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夔与荻浦申屠氏的渊源》
作者:申屠梅祥

一提起姚天官,荻浦人大多数都知道,是吾村申屠氏之外甥,但不一定都知道其生平事迹及与申屠氏的渊源情结。为道其详,经查考大量史籍及申屠氏宗谱,现将情由略道其后。
姚天官,姓姚名夔、字大章、号捐庵,桐庐坊廓人,(现桐君街道东门头)官拜礼、吏两部尚书,乃六部百官之首,故人称天官。
姚夔母申屠妙玉,系荻浦申屠氏第十一世祖宝四公之女,姚母出生三月,父母均逝,是其爷爷申屠秘(明朝洪武帝亲授博士)资助由叔叔宝六公抚养成人。许配坊廓姚惟善为妻,生五子,夔为幼子。夔一岁丧父,全凭其母申屠孺人,在荻浦申屠氏的资助下,含辛茹苦抚养成人。所以姚夔与荻浦申屠氏有着特殊深厚的感情。姚夔从小聪灵,三岁授孝经论语,背诵如流,十三岁精通经史,为文雄奇才。明正统七年(1442年)会考第一,与其堂弟同中进士。
姚天官从政三十余年,为英宗、代宗、宪宗 三朝元老,政绩卓著,深受历朝皇帝器重和同僚的爱戴。其后的吏部尚书商辂赞曰:『直谏如崇,重厚如勃。忠在家国,名重简册』。大学士彭肘赞:『立朝三十余年,大臣未有出公右者』。礼部尚书丘浚赞:『总百官,德量宏深,谋谟警敏卓卓一代名辅』。
姚夔为官正直、清廉。据史料记载,他始终坚持君国大事第一,人民大事第一,正身律己第一, 官品、人品堪称一流。明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姚夔被授史部给事中,第一道奏折就是『修圣德,举贤才,革监库之弊,立谥讳以劝贤』,深受英宗皇帝的嘉许。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蒙古瓦刺部入侵,太监王振诱英宗御驾亲征,战败被虏。诸大臣劝英宗之弟郕王即位,议而不决。『明史』载:『才远器宏,表里洞达,朝议未定者,夔一言立决』。可见姚夔在朝之威信和胆魄。明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英宗复位。因当时姚夔力主郕王即位而曾经失宠,未多时英宗明白姚夔力主郕王即位,确实为社稷着想,而非有异心,重新启用委以重任。
姚夔为官一生忠君,一身正气史记事迹无数。他为人质朴敦厚,心系平民。在家孝敬长辈,抚爱幼小在外友好兄弟,接济贫困。他府内有座花园却不种花,改种庄稼,每年亲自耕作,称『观稼台』。同僚见了警异,他说:『吾辈年事俸禄几百石,而不知庄稼种植之艰辛。我之所为意在不忘衣食父母也』。明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病重卧床不起,医治无效病逝家中,享年六十岁。宪宗闻噩耗悲痛不已,谴百官举哀祭奠。(相当于现在举行国葬)赠少保谥文敏归葬祖籍桐庐牛山麓。(现桐庐一桥西边加油站上面石马坞,墓址已被开发为房地产)
姚夔的为人品行,与其生长环境和启蒙教育有着密切关系。夔一岁丧父,其母含辛茹苦,抚养成人,其深知平民之疾苦,母子都有幼年丧亲的经历,均具有相互扶助和感恩之心。夔少时常来荻浦外婆家,受诗书礼义之族风熏陶颇深。在荻浦申屠氏宗谱第一卷姚夔写的《家乘总旨》中记载『夔受皇帝宏纶敇赠先大人为〈徵仕郎〉敇赠母大人申屠氏为孺人。夔固宝四,思敬公之第五甥也,早岁及游庠后,时举礼赴其庭,得以习览其图系,是以有江南世德家之誉。荻浦演派之引有礼仪一门诗书百代之称』。在卷二十《保庆堂记》中姚夔写道:『今日者,太夫人且鹰宏庆以及呼夔,又豈非由世大父以前积善所致。世大父隐梧公也,太夫人所自出,夔沐其泽』。由此可见,姚夔对荻浦申屠氏之世徳,礼义的族风,推崇倍致,深受影响。
由于姚夔与荻浦申屠氏有着如此特殊的情缘,凡荻浦修谱,都有撰文以贺,凡遇修厅建堂的公众大事必会出资相助,《保庆堂》就是为其舅祝寿出资重修,并题匾作记。凡荻浦申屠氏有为难求助之事,总会以己资相助,从不会以权谋私。诸如此类民间传说甚多,荻浦申屠氏为有如此杰出的外甥而引以为豪。
为纪念姚母教子有方,在荻浦《保庆堂》楼上设有姚天官母亲的绣花大鞋,族里定下规矩,凡申屠氏之女出嫁临行前,必须去踩一下姚母的大鞋,称为踏脚跡,沾福气。以期望能培养出如此出类拔粹之外甥。此风俗一直延续到了《文革》时,才被废除。近来欣闻,镇、村动议结合旅游项目恢复此族风,人才辈出大有希望。由此可见姚天官与荻浦申屠氏渊源流长。

作者简介
申屠梅祥,笔名:上下求索,浙江桐庐人,桐庐县作家协会会员,荻浦乡村(公益)图书馆常务馆长,《世德之家》村刊常务主编。早年供职于中国煤炭工业部33处,于2005年回故乡定居。热心公益,为挖掘、传承弘扬古村文化,十几年笔耕不辍,发动组织荻浦《申屠氏宗谱》续修,引进杭州心远公益,以众筹方式创建《荻浦乡村图书馆》志在推广阅读,教育低龄儿童,为传承弘扬古村文化,推动创办《世德之家》村刊。
(图文供稿:申屠梅祥)
《新京都文艺》
欢迎原创首发佳作投稿!
投稿邮箱:874376261@qq.com,
来稿请附个人介绍、自拍照片
以及注明作者微信号等通联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