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武穴市梅川镇,有这么一位“兵支书”,他始终不忘军人本色,秉承坚强意志和为民办实事的初心,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冲在一线,先后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村干部”。在新的战场上继续挥洒汗水,砥砺前行,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老兵的本色和风采。他就是武穴市梅川镇李兴泗村党支书记、主任赵国光。
在李兴泗村,只要提到赵国光,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他出生于1969年9月,1989年入伍,在贵州武警总队服役,服役期间,赵国光严守纪律、苦练本领,各项成绩突出,多次被评为“学习标兵”、”优秀士兵“,从一名战士迅速成长为一名班长,3年的军旅生涯,缔造了他诚实守信的品质、忠诚担当的品德、吃苦耐劳的品性、淳朴善良的品格。1991年退役,退役后,他和许许多多农村青年一样出外务工,军人忠诚朴实和吃苦耐劳的作风,让他深受同事们的喜爱和老板的赏识,先后担任生产班、组长,部门经理。2000年,他选择到村委会工作,从基层做起,发挥勤勉务实的作风,边干边学,很快便能得心应手地开展工作,并能独当一面,2008年,经过组织考察和群众选举,他挑起了李兴泗村党支书记、村主任的担子。

▲ 村党支部书记、主任赵国光
聚焦民生办实事 改善出行助振兴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后,村里工作任务、党的各项政策在基层落实,作为村支部书记、主任都需要认真领会,不能有任何偏差。为此,赵国光将部队的优良作风带到支部,他带领村“两委”经常走村入户,宣传党的各项惠民政策,以高度的职责感、使命感和工作热情,服务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为倾听“民意”聚“民智”,赵国光依托村民代表会议、村民组长会议、党员大会等,让党员拿上“说话筒”,让群众坐在“发言席”,共同唱响基层治理“最强音”。

李兴泗村,位于大别山南麓、梅川镇西北部,三八水库脚下,毗邻220国道,全村下辖6个村民小组、8个自然垸,共有286户、1221人。曾是武穴市46个贫困村之一,村里基础设施很薄弱,道路年久失修,村民们出行不便,经常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村民反映强烈,而这也阻碍了村级经济的发展,要致富,先修路。他与“两委”班子成员积极上门走访、多方听取群众意见,首先从修通村组公路入手,千方百计争取项目支持,多方筹措资金1000多万元,硬化全村道路10.5公里,刷黑道路6.8公里,安装路灯186盏,种植各类苗木18000多株。随着道路越变越宽、等级越变越高,不仅群众出行更加快捷、生产生活更加便利,很多外出务工人员都想回家就地就近就业。“我们村通过修路,既把对外致富路打通了,也把干群之间的隔阂打通了,村‘两委’赢得了村民的一致‘点赞’”,村妇女主任李春姣自豪地说。村里道路的修缮助推了群众发展产业的劲头,成为乡村振兴的“加速器”,改善了全村群众出行条件,逐步消除制约村级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全村群众衔接乡村振兴提供更好的保障。

因地制宜兴产业,躬耕沃土谋发展
产业兴则百业旺。赵国光清楚,村里要发展,必须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通过产业项目给村里带来稳定的收入,再利用收入壮大产业项目,带动群众一起致富。早在2013年,他就从转变传统生产观念入手,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发展特色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梅川生态园项目,流转土地490亩,采取村企共建模式,现已建成梅川生态园“蔬菜大棚基地”、“特色果园基地”等新型农业生产基地,吸纳附近村民200人次、脱贫户22人次实现就近就业,形成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民增收致富互促共进的良好局面。之后又引进了宏泰集团等企业,村企共建扶贫车间、光伏发电各1座,每年为村集体创收11万元。成立“武穴市果兴农种养专业合作社”,建苗圃基地和3个生猪基地,让村里能人回乡承包经营,初步形成产业发展“三大板块”,即农副产品板块、休闲旅游板块和田园社区板块。同时通过“腾笼换鸟”,将原村部改造为电商服务站,让果蔬走出大棚走向“网上”。回流的资金、技术、人才,不仅推动了产业发展,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了松阳街的消费,各行各业都呈现出欣欣向荣景象。通过共驻共建、互联互动,李兴泗村形成“村企共振、协同发展、共建共促”的发展合力,展现出村企共建、携手发展的生动局面。先后荣获“湖北省文明村”、“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和生态示范村”、“黄冈市特色产业示范村党组织”、“武穴市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党建引领聚合力 共同缔造美家园
“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只有干出来的精彩。”这是赵国光在李兴泗村村民会议上常说的话。李兴泗村要持续发展,必须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充分调动群众主动性、激发群众参与共商,共建内生动力,干群一条心,共同缔造现代化新农村。为建设一个更加美丽宜居的李兴泗村,在充分听取党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他带领班子成员科学谋划筹措资金,2021年以来,先后新建了文化长廊、文化礼堂、休闲广场、篮球场等。并通过外出考察学习,结合本村实际,经村委会及村民代表商议,对村居外墙立面进行粉刷、在每家每户门口修建花坛。为了提升村容村貌,让“安全、有序、和谐、整洁、文明、美观”成为全村共识,他带头组织参加志愿者们清扫村域垃圾、清理房前屋后杂草、整治电动车乱停乱放,一点点的改善村居环境。同时以传统文化为底色,以古今乡贤为榜样,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道德讲堂、“最好婆媳”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社会正能量,落地落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投入200多万元,推进“一场两堂三室四墙”建设。开展村史编撰和文化墙建设,把村史乡情、名人乡贤等通过村史馆、文化墙进行展示,努力打造“留得住乡情、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文明家园。文化礼堂的修缮,让“唱一首好听的村歌、评一评身边最美、听一听好家风好家训”成为了大家的日常,文化礼堂也成为了村民承载起浓浓乡愁的精神家园。

无论是身在军营还是扎根乡土,转换的是“战场”不变的是初心。不懈怠、不抱怨、不等、不靠,赵国光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新时代退役军人的责任和担当,赢得了李兴泗村全体村民对这位“兵支书”爱戴和信任。赵国光说:“3年的军旅生活,让我成长进步,在村支书这个岗位上,我将继续保持和发扬人民军队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严格要求自己,秉持党指到哪里,我就走到哪里,打到哪里的精神,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尽我所能,贡献力量“。
来源:云博传媒
编辑:泽润生民
审核:剑强
出品:湖北楚商汇文化传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