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两天新兵成老兵
班长带领着胡修道和滕土生负责把守3号阵地,这是上甘岭的主峰。左边相邻的是10号阵。前面是7号阵。馆长继续说,1952年11月5日是美国总统开始竞选日,艾森豪威尔将军胜选任新总统,他要大大威风一下,显显霸气,逼着“联合国军”十分勇猛凶狠。天还没有亮,凌晨3点战斗就打响了,这是联合国军少有的现象。敌人先是百门大炮两个多小时的狂轰滥炸。每一秒十几发炮弹如暴雨般从天空倾泻而下,整个山头山前一片火海。只看见火光冲天,乌黑的浓烟滚滚翻卷火焰,其它的什么也看不见。爆炸声惊天动地,山体都在不停地颤抖。天亮了,稍停留几分钟,又来了一群一群的飞机轮番投弹轰炸。炸起来的土尘和浓烟裹着大火团扩散开去,巨大的火球挤压着浓烟笼罩在阵地上方真叫恐怖,睁不开眼睛,呼吸都很困难。刺鼻的气味呛得守在阵地上的战士们咳嗽不止,只好用手捂住鼻子嘴巴。火焰夹着毒气翻卷着,模糊了视线,不能睁开眼,什么也看不见。有的战士被炸死,血肉横飞,有的被烈火烧死。已经牺牲了,还被不间断的多次轰炸。战士们血肉模糊,身首异处,有的真的是“粉身碎骨”,树的残枝挂着破衣断腿,惨不忍睹,看了痛心疾首。前面的牺牲了,后面的又补充上去支援,前赴后继,无论有多么危险,多么惨烈残酷都要坚守阵地。轰炸一停,上千的敌人就冲上来了。胡修道看到这样的情景,无比痛恨敌人,怒火心烧,一定要为战友报仇。他对敌人打得特别勇猛,投掷手榴弹特别快,扔得远。一大批敌人很快就被打退了。战友张家帮说:“耳朵被炮弹爆炸声震得嗡嗡嗡作响,听不见说话声音了。两个连就剩下连长3班9班班长和我了。”他接着说,“就这样又补充人员上去,连长身先士卒,不牺牲是不撤换的,一直坚持指挥战斗。”
那炮弹密集得像用绳索连结起来的一样,落下来就是几个几十个炸弹一长串,一堆堆的爆炸。表面阵地没有可躲起来的地方。这样连续不断的又是两个多小时的轰炸,正面防御工事全部被炸毁了。伸手抓一把山土,炸弹碎片好几十颗,比泥土还要多。树木全部都是只剩下一短截烧焦炭黑的残桩,有的树桩都炸翻了,连一颗野草都没有了。炸飞起来的泥土石块把卧倒的战士都覆盖住了。人工筑的防御工事根本就抵不住敌人持久疯狂的轰炸。山土都被烧焦成黑土了。多少战士一个班、一个连被炸死,没炸死的都被震得眼耳鼻口出血牺牲了。这比世界战争史上任何战场都要惨烈。张家帮说到这里,心情非常沉重,流下滚滚热泪。一切都还历历在目,永远都不会忘记的。一想起牺牲的战友心里就难受,又是眼睛酸痛流泪。
胡修道坚守的阵地也被炸毁了。幸好有剩下一块半截大青石做掩体,到了凌晨5:40分,炮火一停,天刚蒙蒙亮,有5个营的敌人端着卡宾枪摸上来了,一路进攻3、9、10号阵地。另外一路绕过正面迂回到0号和4号阵地,企图把志愿军分割包围全部歼灭。情况十分紧急。

胡修道第一次见到这样多的敌人,如此猛烈的轰炸,心里有些紧张,握爆破筒的手都出汗水了,脚手肌肉都发僵了。因为他是新兵,他这样说。0号阵地是前几天黄继光用身体堵机枪眼从敌人手中夺回来的阵地。他又想到杨根思在零下40摄氏度低温,没吃没喝冻死了十多个战士情况下说的话,“我就不信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信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信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志愿军是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战士。”胡修道想到这里再也不紧张了。心中一下涌起一股巨大的勇气。在班长李峰的带领下,等到敌人进入火力范围内,他一声令下“打!”三人一起开火。胡修道把打坦克的爆破筒使劲直直射进敌群中爆炸了,倾刻间火光四射,浓烟滚滚腾空而起,敌人倒地一大片。紧接着扔手榴弹,再向更远更多的敌群中扔去,手榴弹在敌群中爆炸,敌人死的死,伤的伤。他还在不停地扔。班长迅速抓住他的手,叫他不要扔了,要节约弹药。胡修道才恍然大悟。他说,“我好后悔浪费了那么多的手榴弹,真后悔。”他消灭了那么多的敌人,还在责怪自己。因为战斗太激烈,用弹量大,后方运输很困难,弹药比生命还珍贵啊!没弹药,敌人冲上来了咋办呀?
