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等功战斗英雄胡修道
报告文学
作者:韦太元
一、珍藏的怀念
我为什么忍不住要写这迟到半个多世纪的报告呢?时光一溜烟就是70年了,又是一年一度人类历史上,一国战胜“联合国军”的中国立国之战——“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到来了。
胡修道这位与杨根思、黄继光等一样是特等功英雄,却鲜为人知。为什么会“鲜为人知”呢?黄继光舍身堵机枪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受到极大的鼓舞,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先后有37增加到50多位舍身与敌人同归于尽的英雄战士。无论多么伟大的英雄,没有纪念碑,没有纪念馆,没有经典文章著作留传后世,久而久之就会被人们遗忘,被历史长河所淹没。远古神话故事里的英雄都是靠经典著作而留传下来让人们所熟知的。
胡修道这个英雄的名字,在我少年时就进入了我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时光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还在我心里梦中的天空盘旋着不肯离去。
他就是一朵最盛大又鲜艳,最美丽而芬芳的国花;是最鼓舞人心的英雄之花;是我们民族骄傲之花;是优秀民族代表之花——是最可爱的人!
军人牺牲容易,一个单兵要创造世界战争史奇迹,而还要活下来很难,很难!只有奇迹发生。因此,我理应把这朵盛大、鲜艳、美丽、芬芳的英雄之花献给祖国和人民。我们不要忘了他,不要让他“鲜为人知”。
凡是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将士,个个都不愧为英雄的称号,这是谁都不可否认的。数以百万计的英雄,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特等功”英雄。胡修道荣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还要国内的“特等功英雄”和“一级战斗英雄”,每个都是最高奖,这是中国军事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就算是世界军事史上也是唯一的奇迹,多么不易啊!单兵特等功必都是九死一生。不,是百死一生。一万个牺牲了的英雄也评不上一个“特等功”英雄。上甘岭战役志愿军牺牲了4万多人,像黄继光似的堵机枪就50多位。当时特殊艰苦岁月,标准太高了。“特等功英雄”能活下来的更是凤毛麟角,难得的珍宝,真的是不可思议。战争过后活下来的“特等功英雄”就只有胡修道和杨育才两人。杨育才是侦察排副排长,他带领12位战士通过敌人层层封锁的关卡,奇袭“百虎团”,消灭敌人了97个,俘虏19个,其中还有不少是敌人高级军官。他们夺取了韩国总统李承晚亲授“白虎团”的“虎头旗”,荣立特等功,后来改编成京剧电影《奇袭白虎团》。
而胡修道是一个人——“单兵”战士,就只算一天之内就消灭了敌人280个,打退了“联合国军”41次进攻。被美军官称为美军的“生死判官”,被写进美军西点军校教材。这是绝无仅有的奇迹。

二、特殊的故乡情怀
我和“特等功英雄”胡修道同是四川省金堂县的“故乡人”。写他不是因为我自私,而是我沾上了“特等功英雄”的光,永远不能忘记的敬佩,有一种特别的自豪感。我是不是更有写写胡修道的责任和权利的原因呢?
胡修道这位伟大的英雄战士其实是我中华民族共同的。我曾因为崇敬英雄而远行几百里路去邻县黄继光纪念馆参拜。特别是今天我们还在享受着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带给我们的和平安定美好幸福的生活,更加怀念英雄。一次难得的机会听了胡修道的英雄故事,一直久久不忘。
现在我把这个故事从记忆珍藏中掏出来献给所有的读者。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数据准确性,我把两个讲解员讲的内容综合起来,反复核对修改有二十多次,沉淀了两年多。
60年前,我在一个叫冯家寺的庙子里读小学四年级。学校组织了一次缅怀先烈学英雄的扫墓活动。
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四月初的一天,花开得最灿烂的时节。第一次要去扫墓,兴奋得睡不着觉。那时没有钟表,我和同班的姐姐就听鸡叫起来煮早饭。村子是有两千多人的大村子,范围大,邻近院子的同学约在一起去。天亮了汇合的人多了。走一段路,又小跑一段。约有三十里小路,全是羊肠小道。小路边沿长着密密实实柔长的杂草,开着小朵小朵的野花,还挂着晶莹的露珠。
要到烈士陵园了把布鞋都打湿了。上了小丘就远远看见了巍然屹立的人民英雄烈士纪念碑。那是山丘最高的建筑。一看见,我心里就升起一股崇敬之情。翻过几个小丘,就到了那高处的烈士陵园。同学们到齐了,站在纪念碑前,老师组织我们进行仪式。给我们讲故事的是一个身穿深灰色中山装,个子单薄五十岁左右的瘦老头。
他说,我们县的英雄烈士很多,光征粮和剿匪牺牲的烈士就有一百多。我听了很惊讶。接下来我以为他会给我们讲烈士的故事。他没有,是讲胡修道的故事。神奇又真实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我一生中听见最真实,最激励人心,最鼓舞斗志的英雄故事。
我童年的心带着疑问,小孩心中的英雄都是牺牲了的,当了大英雄,还活着,真叫人十分敬佩。我们都站得端端正正,仰着头静静地听着,安静得如若无人。
馆长老头说,1950年10月,我中国人民志愿军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他雄壮有力地唱起来。他接着说,我们县里前后有几千人参加了志愿军。
讲解员非常激动地讲。就像他亲自参加了战斗一样,好像就是个志愿军。他说,胡修道当时才19岁,家就在我们金堂县金龙乡一个小山村里。离县城武装部很远。那时还没有公路。翻山越岭一来到武装部集合,穿上军装,戴上大红花,打好行装,听了首长作的动员报告,就去成都,直奔朝鲜战场。战事紧急啊!

