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程考核学员
试卷(第一场)
聆听
一.理论知识
1.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A.平仄是古典诗词曲中构成节奏的要素。平,即平声,指某字读音的声调不升不降;仄,即仄声,指某字读音的声调或升或降。平仄之划分是由汉字的四声:平、上、去、入而决定的。一般说来,凡平声字即为“平”声,上、去、入三声字即为“仄”声。对应现代汉语拼音来说:汉拼第一二声即为“平”声,汉拼第三四声即为“仄”声。( √)
B.“粘”和“对”是近体诗(律诗与绝句)构成之必要条件。所谓“对”,就是一联内的两句(上句、下句,也说:出句、对句)句中节奏点位置的平仄相反,即相对。所谓“粘”是指两联之间,上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的出句,句中节奏点位置的平仄相同即“相粘”。(√)
1.2.单项选择题:下列表述,错误的是(C )
A.古体诗一般来说不受近体诗格律约束,但韵脚处的平仄还是有一定讲究。具体说来就是:古体诗也要押韵,可以句句押韵、可以隔句押韵、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几句一换韵,由平换仄,或由仄换平都可以。
B.词牌的名称大约有三个来源:第一,沿用民间乐曲的名称;第二,摘取词中几个字作为调牌名称;第三,词牌同时就是词题。但是,就绝大多数的情况来说,词牌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
C.入宋以后,有一些词调在词牌末有一“令”字、或“引”字、“近”字、“慢”字,这只是由于词体篇幅长短不同而区分的。
D.对联的张贴,要符合传统的规矩要求:面对门框,上联要贴在右手边(即门的左边),下联要贴在左手边(即门的右边)。有不少的对联,内容就有上、下联的区分;一般来说,仄声字作结的是上联,平声字作结的是下联。上联与下联,不可倒贴。
1.3.多项选择题: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B.C.D.E)
A.笼统地说,韵就是韵母。但是,严格地说,韵和韵母并不完全相等。它们的区别是:第一,韵是包括声调在内的。声母韵母都相同的字,因声调不同就分属不同的韵。如“东”和“动”就分属不同的韵。韵母不计声调,“东”、“动”二字的韵母相同。第二,韵母又可进一步分析,分为介音(韵头)、主要元音(韵腹)和韵尾三个部分。
B.“一曰一言句例:天,地,阴,阳,江,河,日,月是也;二曰二言句例:‘天高,地下’、‘露结,云收’是也;三曰三言句例:‘斟清酒,拍青琴’、‘寻往信,访来音’是也;四曰四言句例:‘朝燃兽炭,夜秉鱼灯’、‘宋腊已歌,秦姬欲笑’是也;五曰五言句例:‘雾开山有媚,云闭日无光。燥尘笼野白,寒树染村黄’是也;六曰六言句例:‘讶桃花之似颊,笑柳叶之如眉。拔笙簧而数暖,促筝柱而劬移’”出自于唐上官仪《笔劄华梁·七种言句例》。
C.清代学者董文焕在《声调四谱图说》“声调源流表”中通过表的形式将四言诗的平起平韵、仄起平韵、平起仄韵、仄起仄韵如何演变为五言平韵、五言仄韵的平起、仄起、拗体、近体诸式清楚列出,并详论四言声调之法为诗法之祖。
D.曲律之增损是曲调正文增添字句或减少字句,它跟衬字不同。衬字是曲调正文以外的字,一般是不占音节的,增损却如词调的摊破、促拍、减字之类,所增损的字句直接与曲调密切相关,增则占据拍节,损则出现拖腔,所以应当看作是异调同体。
E.赋是韵文中的一种,所以,赋讲押韵。李元度《赋学正鹄·序目》曰:“至选韵之法,凡诗赋皆从韵生,必先因下句以求上句,因下联以求上联,庶无凑韵成章之弊。大约押常韵宜新,押险韵宜稳,生韵则熟押,熟韵则生押,多韵则少押,少韵则多押,韵有字同而义异,义同而音异者,尤宜考辨韵详,不可混押。”对赋的押韵,提出不少要求,值得参考。

二.四言绝句两题
2.1仄起仄脚押二平
风
风迹无影,去来忽悠。
树摇叶舞,一股气流。
2.2平起平脚押三平
花
春风百花,烂漫天涯。
欲寄相思,江南日斜。
三.五言绝句两题
3.1仄起平脚押三平韵式
雪
倩影落江涯,山河满白花。
同梅酬冻景,一幅画图佳。
3.2仄起仄脚押二平
月
皎月临丹穴,明珠照夜光。
谁言天上种,独得殿前芳。
四.六言绝句两题
4.1仄起平脚押三平韵式
春
风暖冰消日菲,百川草嫩春辉。
人勤地里劳作,秦腔声声晚归。
4.2仄起平脚押二仄韵式
夏
蛙鼓蝉嘶绿丛,荷花万翠香傍。
骄阳火炙薰蒸,田里禾苗竞旺。

五.七言绝句两题
5.1平起平脚押二仄韵
式
秋
山川雨润裹青纱,硕果盈枝香晚稻。
老叟兴高素面开,高梁地里勤劳早。
5.2仄起仄脚压二平
冬
猎猎霜风帘翠幕,娟娟雪月照闲厅。
炉边独坐煨童子,先到寒威两小星。

六.五律两题
6.1平起仄脚押四平韵式
醉美家乡
家乡何处是,一望尽天涯。
野色连云树,秋声入暮崖。
山川非故国,草木自年佳。
醉里乾坤大,无人共酒怀。
6.2仄起平脚押四仄韵
式
题《洛神赋图》
玉辇乘云来,瑶妃凌空去。
天风吹佩环,月下闻清楚。
洛水碧于蓝,巫山青似渚。
谁家弄笛声,落尽梅花墅。

七.七律两题
7.1平起仄脚押四平韵式
读白居易《长恨歌》有感
杨妃自是倾城色,玉貌冰肌绝代姿。
一曲霓裳天上舞,千秋粉黛月中悲。
香魂寂寞归何处,翠袖凄凉怨几时。
莫向尊前歌此调,君王应悔嫁蛾眉。
7.2仄起平脚押五平
观公祭伏羲大典有感
圣道昭彰古至今,人文蔚起自然林。
三千载后传遗脉,百十年来感妙音。
万国衣冠趋盛礼,几家父子奉仁心。
吾皇继统承尧业,四海车书共一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