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苑小说散文专刊
姜诗专读(25)
退休是人生的黄金岁月
姜诗
柑桔经霜逾红,甘蔗越老越甜。老年处在人生最甜美的“蔗境”,退休乃人生的黄金岁月。它标志着漫长的人生岁月已经升华到一个更成熟、更自在、更加无忧无虑的阶段。从生存状态来看,处在这个阶段的人往往是辛苦操劳了几十年,事业已成,责任已尽,人生理想已经实现,再没有什么牵肠挂肚的烦心事。从工作方面来检视,他们已任劳任怨,尽职尽责的站完最后一岗,并且把接力棒交到了一个可靠者手中;从家庭方面来检视,他们教育有方,子女成才,在各自的岗位上都能有所作为,没有后顾之忧;从生活方面来检视,他们有国家发给他们的退休金,衣食无虞,生活有保障;从身体方面来检视,虽说他们上班时曾经超负荷运载,对健康有影响,但他们人老骨头硬,生活上仍可自己照顾自己。他们不为今天愁,不为明日忧,有条件从从容容地安排自己的晚年生活,开开心心的过好每一天。处在“蔗境”的人,往往是心平气和,乐天安命,自寻其乐,调息养心,时时保持着恬淡的心境,愉悦的情绪。
“退休岁月一身轻”。退休是人生的必由阶段,是生命乐章中最华彩的一章。从退休者的思想轨迹来看。青少年时期要赶时间上学,成天围着分数转,一心一意为升入理想的大学而奋斗;壮年时期要赶时间上班,成天围着办公室转,为职务的提高而奔忙,总之一句话,人人都在“赶”,天天都在“赶”,谁也逃不开一个“赶”字。人到退休以后,终于告别了“赶”字,可以轻松愉快、无牵无挂的安排自己开心的晚年生活。“人到退休天地宽”。退休回家享清福没有了沉重的工作负担,没有了复杂的人事纠纷,没有了这样那样的束缚和限制,有了极大的心灵自由和更加广阔的活动空间可以随心所欲的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做自己觉得开心的事,退休前没有时间唱歌跳舞,吟诗作画,现在可以补上这一课。退休前没有好好享受生活,现在有条件充分领略生活的美好。退休以后时间更加充裕,生活更加随意,行动更加自在心情更加舒畅。从某种意义上讲,退休阶段是人生最幸福最美好的时光。人的一生难得的是按自己的意愿安排生活,活得自在,活得潇洒,活得舒心,活得有味道,怎样舒心,怎样富有情趣就怎样生活,一切自主决定。退休就给我们提供了时间保证,提供了按个人意愿安排上生活的优越条件,有了自己寻开心的自由度和自由权,可以我行我素,自取其乐,一不屈从长官意志;二不用看他人脸色行事,也不在乎别人说长道短,只要不违背党纪国法,不损坏社会公德完全可以摆脱他人支配。活动项目可以自己选择,活动时间可以自己安排,一切可以自主决定。想读书就读书,想看报就看报。如果寄情祖国大好河山想登山可以去黄山、庐山,想观海可以去青岛、大连。
退休,实质上是角色的转换。从人们的精神追求看,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侧重点。在退休前,人们主要精力是用于干事业,在单位上挑大梁,在工作上唱主角,成天辛苦操劳,身心疲惫不堪,哪里有闲情逸致过富有情趣的生活。退休后角色转换了,目标单一了,休息娱乐保健成了主要任务,只要自己过得开心,能给自己和家人更多的欢乐和幸福就行了。开心人不老,乐观获天年。人生短促,健康是福。健康的体魄,不是上帝恩赐的,是靠自己去锻炼;愉悦的心境,不能等着别人来奉送,要靠自己去寻求。在退休前,我们把事业看得很重工作上常常是超负荷运载,对生命资源的超前透支太多,现在情况变了,观念变了,任务变了,保持身心健康成了我们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再亏待自己、折磨自己。在时我不待的晚年,我们应自己找快乐,主动寻开心,我们要千方百计的把失去的时光找回来,把失去的健康找回来,把失去的欢乐找回来。
