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消暑的故事之二
一一回茗山看村BA
吴高升
近年来,大冶市茗山乡党委政府一班人,从抓教育入手,开展乡村文化体育活动,搞得有声有色,特别是村BA,赛事连台,火爆出圈,并上了央视新闻。
七月二十日晚七许,我在老家吴二韩庄消暑度假,得知茗山乡体育中心有篮球赛,就与老伴驱车前往观看,进入彭继武庄,只见几名警察正在指挥停车,在警车后面还停有一辆救护车,车上座着三名穿白大褂的医护人员。来到露天塑胶灯光球场,在右看台上找到同村小青年风良等人,他给我俩让出了坐位,可容纳大几百人的左右看台上,坐无虚席,场面热烈壮观。今晚的球赛是大冶市金牛镇队(队员身穿红色球衣称红队)对卾州市沼山村队(队员身穿蓝色球衣称蓝队),球场上红蓝两队攻守激烈,红队23号、28号表现精彩,穿插过人灵活,投篮命中率高,为红队取胜立下了汗马功劳。蓝队22号和8号全场穿插,攻防有度,多次投3分球,打出小高潮。前二节,双方都非常积极,分数交织,多次打平。每节休息时,球场都有互动,或观众上场练投篮,或球赛知识问答,投中和答对者,都获小礼品奖励。这种互动更体现了全民参与,把球赛推向了更高的水准。天公对赛事以考验,第四节时,下起了小雨,双方队员冒雨运球,斗志不减,观众淋雨看球,也无一人离场,最终,这场球赛以金牛镇队胜收官,那雨中看球赛的场景,令人难忘。
七月二十四日,是茗山乡第七届荷花节,白天赏荷花,看文艺表演,晚上看村BA,可谓好戏连台。
这场村AB,赛前一小时的文艺演出,有曲艺、相声、独唱、合唱、魔术、儿童歌舞等节目,演员阵容大,演出质量高,现场掌声雷动,喝彩声不断,透着茗山人对文艺的喜爱和热情好客之道。八点整,村BA开始,主场茗山代表队(队员身着白色球衣为白队),客队黄石市三十而已代表队(队员身着黑色球衣为黑队),按比赛规则,全场四节,每节15分钟,得一百分将结束球赛。每节休息时,有歌手唱歌,或篮球小姐献舞,或猜谜和小知识问答,现场互动,气氛活跃,观众积极参与。球场上白黑两队攻守积极,联防到位。白队3号的三步上篮,姿式优美,命中率高;8号的分球和配合打出了水准;身材高大威猛的99号队员,篮板球抢得多,3分篮投得准。黑队的30号队员阿杜,全场投中6个三分篮,是最佳得分手,博得观众的一片喝彩声。两个裁判员全场跑动,专业水平高,判得精准,为运动员和观众所折服。现场解说员,普通话标准,声音洪亮,表述精到,掌控和调节着现场氛围,迎来阵阵掌声。拉拉队“加油”的呐喊声,经常将球赛掀起小高潮。这场村BA,央视现场录播,网上和抖音全程转播,现场观众用手机照相摄像,记者在球场边跑动着抢摄镜头,叭眨叭眨的闪光灯,如天上繁星,成为赛场新景,宣传的力度之大,规格之高,将成为茗山之最。这场球赛,只用了九十多分钟,以茗山队得102分结束。为观看这场村BA,附近村民,有的下午五点多钟就去占座位。据不完全统计,现场有乡村民众近千人观看赛事,抖音和网上观看的有上万人,点赞达二十万人次以上,参与人数之多,观众热烈程度之高,前所未有。现场交警指挥停车,医护工作者服务,志愿者维持现场秩序,十几个小摊贩在广场边摆摊,卖着冰棒矿泉水和烧烤,生意兴隆,后勤保障安排周到。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村BA,村民们摇着蒲扇,喝着冰水,观看球赛,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盛夏消暑之夜。
我是一名年逾古稀的篮球爱好者,十几岁就在篮球场上打滚,与篮球结下了五十多年的情缘。这次陪老母亲回乡消暑度假,连续观看上述两场乡村BA,感慨万千,感想良多,。