三、面对骄狂强敌英勇无畏
馆长老头抖了抖精神说,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纠结了15个国家,加上美韩共17国军队发动了震惊世界“朝鲜战争”。他们拥有2400多辆坦克,4000多架飞机,各种火炮50000多门,1、2、3、7四个舰队,更让人害怕的是还有原子弹。“联合国军”有恃无恐,气势汹汹,以排山倒海之势纵扫朝鲜人民军。联合国军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我国境内,炸毁村庄和学校,炸死炸伤村民多人。美国总统杜鲁门和联合国军司令官麦克阿瑟不可一世,十分骄狂,不顾我国的多次严重警告,丝毫不把中朝两国军队放在眼里。他们认为新中国刚刚建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国家需要做的大事很多,要恢复经济,发展生产,改善民生,搞建设,国力十分薄弱,中国军队就是农民军队,武器极端落后,什么都缺乏,海空军相对美国来说,几乎为零,打什么仗?岂敢与强大的联合国军作战?根本就不堪一击。企图把新生的中国“红色政权”一举灭掉,至少打残。
听到这里,我的小手都捏出汗了,很担心啊!他话语一转,可是,他们没有想到,有毛主席的英明领导运筹帷幄,和彭德怀司令员的正确指挥,“联合国军”在志愿军面前,接连吃了三大战役的败仗,一退就几百公里,到了“三八线”。

四、联合国军损兵折将气急败坏
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强大的武器就是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压倒一切敌人不怕死的英雄气概。有了这三大法宝,就有了自创的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扬长避短,敢与之打近战,打肉搏战,打夜战,坑道战,天气战。把联合国军打退几百公里。联合国军大部队在失败撤退的路上拥挤混乱不堪,造成美第八集团军沃克司令官的吉普车逃跑撞上他们自己的坦克,掉下山崖而亡。这是美国陆军损失惨重,级别最高司令官。他的职务由李奇微接任。沃克战死的消息传回美国内,到了杜鲁门那里,杜鲁门异常悲痛,怒不可遏,暴跳如雷,气急败坏地吼叫,扬言要使用所有武器报复。当记者问他:“总统阁下,包括原子弹吗?”“所有武器!听懂了吗?”杜鲁门厉声喝叱道。
杜鲁门要对中国人民志愿军使用原子弹的消息让全世界大为震惊。也传进正在开高层会议的毛主席那里。情况紧急,工作人员神密地把文件传给毛主席,毛主席没接手,直接叫他“念!”。会议厅里静寂无人一样,毛主席环视一周后,镇定自若地大声说道:“他打他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有什么可怕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五、失将换将惨绝人寰
杜鲁门不满意麦克阿瑟在战场上的表现,撤掉了他的联合国军司令官一切职务。换由第八集团军司令李奇微接任。李奇微是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他们的“英雄”,四星级名将,他总结了麦克阿瑟失败的教训,看出志愿军每进攻取胜一周,就要停下来休整。这是进攻取胜过快,后勤保障支援跟不上的原因。他就改变了战略战术,重点每天无数次对志愿军后援部队进行侦察,猛烈持续不断地轰炸后勤保障支援部队,截断志愿军的供给后援运输线。而且他又凭借着他机械化程度高,汽车、战车、坦克多,跑得快。长距离、大规模的撤退,让志愿军疲惫不堪,进攻都扑空。他们再反回来进攻先头部队,这一着确实凶狠毒辣。这就到了第四次战役,上甘岭战役,打得最为艰苦。
到了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上甘岭是一座小山村,可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它就是挡住五圣山前面的巨大屏障,进可攻;退可守。现在上甘岭上的树木都被炸毁了,只剩下一截截短木桩了。连野草都没有一颗,光秃秃的。上面有12个阵地,0到11号。
五圣山海拔高度是上甘岭的两倍,上面隐藏有志愿军的几个炮兵阵地,对压制敌人的炮兵阵地和大部队十分有利。如果没有或者是失去了上甘岭阵地,那五圣山军事布防就完全暴露在敌人的飞机大炮进攻之下,就会受到严重威胁,对整个战役都很不利,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战争全局。可见上甘岭阵地位有多重要。
当初上甘岭志愿军只有两个连在镇守。联合国军司令李奇微也看出来了它的战略地位很重要。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和南韩总统亲自组织督战,命令不惜一切代价疯狂地向上甘岭发起极大的攻势。仅仅这一天就对不足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动用了300百门大炮,27辆坦克,40架飞机对597.9和537.7两个高地猛烈轮番轰炸。先是几个小时飞机连续轰炸,接着是大炮轰炸,然后就是坦克掩护,后面跟着陆战部队连续几个小时的进攻。那气势汹汹,如天兵天将,雷霆万钧,万千妖魔鬼怪出动了一样。平均对一个志愿军使用的炮弹量有646发。这就是闻名全球朝鲜战争最惨烈的战役之一。为此,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获得了一个“弹药量将军”的称号。我志愿军第12军31师91团5连坚守597.9高地。战斗进行了几天几夜,敌我双方多次对阵失而复得拉锯战,都损失惨重。
敌人的武器先进而多,后援强大而充分,根本就不在乎弹药量。我志愿军团长李长生为了减少因敌人大规模的轰炸造成众多的伤亡,灵活的采用了坑道战、夜战、近地战,天气战,小兵群车轮战术,很有效的对付了敌人的飞机大炮进攻。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敌人的飞机大炮大大失去了应有的威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