常言道:“欢笑人不老,寿在乐其中。”在退休阶段,我们应坚持做到乐以忘忧,乐中寻寿,笑对人生,善待他人,善待自己。加倍重视自我保健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按自己的意愿打理自己的生活,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去找回自己失去的青春岁月,使自己保持愉快的心境,始终保持年轻的精神状态。我深信青春不会走远,老年同志完全可以像年轻朋友一样的生活得有情有趣,有板有眼,有滋有味。

雅集,诗意化的生活方式
姜 诗
文人学士雅集宴游,诗酒唱和,始于魏晋,盛于北宋。这是一种令人向往的诗意化的生活方式。
在中国文化史上传播最广泛,影响最深远的文人雅集,首推东晋时期以王羲之为中心的兰亭雅集。他们那高雅的情趣,愉悦的心态,令人羡慕不已。这次雅集,开风气之先,是历史上最具震撼力的一次。
在《兰亭集序》中,王羲之首先介绍了参加雅集者的身份。从“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一句来看,参加者是一群有地位有声望的社会知名人士。并且汇聚了各个年龄段的人。从雅集的活动内容看,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但有曲水流觞之乐。从王羲之个人的感受来看,“是时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视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一句“信可乐也”充分表达出他们那其乐融融,情欢意畅的心态。
这一次雅集,非常成功,创造了传颂千古的佳话。
北宋中期,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文化艺术受到各阶层人士的喜爱。就在这样一个风和日丽的晴天,以天纵英才苏东坡为核心的十六位文人雅士会集在擅长书画的驸马都尉王诜的西园中谈诗论文,写字作画,交流思想,畅叙友情。应该说这是继兰亭雅集之后,在中华文化史上规格最高、影响最大,胜况空前的一次雅集。光临这次盛会的,都是当时的时贤。不仅有宋代书法四大家中的苏东坡、黄庭坚、米芾三位俊彦,还有苏门四学
士:黄庭坚、泰观、晁补之、张耒;还有苏东坡的弟弟苏辙,由于宋代是儒道释三教会通的时代,当时三种文化和谐相处,互相影响彼此促进,所以参加这次雅集的还有一僧(圆通),一道(陈碧虚)真可谓高朋满座嘉宾云集。在雅集时,他们或写诗,或作画,或题石,或看书,或写经,或拨阮,诗酒唱和,备极欢畅,极尽宴游之乐。
与会画家李分麟在现场精心绘制了《西园雅集图》,米芾兴致很高,特意为此图作了《西园雅集记》来赞美这娱情悦性的盛会。他在记中说:“水石潺潺,风竹相吞,炉烟相袅,草木自馨……。”苏东坡和朋友们在这里饱
赏了园林之美,享受了山水之乐。
园林雅集,在明代有了进一步发展,学古人享林下之风,饶山山野之趣的雅集愈来愈多。最著名的有杏园雅集、魏园雅集、词林雅集等。
这追踪兰亭雅韵,传承魏晋风度,亲近自然,享受山水园林之乐,2014年 11 月 29 日,在银杏披金,秋菊傲霜的金秋中的一天,笔者邀请省、市文艺界的文朋诗友,在有长寿之乡美称的巍螺山下的和园,举办了一次文友雅集。和园花果飘香,清雅宜人,是我的精神家园,也是我接待朋友的地方。这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谈诗论文,写字作画、唱歌跳舞、品茗饮酒、观鱼赏花。应邀参加这次雅集的客人是省市文艺界的名宿硕彦及一些有发展潜力的文坛新秀。他们是省散文学会会长、四川文艺终身成就获得者卢子贵,省散文学会副会长、诗人杨泽明,副会长、舞蹈家叶红,德阳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书法院院长张志武,扬州画派传人、著名书画家廖继礼,市发改委主任书画家杨庆龙,市散文学会会长蒋大海、副会长李艳、魏龙、副秘书长陈大义,市作协副主席邓文国,市书协副主席兼中江文联主席林
