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西元长篇小说《两棵橄榄树第47节》
(金牌主播梅芳竹青老师诵读)
连载47
静:你好!
来信収悉,谢谢你的理解和爱,你别担心,你是我的唯一,我以前从未对女孩动过真情,我是很负责任的人,将来也决不见异思迁,愿意与你相伴到永远,永远,给你创造终生的快乐和幸福。既得知己当尽职,流尽蜡泪照佳人。谅山和灵山山山相连,我们的心也永远相连,心如日月,天地可鉴!
谅山是一个“开门见山,出门爬山,翻过一山又一山,山外还是山连山”的山区,坐单车时往往是“上岭一身汗,下岭一阵风。”前几天,我把这里的情况概括写了一首打油诗:“山高气爽月影斜,白云生处多人家。三十八村星落散,上万人口种粮茶。百米跑道难平直,夜盖棉被度炎夏。山乡行医不觉苦,只因民疾心中挂”。 好在这里离家只有十八公里,坐单车一小时左右就可到家,我一般每月只休息四天,回家去一趟。
说实话,我在谅山也是暂栖身而已,毛主席教导我们要“为人民服务”,可我在谅山,也只能为一万人服务,但如果我到成丰,可为十几万人服务,要是我到县医院,就可为六、七十万人服务,到地区医院,我可为几百万人服务,哪个贡献大?我深信,凭我的能力,我可以奔向更广阔的天地,为更多人服务,实现我的人生价值。你说,我说得对吗?给你一个深情的吻!顺祝:
身体健康!事事如意!
春林
x年x月x日
收到信后第三天,张恰静又收到大哥俊伟的来信,这封信是十多天前写的,不知何故,今天才收到,看完信,张怡静心情却沉重起来,重重地软倒在床上,心绪乱极了,气得眼泪几乎要流出来了。真是:无端飞来无情棒,欲打鸳鸯两头飞。
却说张怡静看完大哥俊伟的来信,一下瘫倒床上,气得眼泪几乎要流出来了,大哥的信是这样写的:
怡静:
来信收到,知悉你的想法, 既然姑妈介绍在部队的赖百欣你不想回来看,父母说“女大不由娘”,就算了,但你和东华楼的李春林谈,他(她)们也不同意,我问他(她)们,他(她)们只说上辈的事,具体原因待你回来才细说,你有空休息回家一趟,我们都很挂念你。母亲哮喘最近好了些,其它家人都好,请勿念。祝:
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大哥:俊伟笔
X 年x 月 x 日
看完来信,张怡静心乱如麻,大哥只说是上辈子原因,到底是什么原因,张怡静从未听人说过,胡乱猜测一番还是理不出头绪,上辈子的恩怨,为什么要由后代来付出代价?张怡静百思不得其解。
通过几个月的交往,张怡静的心几乎被李春林俘虏了,她觉得,李∵∵春林是她理想的白马王子,两人又是同行,工作上也易于互相交流,互相支持,最近有二个晚上她甚至做梦调到李春林身边,俩人幸福地工作、生活着。她觉得她再也离不开李春林了,任何人都不能把她(他)们分开了。
幸好,中秋节将到,她原计划中秋节也要回家一趟的,刚好借此探清原委,说服父母。
决定了回家日期,张怡静给李春林发去一信,约定中秋节前一天在成丰卫生院琼姐那里见面。
不知张怡静此次能否说服父母,俩人能否结成姻缘,且看下回告知。
待续
刘西元长篇小说《两棵橄榄树第48节》
(金牌主播梅芳竹青老师诵读)
连载48
第七回 张怡静理服老父母 金丝鸟归林度良宵
再说张怡静中秋前二天回到永乐楼,一家人自然异常高兴,看着亭亭玉立的女儿,林梅英爱抚着宝贝女儿两脸颊和两条乌溜溜垂臀的辨子,觉得这几个月女儿又长大了,更成熟了。
趁着只有母女俩在家,张怡静先向母亲探探虚实,以便逐个击破,必竟女人心软,易说服。
“妈,我和李春林的事,你和爸为什么要反对。”儿女是妈妈身上的一块肉,女儿的心事一般较敢和妈妈倾诉,张怡静单刀直入地问。
“唉,还不是你爷爷这一辈的事,可惜你奶奶三年前走了,我只听她说过一些,还是你爸较清楚,爷爷走时,你爸已十三岁了。”林梅英把知道的张李两家的恩怨细细地说一遍。
张怡静静静地听着妈妈的讲述,不时地皱眉沉思,又不时问了几句。