一、从球场建设的变化,印证了社会进步和繁荣,更证明硬件建设是村BA的有效载体。七十年代初,我在矿山区供销社从事统计工作,师傅宗辉经常带着我在木球架的泥巴球场上打篮球,雨后初晴时,雨水未干,一场球赛,满身泥巴,那场景至今记忆犹新。八十年代初,我到毛铺供销社任职,将大院内的货场,平整为砂石球场,架起了木篮球架,经常与乡直机关单位赛球,一场球赛,满脸灰尘,虽面目难看,但内心甜蜜,弹指三十多年了,那生机勃发的年青模样,仿佛还是昨天。九十年代初,到河口镇任职,在镇政府大院内,建起了水泥球场,架起了钢管制作的篮球架子,带领镇球队上场和县税务局的一流球队切磋球艺,虽输犹荣。如今,老家茗山虽是穷乡僻壤,但新建露天灯光球场满是现代化气息,超过了九十年代大冶县城的灯光球场,那机制的钢球架,钢化玻璃板面,色彩分明的塑胶地平,水泥看台上的木制座位,大气耐用,美观舒适。夜晚灯光如白昼,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现场实况,解说制作,配套齐全。球场的硬件,是社会进步和繁荣的佐证,更是村BA的重要载体。
二、开展村BA领导重视是关健。茗山乡是大冶有名的困难乡镇,乡党委政府一班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女书记黄小容亲自抓立项,争扶持,多方落实建设资金;乡长曹晓溪督办项目进度,狠抓部门服务,亲自录制宣传抖音,为村BA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三、群众的高度参与,是村BA的重要基础。茗山乡全民健身意识日益增强,村民参与文化体育活动非常积极,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在乡运动健身中心的露天篮球场右边,是茗山乡文化广场,广场的戏台上经常有文艺演出。清晨和傍晚,在广场上练太极的,跳健身操的,玩扇子舞的,多的几十人,少的七八个,一圈一圈的,生机勃勃,热闹非凡。球场内,白天有老师带学生练球,晚上基本都有赛事,自去年以来,共举办100多场村BA,市内外的球队,都慕名来茗山露天球场切磋球艺,观众场场爆满。茗山乡村BA,央视新闻转播,轰动全国。篮球场左边的足球场建设已初具雏形,如茵绿草坪已铺设完毕,不久将对外开放,成为新的体育场地。
四、村BA是乡村旅游的重要推手。村BA扩大了茗山的影响,来茗山旅游的人日益增多,乡村旅游成了茗山乡新的经济增长点。沿着劲牌捐资建设的登山步道,登上大茗山山顶,放眼大茗山下,白墙红瓦掩映在绿树丛中,袅袅炊烟显现着乡村繁荣,青绿色的苗,金黄色的稻,田园风光,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黄湾村的荷花节,已办七届,届届精彩纷呈。占地数百亩的余祠研学基地,配套齐全,仿古建筑群,古香古色,已对外接待中小学生的研学训练。
五、茗山是有名的人才之乡,人文资源丰富,将是推进村BA建设的重要助力。大茗山山脉是块风水宝地,历史上曾走出三位相爷一位侯爷(明吕调阳,清余国柱、柯瑾,明初余昶封下邳侯)又称“三相地”。当今,又有数千学子,靠读书改变命运,走出茗山,成为国之栋梁。如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清华,国家兵器工业总公司董事长刘石泉,全国外经协副会长柯良栋,副军级军医柯清林,最高检原副检长柯汉明等政界精英;留美生物医药博士余春荣,身价过亿的大冶广东商会会长化学博士汪加胜等学者楷模,是在茗山接受基础教育而考进高等学府升造的茗山学子,仅在北京定居的就达三百人。茗山人都崇尚读书,读书改变命运,这也是茗山人的传家法宝。建设家乡,美化家园,助推茗山乡村BA,走出黄石,走向全国,是游子的心愿,相信家乡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作者简介:
吴高升,大专学历,高级经济师,从事农业农村和经济管理工作多年,年轻时喜欢动笔,曾在多家报刋上发表过新闻通讯类作品,现已退休,坚持游泳走路,练太极和书法,偶尔写点小文,打点小牌,喝点小酒,过着平淡安乐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