长龙,市音协副主席龙清江,歌唱家黄沙(他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声乐系,是当红歌星李丹阳的同学),还有同我趣相投的朋友陶勇、刘华清、卢芬。我爱人林敏同女儿姜颖为组织这次活动忙前忙后,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和帮助,他们为这次雅集辛苦了两天。也兴高彩烈地参加了这次活动。
由于这次应邀的朋友中,书画界的名流特多,所以我们决定以书画欣赏为中心议题。那天在华清、卢芬这些热气腾腾的年轻朋友的大力协助下,我们在花草树木环绕的院坝中间,一字摆开,搭建了四个活动画案,可供书画界的朋友在画案上尽情挥洒。
第一个走近画案挥毫书写的是德阳市书协主席张治武先生。他是德阳汉隶第一人,年轻时师从苏葆贞、冯建吾等大师。他首先书写了我为这次雅集撰写的《和园雅集爽心神》。这首诗是这样写的:“银杏披金碧云天,文朋书友聚和园。追踪兰亭骋胸怀,寄情山水开笑颜。花间把酒叙友情,亭前挥笔结墨缘。真草篆隶气若虹,山水花鸟神韵显。”接着他又书写了歌唱家黄沙即席撰写的一首诗。大海会长文思敏捷,他一边观赏志武先生写字,一边打草稿。一口气写了两首诗。
第二个走近画案凝神书写的是扬州画派传人廖继礼老师,他是享誉全国的名书法家林散之的高徒,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他一开笔就博得围观的李艳、陈大义等人的拍手叫好。他首先书写了大海会长即席撰写的诗作:“长寿之乡空气鲜,姜公巍螺建和园。门前清溪屋后山,空山鸟语花木妍。所邀佳客皆清流,书生喜结翰墨缘。唯愿天地正气盛,中化复兴梦正圆。”紧接着他又书写蒋会长的第二首诗。这一首诗大气磅礴,文彩焕发。特别是诗中“品茗清淡论魏晋,饮酒豪议轻王侯”一联,既切合雅
集时朋友间诗酒唱和的生活情趣,又抒发了自己的壮志豪情。这首诗受到大家的一致称赞。
见前面张、廖二先生写得兴致盎然,观者甚众,中江县书画院院长林长龙立即挥毫,他精于山水花鸟,作品独具特色。只见他妙笔一挥,描出几条极度简化的线条,很快一幅绝妙的山水就完成了。他的作品画面精致,意趣清爽,尺幅虽小,形神俱佳。那天数他画得最快最多。满足了很多索画朋友的心愿。他送给叶红的《霜叶红于二月花》,送给大海的《凯江风光》特别传神,不仅意蕴深远,别具情致,而且美不胜收,令人叫绝。那天长龙的兴致很高,他画到情浓时,作一幅画,喝一杯酒。
那天,以书法家特有的风度走向画案的书画家是擅长狂草的杨庆龙先生。他才气纵横,性格豪放,凭激情写字作画。他感觉锐敏,写起字来心手合一。他的作品飘逸潇洒,神韵悠然,富有笔情墨趣。只见他大笔一挥首先写了“潜龙在渊”同“大鹏展翅”两幅作品。观者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省散文学会副会长杨泽明原来是一位军旅作家,他看好庆龙这狂放不羁,自由书写的字体,立即提出要求,请庆龙为他写一个大大的龙字。庆龙不负所求,用一个灵动欲飞的“龙”字,满足了杨会长的心愿。
文坛常青树卢子贵先生神致悠然,不仅兴致勃勃地看大家写字画画,还忙里偷闲同泽明主编商讨《四川散文》的编辑事务,以便提升刊物的可读性同影响力,让学会出更多的作品,育更多的人才。
花木扶疏的美好环境,怡然自乐的欢快心情,让朋友们萌发出一种欲歌欲舞,尽情挥洒的冲动。
那天我同大海联翩赋诗之后,黄老师激情难抑,也即席赋诗一首。“巍
螺风儿清,和园情谊纯。仙聚趣盎然,诗画味隽永。”他赋诗以后,大家觉得他这个即兴之作,属于客串,唱歌才是他的拿才好戏。就鼓掌清他高歌一曲。在众人掌声之后,“音乐科班出身,曾参加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的黄沙先生,原汁原味清唱了一曲四川民歌《高高山上一树槐》……真是机缘
