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近日,余乘车途经著名江南水乡古镇一一汾湖。但见高温酷暑下,中铁建设集团沪苏湖高铁汾湖站站房工程正在紧锣密鼓、日夜兼程建设中。
汾湖,地处江苏州市吴江区许家港村,是我每次由上海去姑苏、杭嘉湖地区,特意绕道的江南水乡。
汾湖是一个狭长的、延绵数公里的湖泊。若从高空俯瞰,汾湖就像一支碧绿滴翠的玉簪,点缀在锦绣江南的水网地带。诚如沈昌直《忆分湖》中所说的“四围春水一芦墟”,芦墟的水很多、很美。若驱车环湖行,汾湖曲径藏秀,一路青山碧水、烟波酷渺,近有黛瓦白墙,偶遇湖畔草棚休息,一盘炒豆一盅茶酒,边食鱼鲜剥膏蟹,远眺点点渔帆胜半仙。
同时,在芦墟众多的湖泊之中,汾湖自有一股文化味儿,流水中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历史。传说,远古有一位美丽的水珠姑娘被一条青龙抢走,一群野鸭飞来猛啄青龙,水珠姑娘从龙嘴里落下来,随即变成一个半圆形的湖。而青龙受伤落下,也成为一个半圆形的湖。眼看南北两个湖泊将汇成一个,野鸭们一字形地落在中间,变成了一串浮墩,把湖分开了。因此人们把这个湖叫做“分湖”。然而,这湖到底是“分湖”还是“汾湖”?
关于“分湖”这个名称的来源,文人墨客自有说法。元代著名文学家杨维桢《游分湖记》中说:“湖东西广袤八里,南北如之。湖分而半:一属嘉禾,一属姑苏,故名分湖云。”“嘉禾”就是今天的嘉兴。宋元朝的诗文印证了一种古老的说法,春秋末年吴、越相争时,现在分湖公园一带曾驻扎吴国水军,在此与越国抗衡,并留下“点将台”、“伍子滩”等遗址地名;亦有不少历代文人墨客凭吊伍子滩的诗文。历史资料总说这里是“吴根越角”,“吴、越在此分界”。现在,汾湖仍是江、浙两省的界湖。因此,由吴、越两国分界得名“分湖”,是本义。然而,诸多历史文献也频频写成“汾湖”。明朝以来文人学士大多喜欢写成“汾湖”。个中缘由耐人寻味。或许加“三点水”,与“湖”字的字形趋于平衡;从字义看,“汾”字符合湖荡“多水”的底蕴。也有人猜测,后世已无战乱,写成“汾湖”寓意更吉祥。
如今,汾湖是长三角沪苏浙的重要驿点。笔者看到的正在加紧建设中的汾湖高铁,是连接上海、苏州、湖州等城市的高速铁路通道,正线全长约163.8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设上海虹桥、松江南、练塘、汾湖、盛泽、南浔、湖州东、湖州等8座车站。建成后,汾湖站到上海虹桥站高铁行程最快约25分钟。
正在烈日下挥汗的建设者告诉笔者,汾湖高铁站设计精美。因为,南通至宁波高铁和沪苏湖铁路将共用汾湖站,两条线路的车场呈骑跨式布置。水乡旅游线城际铁路、 苏州地铁10号线采用合站方案引入汾湖站。汾湖站面积为4万平方米,站房以“联结”为设计理念,自然形成非对称、舒展的建筑形态,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一座包括高速铁路、城际铁路、轨道交通和水运的综合交通枢纽车站。
笔者获息,建成后的沪苏湖高铁汾湖站,将使汾湖站处于江浙沪“长三角”的交道枢纽。从汾湖站出发任何一个方向的高铁沿途,都是千姿百态、如醉如痴、“一站一景”的水墨江南,并勾起对沿途无数历史经典传说的回想。到那时,一定要常来常往地享受几番!为此,特赋《减字木兰花》为评为纪。
箭穿吴越。
嘉善姑苏余半阅。
浩渺汾湖。
怀古春秋醉蟹糊。
胥滩古渡。
凌雨跨骑高铁路。
水墨江南。
烟绕青山隐远帆。
一一2023年8月10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顾问;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2023年《古钧新吟》执行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