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告文学:
潮水在倾情咏唱
(第三部分)
作者:李 霁
主播:正能量
行走在花园式的山桥产业园中,绿树成荫的厂区平静得如同空敞的湖面,只有路边士兵一样挺拔的白杨被风吹得哗哗作响,像是在欢迎八方来客。
步入桥梁钢结构生产制造车间,挡眼是几台自动化焊接机器人正在凝神作业,空中挥舞的“手臂”发出蓝色的火焰。“这是我们的‘明星’机器人,港珠澳大桥CB01标段125个大节段的板单元和横隔板,就是它们焊接而成的。”陪同考察的董海岩介绍道。
透过蓝色火焰,我分明感觉到那是一个个灵感的迸发,也是一粒粒汗水的挥洒;那是一项项目标的落地,也是一块块构件的堆叠。气贯长虹的港珠澳大桥全部由“板单元”拼接而成。三年工期内,CB01标段所需的超过18万吨的“板单元”及钢结构产品,全部来自产业园和一线员工不舍昼夜的“精雕细琢”。
“桥梁是靠焊接搭起来的?”我不禁产生这样的疑问。“当然!山桥为造港珠澳大桥,焊缝的长度可以绕地球好几圈了。”小董自豪地回答。的确,成功应用机器人自动化焊接技术,让板单元的生产过程如虎添翼。然而,看似极为顺畅的智能化操作,却在大桥焊接中一步步逼近的复杂性前“畏首畏尾”了。由于受现场条件的局限,在进行钢箱梁节段拼装时,根本无法施展大型焊接机器人的优势。倘若回归传统人工焊接,势必承受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差、探伤合格率低等弊端的困扰,一张新的考卷摆在了山桥人的面前。
在近4000名员工的山桥,焊接方面碰到难题找谁?有重大的焊接任务让谁带队?每每遇到这些问题,大家异口同声地给出答案:曲岩。
曲岩,今年44岁。1998年6月毕业于山桥技校,中共党员,现任山桥首席技师,钢结构制造工艺研究院焊接试验室电焊工。
刚进厂时,曲岩被分配到钢结构一公司综合二班任电焊工,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他刻苦学习钻研焊接技术,很快成了班组生产骨干。1999年底,因工作表现优异,他破格参加电焊高级工培训,并顺利通过晋升考试。当时带他的班长就是一位劳模,“师傅事事带头、样样争先的作风,对我的‘三观’触动很大,一直影响到今天。”曲岩感叹道,“别看我的工作只是把焊接物黏合一起,但想要焊得牢、焊得平,学问大着呢,可能终极一生,我也不敢说能够走到巅峰。”
在曲岩的眼中,每一场比拼突破,如同经历一次生死突围。2002年,山桥承接了国家重点工程——建造润扬长江大桥,工程质量如何,关系到山桥能否在国内公路钢桥市场站稳脚跟。当时,焊接面总有细小裂纹出现,技师们开动脑筋集思广益,效果始终不理想。经过反复试验对比论证,曲岩果断提出采用小电流先将拐角处分道焊接,减小焊接收缩应力,然后整体焊接盖面的方案。“最终这个方法解决了问题,我们团队还创下了每班焊接23根闭口肋的最高日产纪录,探伤一次合格率在98%以上。”说起这件事,曲岩仍然兴奋如初。
2003年3月,山桥选派曲岩参加中国中铁总公司第四届青年焊工技能大赛。在强手如林的竞技场上,他不急不躁,凭着超强的技术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力克群雄勇夺桂冠,荣膺“总公司岗位能手标兵”,被破格晋升为电焊技师。2006年10月,他再次破格晋升为电焊高级技师。
由一名普通电焊工人,七年时间内一步一个台阶地跨越,曲岩这个闪亮的“三级跳”,让全厂工友刮目相看,31岁的曲岩当选最年轻的全国劳动模范,成为新时代的“大国工匠”。
曲岩这个人,你接触多了,会越来越欣赏他,有韧劲,能扛大活,对焊接技术的追求简单而又极致……这样的人值得尊重,值得赞美!
(曲岩创新工作室)
接到港珠澳大桥焊接课题后,曲岩首先把世界上著名海峡大桥的相关焊接工艺研究了个遍,但困惑犹如一片愁云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怎么办?“只能靠自己研发创造!”曲岩双手撑在桌上,声音洪亮、当机立断,因为他清楚,每个项目都有各自的特点,生搬硬套国外的技术或许可以满足眼前的需求,却很难达到长久的效果。一头扎进实验室里的曲岩,带领同事马不停蹄地展开技术攻关,寻找最好的解决路径。讨论,争论,推翻;再讨论,再争论,再推翻……一个个“可能”被排除,一种种“设想”被亮相,最终曲岩一锤定音:采用迷你焊接机器人攻破难点。他的声音变得低沉,片刻,他说:“如果这个系统试验成功,又将诞生一项国内领先技术成果,到时我请吃大餐!”曲岩布满血丝的眼睛透出期待的神采,他激动地挥了挥拳头。
成功破题是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探求之路的艰辛。攻关组的成员们紧锣密鼓进行大量平位、立位、横位焊缝的焊接试验。对他们而言,这些复杂而繁琐的试验就像在争分夺妙地闯关,必须一步跟紧一步跨栏冲刺,只有焊接工艺参数越精细,精细到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焊接质量才越稳定,焊缝外观才更美观。曲岩坦言:“为确保内部质量一次探伤合格率达到100%,数十人夜以继日相互比赛着干活。这里演练得越成功,大桥施工现场就会越顺畅、越有保证!”最终,曲岩和他的团队用精妙的焊花“绣”出中国质量。
在焊花飞溅的车间里,我见到一身橙色工装的曲岩正有条不紊地操作着焊枪。在弧光的映衬下,每个动作都显得镇定自若,焊枪在他手里,变得既轻巧又听话。焊接,对于曲岩的意义,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技能,而是成为了一项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
“事业不分大小,无论是什么样的平凡岗位,只要全心付出就能够成就自己的一份事业。年轻人就应该有年轻人的担当,不能辜负这个有为的时代。”曲岩的话很朴实,却激荡人心。
土地是庄稼的梦,丰收是农民的梦;火焰是焊枪的梦,勋章是英雄的梦。
作者:李霁 秦皇岛市文学创作院院长,秦皇岛市作家协会主席,河北省作家协会理事。《海韵》杂志执行主编。国家二级作家。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奔跑》。作品曾入选《全国知名作家走进秦皇岛》《当代人》《散文百家》《河北作家》《中国自然资源报》《河北日报》等。报告文学《大山里的牧羊人》荣获河北省文联“喜迎党的二十大——新时代 新征程 新故事”主题文学征文一等奖,并入选2022年度河北文学排行榜。策划主编了《秦皇海岳》小说散文诗歌卷、《木兰花开——第一书记扶贫手记》《潮水在倾情咏唱——走进北戴河新区》等文集。

主播:王桂琴,网名正能量。秦皇岛市教育局退休干部。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朗诵委员会会员。“京津冀头条”、“秦皇岛头条”主播。从小倾听中央广播电台播音员的声音长大,酷爱普通话,喜欢播音。用正言、正气、正声,正能量,为党倾吐心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