没过多久,敌人又第二次进攻了。敌人这次吸取了上次吃大亏的教训,不再成群结队的进攻,而是像南飞的大雁一样分散一横排一横排成个“一”字形爬上来,后面一段距离又是一横排一横排。等敌人进入火力圈,班长李峰指挥胡修道和滕土生暂不要打中间,先打两翼。敌人见势不妙,怕挨打,就像被赶的鸭子一样往中间挤去。前面的趴下,后面的涌上来了。看到中间聚集成堆了,班长就命令胡修道投掷威力大的爆破筒,滕土生扔手榴弹,班长扔手雷,群敌又被炸得不知所措,打蒙了头。胡修道在大青石旁,占着很有利的地势,扔手榴弹又远又准。敌人成堆死亡。班长李峰和两个新战士都忍不住笑了笑,一阵爽快。剩下的敌人,胡修道用轻机枪扫射。3号阵地前面留下敌人许多尸体和武器。这就是志愿军发明的“包饺子”战术。
暂时的胜利让他们轻松了一下。敌人众多,又组织起来第三次进攻了。这次是韩国四个连的兵力。胡修道经历了两次阻击战有了经验,不再紧张了,觉得自己成长为老兵了。他悟性高,能见机行事。他生活在山村,从小吃得苦爬坡劳作,炼就了一身好手式。上下山动作快,身体有力量,山地战场上的战术进步很大,很快就适应了。这时班长和他们两个耳语了一下,各自明白了。滕土生手都磨破皮了,各种枪打坏了不少。就让滕土生运送弹药。胡修道打敌人前锋,班长断敌人后路。战斗打响,韩军冲前面做炮灰,“联合国军”在后面督战,他们进退两难,直不起腰,留下一具具尸体。吓破胆的连滚带爬逃跑了。
这时天已大亮了,连续作战的胡修道越打越精神,胜利的喜悦使他忘记了饥渴和疲劳。

七、哪里紧急危险去那里
面对敌人的多次进攻,他们凭借着大青石的掩护,机动灵活与敌人作战,一次又一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敌人每次进攻都是留下许多血肉模糊的尸体,什么也没有得到,还白白送来很多的武器弹药。战斗一直打到上午9点过,已经打退了敌人十几次进攻。其它阵地敌我双方都损失惨重。
突然指挥所传来连长的紧急呼叫:“李峰9号阵地守不住了!你马上去支援,快!”班长抓起手榴弹轻机枪弓着腰快速赶往9号阵地。离开时叮嘱两个战友,“你们一定要坚决守住阵地,保住我军荣誉!”3号阵地只剩下胡修道和滕土生两个新兵了,他们两个就更加机警了。
现在他们两个必须自己动脑筋互相配合,自己指挥自己。经过多次失败的敌军官恼羞成怒,调来几百门大炮要把这山头削平,把山峰也要炸得低头。特别是597.9高地的主峰3号阵地。于是炮弹铺天盖地密集地落在阵地上爆炸,浓烟滚滚翻卷着巨大的火球扩散,炮弹像鞭炮一样挨着密集地爆炸,腾空而起的泥土石块从烟雾火光中飞来,砸下来算是轻松的了。前面的火光烟雾还没有消散完,下一波又来了。胡修道幸运的只是衣服帽子被弹片划破了几道口子,皮外伤根本就感觉不到。山头被炸得低下了一米多。

爆炸的浓烟弥漫在阵地上还没有散完,挡住了视线,战友滕土生看不清任何情况。胡修道眼尖,他看见隐隐约约有敌人的影子在晃动,是又一大批敌人冲上来了。这次是大个头,高鼻子,头戴钢盔,手持卡宾枪的美国兵。胡修道暗想,“你美国佬牛高马大,我就不信炸不死你?”拾起手榴弹朝着那军官模样的敌群使劲扔去。“轰!”一声巨响,手榴弹就落在敌军官身旁,浓烟腾空而起,那军官应声倒下。失去指挥的美国兵们顿时惊慌失措,乱着一团,趴的趴下,有的顺着斜坡滚身而逃。有的兵白皙的脸上还带着稚气像是新兵,都吓哭了。“妈呀,这该死的地方!”胡修道趁机单膝跪地端起冲锋枪一阵扫射,打倒一大片敌人。停了一下,剩余的敌人又组织起来,进行十多次进攻,都被胡修道打退了。
