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兄妹之恋
金 矿
记得有一段时期被称为伤痕文学年代,题材多是对动乱浩劫的倾诉。有一篇《墓场与鲜花》的短篇小说是全国获奖作品。写的是一对不知情亲兄妹乱伦故事,尽管说不知不招罪,这人性罪恶已经让他们彻底绝望,最后这一对兄妹都殉情了,当时我看了也曾很伤感地落泪。
没想到前不久会到几位早年知青,还说起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故事也显得很凄楚,说一女知青下放到某大队,这大队有一很优秀的男青年,属地产回队知青,是老三届学生,满腹才华,不是教育断层,一定会进名牌大学。
当时他们两人都被抽到大队文艺宣传队,比在生产队苦工分要轻巧,有文艺天赋,都是样板戏男女主演。由于亲密接触和交往,两人情感发生了变化,女知青决心扎根农村一辈子,坠入爱河而不能自拔,那小伙子的才华、人品在女知青眼里成了唯一的特等优秀,他们很快就成了知心爱人。
这种成熟的恋情肯定是热烈的,有好多天然的优越条件和机遇让他们偷吃了禁果,乡间夜晚是宁静的,玉米高粱地里,茂密的柳树丛中,淙淙流淌的小河边,都是月下老人的恩赐,浪漫的野合种下了爱情的种子。十月怀胎,他们在公开结婚仪式不久,小婴儿就降生了。
当时,农村流行请不识字的接生婆接生。哪知这接生婆在接生时有点眩晕,总感到有一种有缘基因在困扰。有一种感应思维神经的触动让她有点心不安。接生婆怀疑自己有种霎那间的错觉,这年轻男女好像是一对亲兄妹。不过,各种矛盾事体都要以事实说话,接生婆在疑虑中就想尽快解开这个谜团。
因为接生婆接生胎儿时,在女知青右臂发现一块红红的o型牙印。这时接生婆就有了一点莫名紧张。于是就问女知青亲生父母是谁,还问她的出生年月。女知青无顾虑地讲了自己朦胧身世。说母亲娘家就在这里,自己是母亲回老家时从一农民家抱养的,她出生那天正是八月中秋月圆的夜晚。只是母亲娘家人都不在了,这么多年没有和故乡联系,也许是因为母爱力量的召唤,母亲特地把女儿安排到故乡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至于那一截很特殊的亲情关系,母亲并没有告知,世事多艰,时代更换,岁月变迁,多少年来,亲父母没有主动寻访女儿的下落,茫茫人海寻亲几率太低,其它情况她就不知道了。
没有想到这女知青在故乡发生了这很特殊的亲情感应故事。当年见证人还在,正好又巧遇在这里。这接生婆就是两代人的接生员,就是这两代亲情的见证人。很明显的牙印标记给接生婆以很深思的回忆,这家庭还有一女儿的故事就飘出水面。如果是事实,她感到是一种罪孽的人生世相,是一个不该发生的故事。
这接生婆不想把这事实随即告诉这一对亲兄妹,她在忏悔自己为什么要选择接生婆这一职业,这职业未免太罪孽了,这伤天害理的事怎么会被自己遇到?所以这接生婆立即眩晕,表现出无地自容的神态。这一对已事实婚姻的亲兄妹,他们也立即有了罪孽的预感,有一种特别的耻辱之感,请求这接生婆把真相告诉他们。然而,这位接生婆是绝对的好心大妈,并没有昧着良心为他们编造谎言,按照程式思维逻辑,这两人确实是嫡亲兄妹。
这种伦理和良知对他们心理打击太大,这兄妹都一时接受不了这事实,两人抱头痛哭,为什么历史会和他们开这与生命攸关的玩笑,这兄妹二人跪在月光下请求苍天宽恕。当时还是斗争年代,那生下来的亲生骨肉生命也同时夭折,他们认为亲兄妹孩子只是不该出生的孽子,不能让他在社会罪恶生存。第二天,这对亲兄妹在知青点很神秘地失踪了。
其实这带严重伤痕的情感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他们都很羞愧地逃命生涯,来到两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但这对亲兄妹相互都在深情地牵挂,以后的几十年没有间断联系,女知青同父母联系并没有提及婚史,两人都单身生活,没有再婚,也没有子女。
光阴荏苒,几十年过去了,他们母亲在高寿时归仙。儿子在整理母亲遗物时看到他们不是亲兄妹的见证。母亲在遗言中说得很清楚,女知青母亲在乡下生有一非婚生的女孩,说明母亲是怀孕后才和父亲恋爱的,只把孩子寄养在姐姐家他们进了城。而女知青母亲进城后再没有生育过,又收养了另一女孩,这女婴膀子上也做了一相同的牙印,说明他们这对兄妹根本没有一点血缘关系。
其实,现在鉴定亲兄妹做一下血清鉴定就可以了。妹子把这消息告诉远方的哥哥,那孤身一人的哥哥也老了,显得蹒跚的他不相信这是事实,还是妹子建议两人去做亲子鉴定,真相大白,他们之间的血亲相差十分遥远,这事实的到来毕竟太晚,他们又悔恨自己是杀人犯,亲手无辜把一个小生命残害。每人都在很痛苦地自责,这种痛苦的阴影和创伤在心头已成永久定格。
据说这对兄妹到晚年已生活到一个城市,他们还是当着亲兄妹相处着,说哥哥得了脑偏瘫,失去行动和记忆,都是坐在轮椅上由妹妹推着出行,他们平时很少有欢笑,哎,他们这辈子只能是悲哀的兄妹,已经夕阳了,落山也就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