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清头条》总第0187期。运河名城,山东临清。江山如此多娇,运河浪花真好。每篇文章6阐述一个道理,每首诗歌突出一个主题。怡情益智,启迪人生,请大家分享。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
曹植《七步诗》赏析
韩积蕊编辑

曹植,字子建,又称陈思王,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为曹操第三子,魏文帝曹不之弟。三国时期文学家,诗人,音乐家。“建安七子”之一。诗歌史上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诗人,完成了乐府民歌到文人诗的转变。流传千古的《七步诗》,通过煮豆燃萁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
【诗歌原文】
《七步诗》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译文】煮豆来做豆羹,过滤的豆子做成汁。豆杆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豆杆和豆子本是从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么狠呢?
【《三国演义》版诗文】
《七步诗》曹植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赏析】《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文人曹植的一首五言六句诗。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以及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一个“泣”字充分表达了受害者的悲伤与痛苦。“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创作背景】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 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据说曹丕听后“深有惭色"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使得文帝自觉不如,而且由于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曹植自幼非常聪慧,才十岁出头,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及先秦两汉辞赋,诸子百家也曾广泛涉猎。他思路快捷,谈锋健锐,进见曹操时每被提问常常应声而对,脱口成章。亦能文,援笔立成,才华横溢。深受曹操宠爱,几欲立为太子,终因任性而行,饮酒无度失宠。南朝诗人谢灵运评价曹植“才高八斗”。其主要作品有《七步诗》《白马篇》《洛神赋》《七哀诗》《飞龙篇》


【作者简介】
韩积蕊,笔名寒冰,山东临清人。民盟盟员、中学退休教师。山东省作协会员、山东省“五老”志愿者,聊城市老教师宣讲团成员,京杭书院讲师团成员、临清市关工委传统文化宣讲团成员、市宣传部理论讲堂宣讲人,市老年大学古典文学讲师,《都市头条》文学平台主编。编撰六部书稿,出版三部。著书立说搞讲座,发挥余热做公益。

【运河浪花】
~~~~~~~~
纵情笔墨 愉悦自我
~~~~~~~~
特邀顾问:冯喆
文史顾问:文博 鸿涛
总编:运河浪花
主编:寒冰
美编:玉玲
校对:凌云
编审:冰凌斋主人
编委:立诚 圣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