待妈妈讲完,张怡静说:“妈,虽说‘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但从医学角度上来看,爷爷可能是原患有高血压,那天因喝酒太多引起血压升高,脑内大出血而死的,春林的爷爷是患肺结核大咯血而死的,并非谣传那样什么比武斗打穴而死,两人的死纯属偶合,在30年代,中国的医学还很落后,脑出血和肺结核都是不治之症,当时链霉素等抗结核药还未被发现,患了肺结核是绝症,鲁迅先生就是因患肺结核,五十多岁就病死了。”
张怡静停了一下, 接着又说; “祖辈那子虚乌有的事, 为什么要孙辈承担呢? 这太不公平了吧。”
林梅英看了怡静一眼说: “我一个妇道人家, 又沒读书, 听不懂你那些洋理论, 你和你爸说去吧。”
“春林各方面都不错, 会关心人, 有责任感, 又有上进心, 我和他挺谈得来的。”
“看,看, 难怪有人说‘女儿的胳膊往外拐’, 还沒过门, 就帮人家说话了。”林梅英说。
张怡静把身子移近林梅英, 搂着妈妈的脖子撒娇地说: “谁都说‘妈妈是女儿肚里的蛔虫, 最知女儿心’, 爸爸最听你的, 你帮我说说嘛。”
“哎哟,好了, 好了,疼死了, 死丫头, 快放手,从小把你娇惯了, 你这样任性,真拿你沒办法,妈是怕你嫁过去受欺负。”解放前婆媳是天敌, 媳妇的真生日时辰都不敢开给婆家, 怕一旦与夫家家人不和,给做窍“捆小人”,“扎心窩”,“ 念恶咒”, 所以, 做媳妇的大多用假时日,怕婆婆家人使坏, 作祟。
“现在是新社会, 妇女解放了, 你还怕迷信,再者我们在外面建立小家庭, 又不长住老家,避免了磨擦,有什么怕的。”张怡静解释说。
“好了,你长大了,这样死心眼,不跟你说了,等晚上和你爸说去。”林梅英推开女儿说道。
晚上,暗淡煤油灯忽暗忽明,张海水和林梅英叫来女儿,把张怡静盘问了一番,张怡静又把下午和母亲解释的理由再说一遍。张海水自幼把“弃妹” 当成掌上明珠,百依百顺,张怡静也甚乖巧,孝顺聪明,甚得两老欢心。
为何说张怡静是"捡妹″?这里有个小插曲。话说张怡静出生时不哭也不动,大家以为孩子死了,用大草纸包着放在门角,待去上圩的张海水回来才拿去埋掉。那时大家生活苦,女孩命贱,也没抢救知识,孩子出来不哭,都以为是在腹中闷死了,草草处理掉。不久张海水回到家,见此状况,虽也心疼,但也无奈,只好拿些早准备的孩子衣服包裹一下,放在畚箕,拿着锄头和畚箕出门上山去了。路上恰遇同村的谋活哥,说起原委,突然两人听见畚箕里传出"哇″的一声哭声,张海水忙打开一开,见孩子面色转红润,小手微微在动,高兴地丢掉畚箕,抱着跑回家去洗净,换上衣服,喂点糖水,这是他的第一个孩子,又是路上捡回来,自然格外疼爱,遂以"捡妹″为名,悉心照料,后来节衣缩食又破例让″捡妹″读书,这在当时捡妹也是村里第一个女学生,读书时老师又赐个"怡静″的学名。
张海水前后思量一番,觉得女儿说得还是有道理的,那时自己为父亲做帮手,从未见父亲对李凤山红过脸,发过牢骚,发病那天下,午父亲也确实宴散即回家,席中也沒有什么异常情况,这些在来为父亲送葬的上芝圩亲戚中得到証实过,他当时已十三岁了,也知道的。至于后来的“斗法斗武” 之说谁也沒见过,多半是人家想当然编造出来的?张海水动摇了,女儿好不容易自己找个自己合适的的对象,又这样执着地爱着李春林,自己如果为以前那些传言,坚持不顾女儿意见,耽误了爱女终身,会被她怨一辈子,恨一辈子的。再说,过日子是她两口子的事,谁也代替不了,两口子性格合得来才是最重要的,女儿能找个当医生的,靠技术吃饭, “红白通吃”,"旱涝保收″一生也有保障,何乐而为为呢?,将来也可调动回来家乡工作,老伴刚才也偷偷叮咛过他,别和女儿闹僵。
待续
刘西元长篇小说《两棵橄榄树第49节》
(金牌主播梅芳竹青老师诵读)
连载49
权衡再三,张海水低头沉思片刻,无奈地叹了口气说: “不是怨家不聚头’,你长大了,读了十多年书,工作也有两年多了,有见识了,我们虽不能强逼你,但女人是嫁出去的,到夫家生活,万一嫁不好,会后悔一辈的,不由我们不担心,要慎重行事啊。”
见父亲松了口,张怡静心中暗喜说: “爸妈,你们如果不放心,这几天我叫春林来给你们看看,你们觉得不满意,我就听你们的,好吗?”
