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刀郎的《罗刹海市》说开来
文/镂心(山东)
不管以怎样的结局收场,这都将是中国乐坛的一大悲哀。对于刀郎的新歌“罗刹海市”的评说,我还是很赞同网络作家吴鹏飞的说法的,“那就是一堆文字垃圾……”,这似乎是冒了天下之大不韪。试想,“罗刹海市”已被千万人们奉为神曲的当下,这话怎么能站得住脚,可再细想,它怎么能是一首神曲,它的出现好像成了中国音乐界里程碑一样的作品了,实实地是一种悲哀。刀郎的音乐作品我大多都是喜欢并且是极度推崇的,刀郎的出现应是华语乐坛的一个奇迹,可要以这首“罗刹海市”做他音乐贡献的一个标杆,这不仅是华语乐坛后退十五年的事情,恐怕是二十五年或者是三十五年甚至是四十五年五十五年也不止。你听那旋律,你看那歌词,那就是一种猥琐的外露,一种消极的表达。让人感受不到美好婉约或者是粗犷豪放或一种幽怨娓娓的传达到来的享受。用词的不堪,表达的模糊,其用意何也?明显是一种报复回击的心理。若报复一些狗苟蝇营之人,其手法也太趋于低劣,若是痛击时弊,也少了大气磅礴。所谓神曲,那就应该让人听来能震撼心灵的曲子,能让人热血沸腾的曲子,像《国际歌》、《滚滚长江东逝水》,《夕阳红》……以及刀郎的一些作品等很多很多。
再者,就中国近年来以及当下眼前的文化现象,也着实让人费解的事情,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表演艺术家们被冠上了“老戏骨”的头衔,文艺界被换成了“娱乐圈”的说法,真是让人痛心不已。一提到小品那就必须是“笑品”,并且一些低劣粗俗的小品屡屡被搬上春晚舞台,何也?真是让人无以言表。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可能没有自己的文学艺术来描述,来讴歌。一个没有文学相伴的民族应是一个粗鄙的民族,一个落后的民族,一个不被他人尊重的民族。回望近些年的中国文化发展现象,还有那些催人奋进的作品吗?还有那高大上的形象塑造吗?没了,或者说是很少了。一个民族的文艺作品就应该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体现,它是这个民族精髓的外在表达。精神建设应与物资索取同步前行,人类建设关键的是心灵建设,没有好的心灵哪里还有好的品行?万恶之源来于贪,金钱扭曲了人们的心灵,贪婪引发了争战。低劣的艺术表演,造就了一群低劣的人们围观。
怎样的声音才是中国的好声音?就《中国好声音》的音乐导师杨坤来说,我太失恭维,就他那拿手好戏《无所谓》我真是觉得“无所谓”,太无所谓,那就是华语乐坛的一种耻辱,那不是倒退三十年二十年的事情,有他们这些人操纵着华语乐坛,这将是中国乐事的极大悲哀,是一种灾难,那不是炎黄千万子孙盼望的声音,也难怪刀郎的一曲《罗刹海市》将这蝇营狗苟的一丘之貉挤压到那“三寸黄泥地”上去,确实也是一大快人心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