紧张的战斗刚刚一停下来,这时指挥所又传来10号阵地战友全部牺牲了,要马上赶去支援。胡修道和滕土生连忙爬起来,带上武器弹药离开3号阵地,沿着坑道匍匐前进,头顶上敌人密集的子弹急风暴雨般呼啸而过,刚刚到达10号阵地,敌人已经摸上来了。距离很近,就在面前几米。千钧一发之际,胡修道和滕土生早有准备,突然从坑道里冒出来,手榴弹已经在阵地面前爆炸了,这突然袭击,敌人还没有回过神来。紧接着第二第三颗也爆炸了。由于距离敌人太近,就在前面几米,胡修道自己也被手榴弹震晕了过去。对剩下的敌人,滕土生不顾受伤的手痛,急忙抓起手榴弹和手雷朝敌群扔去。一声声巨响又把胡修道震醒了过来。他马上意识到滕土生一个人随时会牺牲的。顽强的意志力使他不顾一切,侧身爬起来,抓起手榴弹朝敌群扔去。对剩下的敌人,就用冲锋枪扫射,用步枪点射,一枪一个,就是个神枪手。节约了子弹,进攻的敌人被消灭了。10号阵地守住了。
这时排长郭三旦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急忙跑过来支援。他刚刚赶到,敌人一颗炮弹就落在他的脚边。排长被炸得遍身是血,受了重伤,一腔热血,壮丽的青春,宝贵的生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坚持了一会儿,就牺牲了。排长牺牲前拉着胡修手是命令,是嘱托:“我,不行了;你死也一定要守住阵地!”“是!”胡修道以给排长信任坚定的口气答应着。滕土生也受了重伤,再也站不起来了。情势越来越严峻了。



韦太元,男,生于1957年8月,中国籍,成都人。1、央视报道德艺双馨人民艺术家、全国十佳艺术家、国家高级书法师,国宾礼特供艺术家,中国当代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多幅作品分别被中国国画院、中国(北京)华夏巨匠书画院、全国书画艺术委员会、国际非物质文化发展委员会、北京华夏国墨巨匠书画艺术中心等、海内外政要、企业家、文化名人、收藏家收藏。四幅书画作品入国展2023年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30周年暨中国当代艺术名家全国书画优秀作品巡回展,央视总台专访文化学者。2、受邀出版个人专集《荣耀中国》《国礼典藏》。北京当代友好画院高级艺术专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入编巨著:中国美术精品集、新中国书画发展史、人民艺术家、大红袍、中国近当代书画名家典藏、国家收藏 . 当代名家名录等(特邀艺术家)。受邀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高峰论坛。3、首届中国书画名家作品大赛金奖。受邀香港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受邀国家会议中心全国精英人物盛典,被授艺术家楷模、文化标兵,受央视采访。全国诗歌大赛特等奖,《诗情画意精神彰》刊人民日报社。集散文、小说、诗词书画、评论于一身艺术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