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英雄传(小说连载之一四二)
杨浩然 偶然著
一四二、主权的较量
在毛主席心目中,出海口是国家的命门,铁路是国家的动脉。因此,打仗时必先断其路,和平建设时,则要修好和保护路。
事实上,战争就是抢夺线路。如胶济路、津浦路、正太路、长大路等。
另一方面,战争又是为了抢夺制海权。明清两朝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失去了制海权。所以,国民党在关键时刻要求划江而治,毛泽东坚决不答应。
日本投降后,苏美开了个雅尔塔会议,秘密将日本、朝鲜和中国的部分铁路和港口划为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弱国无外交。事实上,苏联之所以出兵东北,斯大林是有算计的。战争一结束,他就狮子大开口了,不仅将北朝鲜划为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将海参崴占为己有,把蒙古从海棠叶中割走,还获得了中长铁路和旅大港的使用权。
蒋介石傻乎乎的签字也就罢了,毛泽东可不吃这一套!一建国,便宣布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洋鬼子懒着不走,撵!派军舰搔扰,打!
自古,老毛子就好捡漏儿,斯大林也不例外。解放军接管东北后,明面上苏联是撤军了,可仍在长大路和旅顺、大连懒着不走。
毛主席很生气,就跑到莫斯科发脾气。这一发脾气不要紧,斯大林的脸马上拉下来了。我出兵百万帮你打下了关东,占条路、占俩港都不行啊?这是蒋先生送给我的,与你无干,不还!
要知道,自彼得大帝起,老毛子就心心念念的想有条路通到中国,有个不冻港通向太平洋。
老毛子地盘大不假,可大多是苦寒之地,南去的大门又被雄鸡挡着,也就中长路和旅大港能帮苏联的忙。失去了路和港口就等于自废武功,想玩转经济,门儿都没有。
路是人家的路,港是人家的港。占为己有本来就不地道,讨债的上门了,不陪笑脸也就罢了,还发脾气,这是哪门子歪理呀!可老毛子就是有这种不要脸的精神。
但不管怎么说,做贼还是心虚的。实际上,作为共产国际的领袖,斯大林也很纠结,不还吧,碰上硬茬儿了,还吧,又舍不得。
为了长期霸占中长路和旅大港,斯大林想了个歪招儿,即:让金日成当枪,去捅南韩的马蜂窝。
马蜂窝里有很多美国雄蜂,一起群就可越过三八线,弄不好就会飞进平壤、飞过鸭绿江。
若再有一群飞到台湾海峡,那就热闹了。你毛泽东刚建国,战后连元气都没恢复,拿什么家底去抵挡外侵?到时肯定病急了乱投医,回头还得求我。
不图三分利,谁起早五更?叫花子上门还敢提主权吗?哈哈,就这么办!
金日成同志本来就是个二愣子,有了斯大林撑腰后,雄性大发,一口气打过了三八线,攻进了汉城。
斯大林一看,这打手挺合格儿,就高枕无忧的坐山观虎斗了,联合国让他去开会,不去!结果,他那一票否决权没用上,人家美国佬就组建起联合国军了,第二天就杀进了朝鲜。
可笑的是,联合国军都大打出手了,斯大林还蒙在鼓里。金日成被打回三八线向他求救了,他还鼓励金同志接着干。
北京是从一则消息上得知美军进攻朝鲜的。
这有情可原,联合国投票权在蒋某人手里,他巴不得有人给他撑腰反攻大陆呢,贼喊捉贼的傻事儿可不干。但毛泽东不好惹,一听说外部势力干涉朝鲜、危及台海后,立马号召“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野心狼!”
可斯大林呢,一看北朝鲜这个小兄弟真蒙难了,便撮弄中国出兵。
毛主席说,出兵可以,给点儿武器吧,最好是空中支援。
斯大林答应了,给了一堆破枪,但空中支援不行,怕美国佬说他犯规。
当金日成请求火速支援时,斯大林也答应了,说是得有两个月的准备期,准备好后出兵。
金一听,蔫了。两个月后早亡国了,出什么兵啊!可他没想到,即使没有空中支援,毛还是坚持出兵。这下,金日成才感觉出了什么叫真正的患难与共。当即喊起了毛主席万岁!
斯大林一看,坏了,这小兄弟要倒向北京了,得赶紧补救。于是,就答应了可以给予一定的空中支援,但仅限于鸭绿江的中方一边。
毛主席没管他,继续神不知鬼不觉的向朝派兵,并突然向联合国军发起了攻击,打得麦克阿瑟措手不及,一夜之间丢掉了好多阵地。
斯大林一看,彭大将军真干上了,觉得很没面子,就免强答应了越境打击,但条件是暗中支援,飞机上图中国人民志愿军标志。
不管怎么说,斯大林这个捡漏大王到底没别过毛泽东这个主权捍卫英雄。
毛笑了:行,不就这么个标志吗,图吧。
苏军一参战,彭德怀打得就更顺了。制空权得到有效保障后,虎狼之师们绝地反击,立马将联合国军赶出了三八线。
为了迅速建立动员领导体系,确保抗美援朝战争的顺利实施,中共中央确定东北行政区为总后方基地,由东北军区统筹调度物资供应及援朝事宜。
同年十月,东北行政区转为战时体制。年底,军委成立军事运输司令部,铁道、邮电等部门。并成立了军委兵工委员会,集中管理全国的兵器工业。依托重工业部成立兵工总局,统抓兵工生产。而且还成立了“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
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全力支援前线。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就收到社会各界捐款总数可折算购买三千七百一十架战斗机。
成千上万的群众有组织地加入到运输队、担架队和民工队,担负起了繁重的支前任务。这些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战争动员运动,极大地鼓舞了民心士气,为志愿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力量支持。
马三的入朝作战申请交上去后,很快就批准了,可一直没接到动身令。就在他火急火燎的等待下文时,却接到了中共华东局的另一个任务一一回山东征兵。
好啊,总算有活儿干了。
征兵也是支援朝鲜战争,弄好了有可能带兵入朝呢。想到此,马三打心里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