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只陶瓷杯
耿庆昌
说不清是从何时起全局上下都喜欢上了陶瓷杯,细细来分析应该是王凯局长到任本单位一把手之后,这转眼就有两三年了。
王局长来局里报到时没带别的东西却带来一个博古架,别致的架子上摆满了各式各样平时难见到的陶瓷杯,琳琅满目,让观赏者为之眼睛一亮,惊叹不已。本来陶瓷就是中华民族光辉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再经王局长入史入情入画的讲解,大有神魂颠倒之感,从此对天天端着吃饭的陶瓷碗,喝水的陶瓷杯也增添了几分神秘感,总想品出几分历史,几分文化,有时面对眼前古香古色的图案,也会不由想到乾隆、雍正那个年代的人和事。
单位一把手的喜好,往往会成为单位上许多人的喜好,在局长的耳闻目染下,陶瓷知识很快在全局普及开来,好多人对我国历史上的“四大名著”说不上来,却对我国“四大瓷都”的情况倒背如流;对我国的“五大名山”不知分别处于何方,却对辨别陶瓷杯好坏的“五种方法”了如指掌。局长在全局一手遮天,在他手下想混出个名堂来,不获得他的好感,就如竹篮子打水,一场空。投其所好,是人们的普遍心理,这样王局长到任后,办公室博古架上便不断增添些珍品陶瓷杯。至于这些珍品的来源,大家都心知肚明,谁也不会说“局长哪件哪件是我送的!”在中国璀璨陶瓷历史发展长河中,究竟有多少宝藏谁也说不清楚,王局长目前博古架上的这些宝贝,也只是长江、黄河中的一滴水罢了,所以在这方面要博得王局长欢心,大有用武之地。
虽然大家都守口如瓶,但不久局里还有了一些传说,谁谁忽然被提拔重用,是因为送给局长一只家传五代的陶瓷杯;谁谁从普通岗位上被调整到重要岗位上,是因为专门去十三朝古都西安掏了两只珍稀的古代陶瓷杯送给了局长。

这是一个星期天,局长又把几位最亲密的“瓷友”叫到办公室,欣赏他刚刚得到的一个宝贝——一只陶瓷杯。他们都拜局长为师,经过其几年的熏陶,似乎都成了陶瓷专家,尤其是对陶瓷杯更有较深的研究。几人围着这只陶瓷杯,看外观、试手感、称重量、比密度、听声音所有的方法都用上了,得出的结论是:这是一只难得的精品陶瓷杯中的精品,千杯难挑,万里难寻。英雄略见相同,定论一出,王局长忙小心翼翼地把它移到了博古架上最重要的位置。虽然其经常讲,陶瓷杯鉴赏水很深,没有火眼金睛很难辨别出真伪。
王局长办公室内这只耀眼的陶瓷杯,不免引起局内人的种种猜测,表面看风平浪静,但每看到这只陶瓷杯许多人不免要问几个问题:它究竟是谁送的?是局内人还是局外人?要是局内人送的,是不是因为谁送了这只陶瓷杯,而影响到他人?
不久便有了答案,局内一位游手好闲、善投机取巧的人忽然被调整重用,此人又口无遮拦,很多人便知道了这只陶瓷杯就是他之奉。但好梦不长,几个月后此人便被就地免职,调回原岗位,原因也不是因为他口无遮拦,是因为贿赂领导,欺骗领导,并且那只陶瓷杯就是他在古玩市场花了十几块钱买的仿真品。免他的也不是王局长,因在此之前,王局长因受贿行贿、滥用职权已被“双规”。

作者简介:耿庆昌,笔名聶焱,山东阳谷人,毕业于胜利石油学校机械制造专业。高级经济师。先后在胜利油田单位担任主任、科长、书记、总经理、
董事长等职。其文学作品先后获得全国石油职工文化大赛一等奖、中国2012年散文家征文一等奖、山东省首届散文大赛一等奖、山东省“五一”文化奖、中国石化“朝阳文学奖”等数十项奖励。三十余年来已公开发表文学作品300余万字,正式出版有文学作品集《天梯》《天地之间》《城市细节》《我说我写》《彩色的拳》《拒绝的力量》《这里发现大油田》《门当户对》《石油大嫂》《想起那年百鸟飞》等。其作品多次被知名杂志《读者》《青年文摘》《小小说选刊》《教育文摘》等转载。获中国小说学会“当代小说奖”;2014年被评为胜利油田开发建设五十年“十大职工艺术家”之一;2015年被评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首届“十大优秀职工作家”之一;近年胜利油田为其记二等功两次。系中国石化作家协会委员会委员,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小说学会、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工业史 石油工业卷》编纂项目组成员、并被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表彰为编纂先进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