话已说到此份上,张海水俩口子只好点头同意。
张怡静觉得,凭李春林的才貌,料定父母一定会高兴的,所以敢这样说,这样做,既尊重父母,又给父母一个台阶,确有心机。
第二天,两人九点钟前就到了成丰卫生院,琼姐今晚进夜班,要上到十一点才能回来,两人来到宿舍, 帮忙带小孩的婆母因有事回家去,外甥逸俊,外甥女妙俊,正在家玩,见到李春林到来,两人齐声叫“舅舅”,李春林抱起妙俊面向张怡静说,叫阿姨,妙俊嘴巴甜润地叫声:“阿姨好”,张怡静夸奖说,妹妹真乖,逸俊也跟着叫声“阿姨好”,张怡静蹲下身来,摸着逸俊稚嫩的脸蛋夸说: “哥哥也乖。”李春林拿出一筒葱油月饼,抽出两块给兄妹,把剩下的放在食具橱里。两兄妹说声:“谢谢舅舅”,拿着月饼,高兴地蹦蹦跳跳出去玩了。表姐的婆母家里的事很多,常常要回去,生母更无时间来帮忙带小孩,姐夫又在县城工作,她自己上班,有时还要兼带二个小孩,确实是够辛苦的,逸俊大一点还较听话,妙俊见妈妈一出门, 有时哭着要跟,琼姐往往像贼一样偷偷溜走,有时琼姐要值夜班,被缠得没办法,无奈之下,只好给小孩灌安眠药,甚至打安眠针,待小孩安睡后,锁上门上班去,有时也托邻居照看一下。那时,社会治安很好,大家都放心让小孩自己在家,或在院内玩。
趁着空闲,张怡静帮忙把琼姐的房间収拾一下,李春林驾轻就熟冲上工夫茶。
两人坐在沙发上喝茶聊起来。
“春林,你明天有沒有空?我爸妈想见你呢。”张怡静羞涩地开口说。“再沒空也得抽出时间来啊,猪八戒见丈母娘,终是要见的。”李春林灰谐地说。
“好不害羞, 还不知道他(她)们看得上,看不上你呢?就敢叫丈母娘了。”
张怡静娇嗔地瞪了李春林一眼。
“他(她)们看不上不要紧,只要他(她)女儿看上就行了,大不了来个先斩后奏,带个外孙给他(她)看,看他(她)认不认。”李春林望着张怡静调皮地说。
“你敢,我一脚踹下去,踢掉你的肾。”张怡静脸颊闪过一阵红润,啐了一口。
看着张怡静娇嗔和羞涩的憨态,李春林觉得她更妩媚,更可爱了,正要再逗她,琼姐回来了,琼姐热情地和两人打了招呼,看到床上和屋里屋外被収拾得整齐有序,知是张怡静所为,暗暗赞叹:“真是一位好姑娘” 。十个男人九拉塌,这大懒虫表弟是不会动手的。
“怡静,我们中午一锅煮,吃芥菜饭好吗?”琼姐征求张怡静意见。她知道表弟喜欢吃芥菜饭。
“好呀,随便吃点,别客气。”张怡静回答道。
琼姐忙着张罗煮饭,张怡静也当起帮手来,不一小时工夫,饭菜熟了,芥菜饭配苦瓜猪肉汤,又香又酸的饭味飘出来,使人垂涎欲滴。
琼姐叫回两个小孩,乖巧的两个小孩进门竟对着张怡静叫: “舅母好”,叫得张怡静应也不是,不应也不是,不好意思起来,琼姐见状开口对怡静说: “别不好意思了,反正久慢都要叫的,让小孩先高兴高兴吧。”琼姐早知春林和怡静两人已“私定终身” 了,春林在信中己告诉她了。
待续
刘西元长篇小说《两棵橄榄树第50节》
(金牌主播梅芳竹青老师诵读)
连载50
妙俊向妈妈打小报告说: “哥哥刚才和石头哥哥爬树摘橄榄,也不给我吃。”
琼姐向逸俊正色地说: “橄榄树是公家的,不能摘,爬树也会摔着,以后不准这样,再这样,不给饭你吃了,知道吗?”
