帝位传给他的儿子丹朱。从帝位上退下来后,过了二十八年才去逝。尧死后,百姓们像死了父母一样哀痛,三年内无人奏乐,以示对他的哀悼!
【作者简介】拜东涛,网文名商山更夫,男,一九四八年十一月生,陕西省商洛市人。一九六八年二月入伍,历任排长、副政指。一九七九年元月调陕西丹凤县武装部,历干事、参谋、部长。一九八六年六月随武装部改制退役。一九九0年上省党校,毕业后任商洛市文化局副局长、调研员。二00八年退休。作品:《我以我血艳红楼》、《我以我歌颂石头》,《更夫诗文集》,另有部分诗词及文章发表于今日头条、都市头条等网络平台。现为国风西北文学书画社编委、商洛分社名誉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