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孟宪法佳作《撕下“创意写作”的画皮》「飘舞的剑」(4073辑)

撕下“创意写作”的画皮
孟宪法
偶见有人扛起了“创意写作”大旗,声称这种理念风靡全球,当然只能是“声称”,只能是圈子化的东西。这年头,假东西会迅速被假东西埋没,因为假货横行!真东西更不幸,没有生存机会,还不如假东西,能忽悠人一时。
创意写作只能是个体创作、独立创作、个性化创作,没有个性化的深刻的思想,没有个性化的自由的思想,文学作品谈何“创意”“创新”?!一会儿说创意写作是引导表达自我,一会儿又将创意写作等同于“集体讨论”“研讨式创作”,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所谓集体讨论就是用来否定自我否定个性埋没自我的!你见过古代唐诗宋词、《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等等,有哪一首或哪一部是“会商”“集体研讨”的结果?这种观点不是出于无知就是别有用心!其实,当下的文学创作,太符合这种“创意写作”的“理论”了:千篇一律,陈词滥调,毫无新意,如同一个脑子写出来的,如同是“集体讨论”的“结晶”!而今诗文的最大共同点是歌功颂德,人云亦云,随声附和,这是难以改变的共同点。其实,歌功颂德没有不可,重要的是你有真情吗,是出于自我思考吗?如果仅仅是迎合逐流、附炎趋势凑热闹,这等文字连放屁都不如!除了虚情假意,还有啥?
声称“创意写作”是1837年某个美国文学家提出的,不管这种创新写作理论是本来面目还是被牵强附会,多是胡说八道,因为不合创作规律和真谛!
胡说什么,单个作家的创作活动只能是作家的独立创作,不能构成创意写作。这种否定独立创作的创意写作只能是创假写作,伪写作!没有个性化自由化的独立思想,没有出于奇思妙想的灵感和出众才情,文学作品谈何创意创新?把个性创作置于集体讨论、培训指导之中,这不是创意写作,只能是“指令性写作”、“操控性写作”、“统一性写作”、主题先行性写作,如此作品必流于浅薄,因其作品往往堕于俗套或“共性”,创意新意丧失殆尽。比如作家浩然在文革时期的作品《金光大道》《艳阳天》之类,人物形象高大全,思想内容假大空,至今还有人读吗?这就是集体指导写作的结果,是用“共性”消灭“个性”的结果!好在浩然写出了《苍生》这样关注百姓命运的接地气的作品,有幸靠的是他的个性化思考,而不是奉命写作。
写作如何才能富有创意新意?要有深刻的自由的思想,要善于丰富的想象,要有奇思妙想新奇的灵感,要善于发挥出众的才情。
话又说回来,学生作文的确需要指导,这有别于成人文学创作。作文指导,要注重思维训练的指导,需要合乎写作真谛的精少的指导,而不是胡乱指导。特别是对于写作前的指导,指导要少而精,重在诱导写作灵感、写作兴趣,切忌干扰学生的自我思考,学生作文时老师要闭口不言,让学生一挥而就一气呵成。面对所完成学生习作,你在作文评讲课上对症下药、大讲特讲则无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