“知道了”,逸俊低着头小声地回答,趁着妈妈没看他,狠狠地瞪了妙俊一眼。
李春林风卷残云地吃了二碗芥菜饭,一碗汤,张怡静也吃了一碗饭,半碗汤,李春林告诉琼姐,明天要到怡静家去“面试”,后天怡静要到他家作客,邀请琼姐也去热闹一下。
琼姐说: “好久没见大舅和舅婆了,后天刚好出夜休息,把逸俊,妙俊也带去,让他(她)们见见舅舅,舅婆,舅舅也最喜欢两个小调皮了。”
吃完饭后,张怡静帮忙収拾碗筷,忙完后,喝了一会工夫茶,两人就与琼姐告别回家去了。
第二天一早,李春林穿上爸爸给他新做的米黄色中山装,提着礼物兴冲冲地去“面试”了。张怡静和她的好友詹秀月早在村口等候,秀月是张怡静初中同学,比怡静小一岁,生得一副瓜子脸,唇红面白,开朗健谈,粤东师范毕业后分配在村的小学当老师,这件事,张怡静自然要先告诉好友秀月,并请她一起来见见春林,也可帮忙说服父母。张怡静还请她明天作伴一起去李春林家。张怡静接过李春林手中礼物,里面装的是春林从谅山带回十块葱油饼、一份鹿茸片、一両红参和十几个柑桔,两包糖果一条飞马香烟,凑成六样,寓意六六大顺。那时买饼还要用粮票,鹿茸和红参是找章院长批条的,因他知道怡静的妈妈患有哮喘,鹿茸有补气之效,当然他不忘也给奶奶和继母也各买一份,奶奶刘桂花和继母詹月容也患有哮喘病。张海水夫妇, 两个哥哥都在家等候,因张海水年长他父亲李振华三岁,李春林以伯伯,伯母相称,又和俊伟,俊明两人打了招呼。
见到准女婿果然才貌不错,又彬彬有礼,张海水暗赞女儿眼力,心想把女儿嫁给李春林,将来女儿也可调回来,能经常看得到女儿,心中已是八九分同意了。中午做了十样肉菜,禺意十全十美,客气地招待一番,临走时,还煮了甜汤丸,按照风俗,主人若是同意这门亲事,就以甜汤丸招待,若不同意,只以茶水相待。
吃了“定心丸”,李春林知道“面试”,已经过关, 接下来该走相关程序了。
临走时,当作张海水夫妇的面, 李春林邀请张怡静全家人明天到他家作客,实是“考察”家门,土话称“看家下”, 同时也可让父母“面试”这个未来的媳妇。张海水推说有事,答应明天让张怡静自己去,因为他知道, 张怡靜只请假一星期,来回路上要四天, 后天又要回灵山去了。
李春林回家一说,全家自然异常欣喜,连夜准备,奶奶刘桂花更是高兴得彻夜未眠,明天孙媳妇要来了,第一次见面,若中意了,长辈要“赏面” 给红包或礼物的,她翻遍自己的衣柜,拿出积存几年的私房钱,用红纸包了一大包共10元,放在帎头下。虽然,张怡静是张飞龙的孙女,开始她也有疑虑,但经孙子春林一番解释,说服了她,又从刘素琼那里了解到,张怡静是一个知书识理,才貌双全的姑娘,她相信素琼和春林的眼力,更为爱孙找到心仪的对象而高兴,以前的阴影和疑虑顿消,李振华也听过春林和素琼两人的解释,他是孝子,对这三十多岁就守寡,含薪茹苦地把他三兄妹拉扯大的母亲百依百顺。见母亲都不计较了,能找到这样有工作又当医生的媳妇,自然也欢喜非常,当时不少大学生在省城或外地工作,回家乡来还找个种地的老婆呢。
待续
音频合成大宏
编辑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