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性恶篇》(14)
【原文】
有上勇者,有中勇者,有下勇者。
天下有中,敢直其身;先王有道,敢行其意;上不循于乱世之君,下不俗于乱世之民;仁之所在无贫穷,仁之所亡无富贵。天下知之,则欲与天下同苦乐之;天下不知之,则傀然独立天地之间而不畏:是上勇也。
礼恭而意俭,大齐信焉而轻货财;贤者敢推而尚之,不肖者敢援而废之:是中勇也。
轻身而重货,恬祸而广解苟免;不恤是非、然不然之情,以期胜人为意:是下勇也。
【译文】
有上等的勇敢,有中等的勇敢,有下等的勇敢。
天下有了正道,敢于挺身捍卫;古代的圣王有正道传下来,敢于贯彻执行其原则精神;上不依顺乱国之君,下不混同于乱世之民;在有仁德的地方不怕贫穷,在没有仁德的地方不愿富贵;天下人都认可他,就与天下人同甘共苦;天下人不认可他,就岿然屹立于天地之间而无所畏惧:这是上等的勇敢。
礼貌恭敬而心意谦让,重视诚信而看轻钱财,对于贤能的人敢于推举而使他处于高位,对于不贤的人敢于把他拉下来予以罢免:这是中等的勇敢。
轻视生命而看重钱财,不在乎闯祸而又力求解脱以逃避罪责;不顾是非对错,把胜过别人作为自己的心愿:这是下等的勇敢。
秋雨堂浅见:
在上一篇中,荀子把人的智力分为四个层次。在这一篇里,他又把人的勇敢从三个方面作了分析。“智”和“勇”都是人性的组成因素,因此智和勇也有善恶之分。
用于坚守正道、造福国家和人民、帮助或拯救他人的智和勇,就是“善智”和“善勇”,像岳飞、文天祥、戚继光那样的民族英雄、革命先烈和献身科学事业的科学家,他们都是具有“善智”和“善勇”的人,是值得我们永远敬仰和纪念的。
像希特勒、东条英机、抢劫杀人犯白宝山那样的人,他们的智和勇就是“恶智”和“恶勇”,必然会落得一个耻辱和灭亡的下场。
荀子所称扬的“上勇者”即是“善勇”者,他们既能坚守正道,不畏邪恶势力,又不怕贫穷和苦难,“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屹立于天地之间无所畏惧。
荀子所说的中勇者似乎是针对为官者而言的,这样的人谦恭礼让,诚信轻财,敢于弹劾地位高于自己的人拉他们下台,也勇于推举地位低于自己而德才兼备的人超越自己。
至于下勇者,为了钱财敢于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没有是非观念和法制意识,只想在某些方面占大便宜以胜过别人。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这种人都是很多的。那些杀人越货、制毒贩毒、参加黑社会组织违法乱纪者,就是这样的人。具有这种勇敢的人,是为人们所不齿的,也是必然会受到惩罚的。
人们常用“智勇双全”来赞美像关羽、岳飞、“十大元帅” 这样的英雄人物,他们的智和勇,当然是“善智”和“善勇”,也就是荀子说的“上勇”。
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宁愿“无勇”,也不可追求“下勇”。
2023.8.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