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想欣赏石岩磊老师的朗诵作品,请点击如下链接:
https://xiangbo.me/220940/classic.aspx
文游天下(911)
赣州客家文化城
文/石岩磊
图/作者提供
我国历史上因战乱和动荡出现过多次南向移民潮,比如"五胡乱华"、黄巢起义、靖康之变、高宗迁都、清军南下等事件中,大批中原百姓举家迁移至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以及海外。按照唐宋时期的户籍制度,这些外来人员被编入"客籍",他们即是客家人的来源,而江西赣州则是客家人的一处主要聚集地。

赣州为江西的南大门,它东邻八闽,西接三湘,南通百越,北抵中州,并居赣江之源,不仅交通发达,且物阜年丰,因此其成了南迁民众的重要落脚点,是客家人的发祥地、中转站和大后方之一,享有"客家摇篮"之誉。目前,客家人占赣州总人口的95%以上,他们在千百年的迁徙中塑造了自身别具一格的文化属性,这在"客家文化城"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文化城"完工于2004年,其地处赣州市赣县区城区的东南面,依山傍水,景色秀丽,它是目前国内外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客家文化建筑群。内有客家宗祠、太极广场、杨公祠、艺术长廊、客家博物馆、风情街等众多景点,既是一座客家文化的展览馆,也是海内外客家人的精神"大观园"。置身其中,人们便可领略到客家人的文化特质。

首当其冲的即是一脉相承的延续性。尽管客家人远离了中原,但他们始终思恋着故土,尤其是精心守护着自己的语言。客家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恪守着祖训:"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宁卖祖宗坑,不忘祖宗声。"客家话中至今仍保留着古代汉语的语汇,比如你、我、他的发音就是尔、吾、其的古音。因此,客家人的语言被称作古汉语的活化石。

其次,团结互助是客家文化的显著特色,这突出体现在民居建筑上。由于人生地不熟,客家人常会遭到当地原住民的排挤,为了抱团取暖,他们便将宅院修建成巨型"土楼"。其形状或圆或方,外部都是小窗高墙,易守难攻,犹如碉堡。里面聚集着几十甚至上百户人家,有祠堂、学校、庙宇,以及充沛的水源、粮仓等,可以长期驻守不出,俨然一个坚不可摧的小社会,同时也折射出不安定外部环境催生出的无奈。

第三就是融合创新精神。客家人在与当地居民的交融中,形成兼收并蓄的文化意蕴,表现在婚嫁习俗、节日庆典等方面,尤其是别开生面的饮食上。赣州客家菜博采南北菜系之长,形成鲜、辣、酸、香的特点,尤以"四星望月"为当家花旦。其选用鲜鱼肉,切成薄片,再加入粉干蒸熟,最后浇上稀卤汁,具有嫩滑爽口、咸鲜香辣的特点,被毛泽东主席钦定为中华名菜。

畅游于客家文化城中,你可以在客家宗祠里感受浓浓的亲情氛围,也可以在巍峨的"碉楼"前体会众志成城的沸腾热血,还可以在风情街上品尝沁人心脾的美味。远道而来的你,便能深切地体悟到客家人,风萧萧兮背井之难,转身一去兮离乡之苦,他们客居它地,但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与永志不忘的初心,最终反客为主,在异乡打拼出一片新天地。客家人,一个颠沛流离的不幸群落,一个令人敬佩有加的幸运之星,值得你去一路探访。
2023.11.1

读石岩磊君《文游天下(911)赣州客家文化城》
文/常原平
历史数次移民潮,
中原举家南方迁。
迀民被编入“客籍”,
赣州客家聚集地。
南迁民众落脚点,
“客家摇篮”享之誉。
“客家文化城”尽致,
占赣人口95逾。
客家文化建筑群,
客家文化展览馆。
文化特质置身领,
客家精神“大观园”。
一脉相承延续性,
思恋故土护己言。
宁卖祖坑不忘宗,
宁卖祖田不忘言。
团结互助显特色,
突出体现民居建。
抱团取暖抗排挤,
巨型“土楼”方或圆。
易守难攻犹碉堡,
里面聚集百户人。
坚不可摧小社会,
无奈折射不安定。
创新精神见融合,
兼收并蓄富底蕴。
婚嫁习俗节庆典,
饮食则别开生面。
博采南北取之长,
“四星望月”家花旦。
中华名菜主席钦,
嫩滑爽口咸辣鲜。
畅游城中氛围亲,
“碉楼”体会血沸腾。
品尝美味风情街,
深切体悟客家人。
风萧兮背井之难,
转身离乡不复还。
毅力初心居它地,
异乡打拼新地天。
不幸群落颠流离,
拼搏精神值仰瞻。
幸运之星敬佩加,
一路探访值君看。
[强][强]


作者简介:石岩磊,河北满城人,年龄已到知天命,心性一如少年,满眼的童趣,满怀的憧憬,无怨无悔不知傻,无忧无虑不懂悔,在微信里觅到一处清静之所,在文字的组合中发现了一片蓝天。2018年于无意间闯入了朗诵的天地,又寻到一个令人神清气爽的新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