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凤凰花开
郑丽薇
“ 叶如飞凰之羽,花若丹凤之冠”,不经意间,楼下的凤凰花开了,喷火蒸霞、热情高涨。人在他乡,长夜漫漫,故乡里的那几棵红色巨伞般的凤凰木不时在脑海中浮现。
过去的农村与今天如火如荼的乡村振兴截然不同。经济落后物质匮乏,夏日里,除了热辣辣的太阳和几棵火红的凤凰木,几乎找不到其他鲜艳的色彩。
当年,老厝巷口、晒谷埕边、池塘边上的那棵凤凰花总是自顾自地开得多么热烈,人们总是忙于应对生活里的各种捉襟见肘之事。男的会在闷热的夜晚在树下乘乘凉、歇歇脚;尽管挺忙,“三个女人一台戏”,凤凰花下、池塘边上,从不缺些东家婆凶、西家媳恶,唧唧咕咕不停的。父母亲本是学校的优等生,高考都考上广州重点名校,由于处在当时的特殊情况下,下乡了不得上大学。回到农村之后,或者是为了爱情,妈妈跟着爸爸来到了乡下,当起了村里合作医疗诊所的会计,纵然终日奔波于层层叠叠的账本、家里田地里的粗活重活之间,千头万绪,儿时,夜间踢被子时也会偶尔听到妈妈戏谑地说:“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如此的妈妈,当然无暇顾及此类八卦。

炎炎夏日,热情似火的凤凰花更显得坚强。农家靠天吃饭的生活总是艰辛的。那年,夏日农忙时节,正值雷雨频繁,面对金灿灿颗粒饱满、沉甸甸地散发着醉人芳香的稻谷,为了防中暑、抓时间晒谷,清晨三、四点睡眼朦胧间我们兄妹几人就被爸爸催促到田地里收割稻谷,而妈妈那天不仅得继续到诊所上班,还得负责家里的洗刷、三餐等一切琐碎事情。晌午时分,当我们拖着疲惫不堪的脚步、爸爸挑着满满一担稻谷回到家门口的那块晒谷埕时,只见妈妈也是摇摇晃晃挑着一担子从巷口走出来,气喘吁吁到了凤凰木下停下来,远远地飘来一阵阵香甜的味道。原来是妈妈为了赶时间,下班路上顺便买了一条鱼,回家煮了鱼粥,一头挑着一锅鱼粥,一头挑着一篮子衣服,准备一边晒稻谷一边洗衣服。我们也顾不上晒谷什么的,冲上去,一口气喝了两、三碗,只觉得这是世上最美味的鱼粥。后来无论到哪里,自己煮的、饭馆餐厅烹制的鱼粥,总是找不到当年妈妈做的那个味道。

乡下的凤凰花总是热情暖人心扉。记忆中故乡里那个斑驳寂寥的旧车站旁也耸立着一棵凤凰木,夏季凤凰花开得热火朝天。遥忆当年上城读书,每逢周末,妈妈总是到车站那边等着公车到来接我回家。不管我说了多少次,告诉妈妈别到车站去,我自己回家,妈妈总是笑着说,下班顺路的,回到家里也是等着。也是一个夏日的周末,我归心似箭,早早打包,下课铃一响,冲出教室,直奔车站。不知什么原因,该到的班次汽车竟然误点了,炎炎烈日,酷暑难当,真怕妈妈又在车站等着我。当我终于随着挤得水泄不通的公交车好不容易到站时,又一次发现妈妈灿烂地站在凤凰花下,我正想跟妈妈说“这大暑天,热浪滚滚的……”妈妈不知从哪儿弄来一大块纸板,一手帮我扇扇,一手从口袋里掏出一瓶含有奶味的东西说“解渴,解渴吧”。我接过来,一口气喝光,“妈,不仅解渴,新鲜甜美……”阵阵清风拂面而过,抬头一望,凤凰花笑了,妈妈也笑了。妈妈眯着眼睛看着我说“真好!喝得习惯就好!咱们回家去”。后来才明白那天妈妈揣在兜里的是一瓶羊奶,屋后的钊兄家养了一头羊,专门挤羊奶出售,一瓶羊奶一块钱。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应付三餐都成为问题,正常稻米不够吃,平常家庭多用面粉番薯代替稻米,因为吃不惯番薯,我肠胃不好,经常无端胃疼,妈妈听诊所的医生说喝羊奶能养胃,每周末,不知从哪里省吃俭用,买下一瓶羊奶,专门等着我回家喝。这羊奶,原汁原味,是我一生喝过的最养胃的、最温暖的奶制品。
如今,随着振兴乡村建设的深入,美丽新农村也不断绘就新画卷,人们过着越来越富有的生活。不久前与妈妈通电话时,八十几岁的妈妈兴高采烈地告诉我她正在凤凰木下和大家一起跳起健身操呢!妈妈恰如凤凰花般坚强热情暖人心怀!
作者简介:郑丽薇 女 喜欢文学,喜欢记录生活中点点滴滴。曾有《老家那罐咸橄榄是否还在》、《一盒卤鹅肉》、《今夜月圆》、《三问宝二爷》等几十篇作品发表在《人民日报》、《南方农村报》、《南方⁺》、《潮州日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