难得,妙不可言啊!一曲既终,余音绕梁,掌声不绝……他见粉丝太热情,知音意难违。又加唱了一首感人肺腑的蒙古长调《鸿雁》”(这一段引自陈大义的《和园雅集小记》)。黄老师那优美动听的歌声,引发了叶红会长的兴致,她按捺不住激荡的心情,主动为之伴舞。她年轻时是成都某歌舞团的舞蹈队员。只见她应着《鸿雁》的旋律翩翩起舞。她那轻盈曼妙的舞姿有如行云流水,举手投足,风度翩翩,一招一式,韵味悠然。只见她轻盈欢快地跳着,双眼盈盈地笑着。在今天这个富有艺术品位的理想天地里,她那高超的才艺有了最佳的呈现,她能不尽情地发挥吗?
黄老师音色纯厚,唱起歌来高亢激越。他那 声腔有极佳的共鸣效果。他同叶会长一个声歌嘹亮,一个舞姿曼妙,真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他们配合默契,有明星范儿。
神情潇洒,才华横溢的诗人邓文国在四位书画家写字画画之后,欣然命笔,写出了一首妙不可言的《一幅画的诞生》。那首诗写得简洁明快,但十分传神,“一纸斗方的空白,泼墨泼墨泼墨,点染勾勒,森森然栩栩也,一幅大千!”写完诗以后,他又和《德阳散文》主编李艳在一边探讨创作问题。
长龙同志武老师者是性情中人,饮中君子。在他们品尝了厨官师精心烹调的美味佳肴以后,看好师傅高超的厨艺。他们在饮酒微醺的状态下,
主动提出给厨师送书画作品,张老师送给厨师一张书法作品,长龙送给厨师一幅画。开了给厨师送字画的先河。
和画雅集别有一番意趣,文友们笑语晏晏,心情极期轻松愉快,大家精神互动,精诚合作,共展才情,互放光亮,一派文彩焕发的气象。不仅有书画,有诗词,有声乐,有舞蹈,还有诗酒唱和,田野之趣,山水之乐。11 月 29 日这天雅集之后,大义创作了一篇情文并茂且富有诗情画意的散文《和园雅集小记》这篇令读者心动的散文刊发在《德阳散文》2015 年第二期上。
雅集,是文人之间的一种富有情趣的交谊活动。它旨在同乐,美在共享。参加者在这里能充分展示自己艺术特长,精神追求。从中吸取更多精神力量。
和园雅集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和深厚的文化特色。是文朋诗友艺术品位同生活情趣的展示。是难得的欢乐时光。它象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通过雅集,使大家的美好生活更加精致化同诗意化。
从兰亭雅集、西园雅集,到我同文友欢聚的和园雅集,虽然各自所处的时代不同,各自的文化背景、社会身份、思想观念也各不相同,但从精神上审视,它们是一脉相承的,后者是前者的继承、拓展和延伸。应该说他们都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底色,是有品位有格调的文化活动。参加雅集的人都向往山光水色,他们追求的是充满欢声笑语有滋有味的生活,都希望活出生命中的精采。
作者简介
姜诗,网名桃花源中人,四川省广安人。中文本科学历,曾任职中江龙台中学副校长,省干部函授学院副院长,德阳市委讲师团副团长、市委党校副教授。中国散文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辞赋社社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出版八部散文辞赋集。多件作品分别荣获中宣部、省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全国广播金奖,巴蜀文艺奖,四川省散文奖,《中国作家》金秋征文一等奖,三星堆文学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