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的秋天,正是这个收获季节,著名作家、陕西省作协副主席、西咸新区作协王海以一部长篇小说《回家》,反映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命运的力作,一经问世,在专家学者、广大读者中产生强烈的反响。
全国著名文学评论家阎纲给予《回家》很高的评价,著名学者肖云儒《回家》读后大呼“过瘾”!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星推崇备至,《回家》“可拿茅盾文学奖”,作家梦萌情不自禁从《回家》创作艺术上分析,作家杜芳川激动万分回家“从小人物写出大命运”。



作为一个文学青年,在好多朋友看来我现在是王海主席的跟班,我是《回家》面世后第一个拿到“名家亲笔签名珍藏系列1”第一人。拿到这珍贵的礼物,我如饥似渴爱不释手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了好多天。小说写的是发生在咸阳湖边一个个小人物的悲欢离合的故事,每天我路过书香河畔,都期待着和女强人豆芽相遇,李奇高新区的公司就在当年我们单位的隔壁,秦人居的豆花浑身散发着无法抗拒的魅力,内心也有创伤。老王太坏,德福太老实。子衿落叶归根,姬天人海沉浮。许得有一个好爹,将下一代娶进家门,陈进财机关算尽,反送了卿卿性命。

我有许多话要说想写,却迟迟不敢动笔。班门弄斧,自己就跟农村过去的一名赤脚医生,在三家医院专家门诊前面摆地摊。
《回家》写的是失地农民的命运,和王海《天堂》《城市门》一起构成“新乡村题材三部曲”,但是他主题的宏大,并不会引起一般人的注意。《回家》是写给所有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因为,往上查,城里三代都是你们,因而有一种说法,城里人根在农村,农村人的梦在城里。

我来到城里已经三十年了,至今礼泉先进村还有我的户口,有一份责任田。我的父母就长眠在马里那块黄土地里,我的哥哥两个弟弟都还生活在农村。三十分钟的路程,我苦苦走了八年。
我们村不大,千八百口人吧。解放前出了一个在外干大事的人,就是我大伯兰亭,据说我大妈跟宋美龄是同学,小时候,大伯被打为历史反革命遣回老家,他就住在村东头的庙里,子女跟他断绝关系,最后一个人孤苦伶仃的死去,改革开放后,已经在兰州做了高管的几个子女,每一次回来扫墓,都哭得泣不成声。李俊生解放前就参加工作,一手好字,遐迩闻名,先后在礼泉县兴平市是公安局局长,老了想落叶归根,因为种种原因,待在兴平,现在已经是九十多岁的老人了。李好谋,陕西省建设厅一位处级官员,在位显赫一时,礼泉县改革开放初期建筑业特别发达,大树底下好乘凉是也。李俊秀,官至白银军区司令员,白银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位上退休,我曾经写过一篇散文《小心老子一枪把你狗日的毙了》,写的就是李俊秀的弟弟被农村恶霸干部逼得走投无路的故事。

现在,农村已经很难见到人了,过年的时候除外。农村人都跑到城里打工,他们又不是傻子,谁都能知道三个多两个少,多收三五斗又能如何?现在城市,一小部分,比例很小很小,是城里土著人。很大部分是通过高考、参军、招工到了城里,他们在农村没有土地,但是父母、亲戚朋友都在农村。还有一部分人,比如我,有农村户口,有责任田,爱恨情仇都在骏马那一块地方。
王海之所以成功,是他热爱五陵塬是生他养他的土地,他的《回家》,必将唤醒中国人骨子里的许多记忆。
我在西安的时候,有一次跟陕西省社科院的一位老兄促膝详谈。现在中国富了,中国人的物质得到极大满足,但是相应的法治建设道德教育没有跟上,现在的人已经只剩下一个躯壳,行尸走肉,没有了追求,缺少了灵魂。

中国朝哪里去?我们每个人应该怎样活着?我们从哪里来?回家的路到底在哪儿?
看完《回家》,我毅然把组织关系转到马里村(先进村)。

关注我们民族未来,关爱我们自己命运。
《回家》,一部社会反思力作,一桌精神回归大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