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歌者杨润祯
作者:绿水青山(苗族)
俗话说得好,高手在民间。农民歌者杨润祯的歌喉,让人不敢相信他从没经过专业性培训。
一次偶然的机会,杨润祯在微信里发给我他唱的歌,我听后为之一震,深感他的歌声太有穿透力了。
后来在一些聚会的场合,我也会推荐杨润祯一展他的歌喉。每一次他都认真清唱,引亢高歌,总会赢得在场人阵阵掌声。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杨润祯是我的乐居同乡,他于1979年9月出生在关路刘家的一个仡佬族农民家庭。
初中毕业后,因为家境贫穷,杨润祯未能继续上学。那时他喜欢写毛笔字,隶书、楷书、行书,他都刻苦的练习。在我们当地,有一位写一手好毛笔字叫代先才的老人看中了他,将杨润祯收为徒弟。那段时间。四乡邻里,哪家有红白喜事都有他俩师徒帮忙的身影,抄抄写写,忙个不停。
2002年,杨润祯有了到外面闯世界的想法。他先后到广东、浙江一带打工。主要是在工地上做泥水工。到2008年,他累了时就吼两嗓子,就这样逐渐开始喜欢上了唱歌。
杨润祯天生有一副好嗓子,以前找老师辅导过,但他不识谱,这着实让老师很头疼,全靠他自己模仿去唱。逐渐的,凭着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他学会唱了歌曲《我爱你中国》《再见了大别山》《怀念战友》《两地曲》《人间第一情》《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小白杨》等。
五年前,杨润祯回到贵阳发展。他在花果园半山小镇开了一家包子店。他做白皮包子做了四年,一年前他又拜师学做安顺破酥包。
前不久,我曾到杨润祯的包子店看过,不大的门面里各种设备齐全。一进屋,并看见杨润祯正在做馒头。他粗犷的身子就是靠劳动锻炼出来的。他生活中既勤劳又勤奋,他对待人既真诚又和气,他做的包子馒头很受顾客喜欢。
个人的爱好也需要坚持。杨润祯从网上买了麦克风,他在做包子、馒头的时候,累了就唱上一曲。在劳动中用歌声解压,苦中有乐。
在广东打工期间,杨润祯认识了他的爱人小陈,这位河南姑娘看中了他的憨厚老实,愿意和他一起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他们夫妇靠打工挣钱,帮助弟弟杨竞争完成了高中、大学的学业。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杨润祯夫妇靠劳动挣钱在花果园落户,他们育有一子一女,日子过得虽有些清苦,但时刻有歌声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