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英雄传(小说连载之一五二)
杨浩然 偶然著
一五二、正本清源
沂蒙山区水系发达,有大小河流一千八百多条,沂、沭河纵贯而过。
由于两河与千百条小河相连,千百条小河又与数万道沟壑相通,一到汛期,万千沟壑的污泥浊水便汇入小河、冲向大河,形成了冲天巨浪,以排山倒海之势将下游荡为泽国了。
四九年春,淮海战役拉下了胜利的大幕,解放军百万雄狮杀向了江南。大部分支前民工就复员回家了,但屁股与板凳尚未焐热,“导沭整沂”工程之战就打响了。
沂蒙人民又一次推起小车、带上镢头锨,转身杀回了战场。
劈山开路、重整山河。导沭工程历时三年,共进行了十期施工,八十四万民工参战。整沂工程苦战两年,共进行了三期施工,三十余万民工参战。
“导沭工程”最艰巨的任务是劈开马陵山。其工程量大,施工难度也大。
人们称这一工程为“移山搬岭”,仅此一项,前后就有二十六点三万名民工参战,用时一百八十多天,才将山岭打穿。民工们劈山用的镐头,刚开始一尺多长,工程完工时,只剩下一揸多长了……
经过数年苦战,两条桀骜不驯的蛟龙终于被赶进了东海。
与此同时,沂、沭河上游也在苦战,他们挖水库、筑塘坝、修水渠、打涵洞,深山出平湖,千库万塘锁蛟龙……
可最近几年,老百姓却对此出现了抵触情绪,干部们也不太积极了。究其原因,是下列两种情况在作祟:
一、治来治去看不到希望,得不到实惠,甚至把自己的良田和祖坟都搭上了;
二、政治运动过多,干部受冲击太大。特别是“三反五反”和“四清”运动。
何为“三反五反”呢?
其实,“三反”主要是针对党政军机关的。其内容为: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五反”主要是针对私营工商业者的。包括: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经济情报。
“四清”有两种,最初在农村中是“清账目、清仓库、清财物、清工分”;在城市中呢,最初叫“五反”,即: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反分散主义、反官僚主义。后来才统一为: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
光凭字义分析,就知道这些运动的初衷都是好的,可一到基层就乱套了。
无论干部还是群众,普遍不识字,理解能力有限,就乱整乱打起来了。有的一夜之间就变成了右派,有的不知不觉就成了反革命。
于是,干部们就变得谨小慎微、缩手缩脚了。又加上百万干部下乡劳动,各级指挥棒大都扔了。千军万马失去指挥后,便遗不成军了。
然而,马家峪的马克斯却没管这一套。他有马三这把伞罩着,哥哥是老乡长,又是南下干部。他呢,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通过不间断的治山治水,村里人已得到实惠了。所以才一呼百应,连战连胜。
正因如此,马三才决定在这儿树起一面旗帜,擂响一番战鼓,打出一种气势,力争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让大伙儿都眼馋。
转眼,秋天到了。在水的滋润下,庄稼大丰收,水果堆积如山,副业收入翻番。
恰在这时,传来了全省蚕茧、黄烟生产现场会在蒙东召开的消息。马三想,不知舒同书记来不来,来了当面汇报吧。
“现场会再有三天才召开呢,我得拢拢数字。”想到此,马三扳着手指计算起来。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哇!年底将破双万哩!
按照中央指示,省级干部每月也有下基层劳动的任务。为了完成任务,舒同提前三天来到了马家峪。
他想来个突然袭击,看这个治山治水大将军到底弄出了啥名堂。虽说半年来马三没向他汇报工作,可舒同从马三的司机小王那儿了解的一清二楚。可百闻不如一见,若真像小王说的那样,这个典型就得树。
要知道,省委书记出来溜达,后面是跟着秘书和记者的。但马三没管这一套,书记问什么,他就答什么,特别是那串数字,很醒目!
听完汇报,又漫山转了一圈后,舒同灵机一动,决定把现场会挪到马家峪开了。
这里不仅产蚕茧、产黄烟,还盛产苹果呢。再说了,马三树得这个典型确实值得推广,定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搞好了会带动全省治山治水工作的顺利展开。
果不其然,现场会一开,媒体一报道,马家峪立刻火爆起来了,马克斯的事迹很快传遍了齐鲁大地、传遍了大江南北。
慕名前来参观学习的络绎不绝,省军区司令员一听,也跑来了,尝了个苹果,嘎嘣脆甜,一开口,全包了。
这天中午,来了两个不速之客。俩人都是村支书,一个是莒南厉家寨的厉月坤,另一个则是山西大寨的陈永贵。二人都是治山治水高手,看了马家峪的样板,听了马克斯的介绍后,俩人直点头,决定回去再大干一场,彻底改变家乡面貌。
蒙东指挥部,这几天更热闹。开完现场会、参观完马家峪后,各地干部纷纷请战。根据大家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水利厅的同志们一一作了解答,并提出了主攻方向。
经过一番论证,马三首先选了三个大战场。一是在岸堤截断汶河,二是在跋山斩断沂河,三是在沙沟拦截沭河。拍板不久,三大战役就大张旗鼓的开打了。
这次是全民动员,村村出夫。当然,在家的也不能闲着,除了抓生产,主要任务是治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马家峪的感召下,各地各村纷纷掀起了治山治水热潮,涌现出了许多劳动模范和治山治水英雄。
起火车头作用的是厉家寨的厉月坤,他带领全村人民硬生生平掉了无数山头,截断了无数河流,使全村一下摘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
后来,他的愚公移山精神感动了毛主席,老人家大笔一挥,题写了“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