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顶老师诵读
心中的太阳老师诵读

谈诗论典说柳枝(下)
文/朱海明
柳枝就是柳树的枝条,有斜立的有下垂的,细长柔韧,随风飘舞,是大自然中风韵独特的美丽景观。

自《诗经·小雅·采薇》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到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秦观的“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到贺铸的“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王雱的“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到纳兰性德的“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再到施耐庵《水浒传》的“花和尚到拔垂杨柳”,“杨柳”成了柳树最常用的美名。
自诗经时代的“杨柳依依”也许更早,柳枝便被人们关注并进入词曲歌唱中,后来被唐代的教坊选为曲调(diào)又成为新的词牌《杨柳枝》。柳枝还以柔韧修长的特性被称为柳丝,由于柳丝的丝与愁思的思、思念的思同音,常被描写思妇和爱情,在诗词和戏曲中尤为常见。我也曾填制了一首《杨柳枝》,冠名“ 思妇春情”,词曰:
芳心绣袂“玉楼春”,旭日中庭“柳色新”。
苦绪幽长“深院静”,相思梦醒“镜中人”。
这首词妙就妙在,把“玉楼春”“柳色新”“深院静”“镜中人”四个词牌名嵌入了词中,而且基本上不着(zhuó)痕迹,从而增强了作品的意趣和魅力。

柳枝代表爱情的杰作当属明代文学家的《牡丹亭·还魂记》了,其中的《游园惊梦》一节,演的是官家少女杜丽娘游览后花园回来,感叹韶光易逝,春情难遣,闷倦之中幽幽睡去,忽然梦见一位少年擎着柳枝翩翩而至,自称柳梦梅,并热切的说道,这位姐姐,我到处找不到你,原来在这里。恰好在花园里折了垂柳半枝,你既然饱读诗书,能作诗一首赞赏这柳枝吗?于是似曾相识的两个人在牡丹亭畔芍药栏边深情缱绻,春意盎然。后来杜丽娘因梦生情,因情成病,因病而亡,又因真情感动神仙,还魂而生,与柳梦梅终成眷属。我的一首《杨柳枝》写的就是这段故事,词曰:
三生石上已标名,一世奇缘梦里行。
纵览古今人鬼恋,争如柳杜最深情。

《牡丹亭·还魂记》也是昆曲的代表剧目,400多年久演不衰。明朝万历末年昆腔传入北京后,成为全国性剧种,一直红红火火了200多年。2001年,昆曲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届人类非文化遗产的评选中,是全票通过的。

苏州是昆曲的故乡,也是与杭州齐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已经有了2500多年的建城历史,人文积淀非常丰厚,我曾有《添声杨柳枝》一首赞美苏州,词曰:
软语吴侬溜的(dì)圆,冠(guàn)江南。
昆腔苏剧蔚大观,盛名传。
婉转清音天籁曲,如美玉。
柔情蜜意话缠绵,数评弹。
昆曲、苏剧和评弹都是苏州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2006年均被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原创首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