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艺漫谭•童年侃诗

◐ 童年闲侃口语诗(之一)
◆01 诗是来自灵魂的精液,是一种纯粹的本能性喷发。诗的快感并不是传统抒情诗者常挂在嘴边的所谓的高大尚,更不是知识炫耀,甚至不是诗性顿悟,而是一种看似朴素无华的语词却直抵心灵,让你不由自主地内省、缄默、潸然流泪。
◆02 在100位玩口语的作者里面很难遴选出1位货真价实的高手。当下,但凡一流诗人几乎都在玩口语,只不过有些人不愿意承认而已。真正当行的口语诗人骨子里从来就没有抛弃意象,只是人家玩得更老道。

◆03 口语诗人往往对“俗”情有独钟,并乐“俗”不疲。究其原委,一来是它具有纯天然的草根性、大众味,而且便于流通传播;二是它貌似粗鄙实则粗中见性,粗中藏理,粗中生诗,绝非庸俗;三是它最大的魅惑力是野趣背后的多元辐射。好诗大抵具有生长性和歧义美。
◆04 曾花了40年时间写成《自然史》巨著的18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博物学大师布封指出:“风格即人”。诗人必须首先要认识你自己。要知道,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写好口语诗的,有些人天生就是玩口语诗的好料,而有些人呢,则注定一生与口语诗无缘。个中原因很简单:每个人都有专属于自己的性灵、气质、学养、美学取向等,不可能也不必大一统。秋天来临了,那漫山遍野的各类花草就是最好且缄默的神示。假如你总是感觉写口语诗很累心还总写不好,那么,我劝你,最好不要太一根筋了。
当然,这些话你完全可以不屑。

◆05 玩口语诗,必须本真、自然、朴实,因为口语属于元写作生态。口语诗貌似笨拙甚至粗鄙,实则大智若愚。
◆06 不带个体人文基因的“语感”,严格说来根本就算不上“语感”。哪怕你的“口气”再重、再另类,也是枉然。
◆07 需要郑重强调的是:口语诗写作比拼的是硬功夫,是不折不扣地炫技。只不过它对“技艺”的要求较传统的意象诗要高明得多的多。说穿了,真正的口语诗的“技艺”往往谐雅兼容,呈现无为、逍遥之态。

❂ 诗人简介:

童年,本名郭杰,男,汉族,1963年12月出生于安徽省蚌埠市,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自1980年习诗至今已四十余年,笔耕不辍。诗风多元,中西交融,始终坚持创作实践与理论挖掘互补并重。曾策划中国诗坛第三条道路与垃圾派“两坛(北京评论诗歌论坛和第三./条道路诗歌论坛)双派(垃圾诗派和第三条道路诗学流派)诗学大辩论等各类文创活动,多部诗歌原创作品和文艺评论文章入选各知名文创艺术平台。代表作有《天黑之前》、《河》、《短歌》、《短章》等,著有《童年文化批评诗学札记》等文艺批评专著。基本诗观:诗是诗人主体对尘世、生命、人性、宇宙、历史、人文精神乃至灵魂品相艺术地观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