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深山沟里教学
作者:何桂军
一九七六年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 三月一日太阳是那么的温暖,风是那么的静,阳光是那么的充足,空气又是那么的新鲜。一大早来到了离家八里多路的村的石头场子,向往常一样推着推车在给工地送铁钎,打眼放炮,把、崩下石头村磊大坝,刚送到地方,还没有卸车,就从远处跑过来了一位熟悉不过的在一起干活的老大爷,气喘吁吁的对我说:”你不要送铁钎了,赶快回家准备准备去七家公社开大会,大队昨天晚上开会研究,为了解决你们老家有20多名孩子上学远的困难,要安一所学校,决定让你回去当老师教那些孩子,特意让我来通知你。”我听后高兴极了,我从此不用再干农活了,当上老师了,是对我的人生最大的转变。 我接到通知后,马不停蹄的跑回家,首先把这一好消息告诉了我的父亲,我的父亲更是高兴极了,我父亲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孩子呀,我没白供你上学,你当老师了,为咱老何家争光了,一定要好好教学,不能误人子弟。” 我父亲从小就告诉我说:“人心要实,火心要空。我就把父亲的这句话当做我的座右铭,时刻牢记在自己的心里。”

参加完半个月的反击右倾翻案风大会后,回到家开始筹办学校的事,首先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教室,没有桌椅板凳,没有黑板,我就联系有没住人房子的主人,和他们商量,先借用你家的房子用用,要办学校,开始人家不同意,后来经过三番五次的做工作,最后总算是答应下来,教室有了,还没有桌凳,联系生产队队长,商量着找点木板子,在地上订上木桩,再在木桩上订上木板,高的当桌子,矮的当凳子,就这样在王金荣家里安成了学校。他家有炕,还得借吃饭用的饭桌,借来后,把饭桌放到炕上,地下的是用木板订好的木桌木凳,没有黑板,还得去人家借用过的切菜用菜板,挂到墙上当黑板用,就这样因陋就简的把学校办起来了。
前来上学的有26名学生,有5名是二年级,有21名是一年级,两个年级在一个教室,一个老师教,这就是复式班。就是这样一所新学校开课了。 这些学生还是来自两个自然村的,相隔三里路,每天我早早的领着远道的12名学生来到学校,开始搞卫生,整理教室,让这些学生养成讲卫生,爱劳动的好习惯,交给他们怎样尊敬老师,孝敬老人,团结同学,相互帮助等大道理,从小养成爱学习,讲卫生的好习惯。开始有一名学生,下课还得回家找他妈去吃奶,我就跟这名学生说:“你都七岁多,上学了,不能再回去找你吗吃奶了。”过几天再也不回去吃奶了。 在一次刚放学时,带12名同学回家,突然天气巨变,电闪雷鸣,狂风大作,大雨马上就要来。我领着这些学生赶紧跑,有一个才不足六岁的佟玉平,身小力薄,跑不了,我就背上他,一口气跑到半路上有一姓屈的家,刚进屋大雨就像倒了下来一样,下起来了,足足下了半个多小时,雨停了,天也晴了,太阳也出来了,山沟里的河很窄,不到几分钟只看河里的洪水奔腾而来,黄黄的水激起了很多浪涛从门前而过,十分的可怕,有几个孩子就急着要过河回家,我急忙拽住了,告诉这些孩子:“千万不能过,必须等到河水撤了咱们再走。”就这样躲过了这场突如其来的大暴雨和河水。

在王金荣家住了多半年,有一天找我说:“何老师,我家房子要整修,你们不能在我家住了。”没办法,找生产队长黄凤明商量,小队有一个厂棚,准备放牲畜用的,和他再次商量,最后答应了,就这样搬到小队的厂棚里上课,三面都没有墙,房上一下雨还漏,没有办法,只好在这里上课,到了冬季在这里不能上课了,只好又搬家,这回搬到另一个自然村里,就是北沟。原来在这是南沟,北沟有一间羊圈屋,是给放羊羊倌住的,让他在这里夜间看羊。第三次搬家搬到的羊圈屋里上课,有一名学生叫张富友的离家五里多路,来回走还没有伴,家里还很贫困,我就经常把他留在我家住。冬天取暖没有煤,就带着这些小学生上山打炉柴,孩子小拿不动,我就往返多次把炉柴用框挎回来,解决冬天取暖的大问题。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到了第二年,春暖花了,这些活泼可爱的小学生们,虽然在这样艰苦条件下学习,但是他们乐观向上,刻苦学习,懂文明,讲礼貌,学习都很好,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他们都积极加入了红小兵组织。 在一次七家当时叫革命委员会的主任刘殿举来检查工作时,发现了深山沟里有一所在这样艰苦条件下办的一所学校,又听了我一节课后很满意,回去后就把我的情况向荒地战区做了汇报,在九月份,七家教育革命委员会召开全体教师大会,推荐我在大会上做了题为《进的来,留得住,学得好》典型发言,得到了全体教师好评。同年十月份参加了隆化县政府召开的全县教育工作大会,在会上我受到表彰,被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当时是县委书记卢树林,亲自为我颁发的奖状。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