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无为寺的袅袅禅意,我仿佛隐约看到寺庙内宏大的诵经场面,一张张虔诚的脸,在巨大的烛光中闪耀着智慧的火焰。瞬间,一片无尘之心在胸中静默,无声、无欲、无我。心中油然而生一种心灵与历史对话的冲动,那种幽静沉淀着厚重的历史,穿越深邃的时光,我似乎看到了君王高僧在对话济世天下,看到了名人贤达在参禅悟道……
漫步到寺后,只见一池清澈的泉水,石头上刻着“救疫泉”。一些当地的民众提着水桶在救疫泉接水。据说,这池看似普通的泉水,在历史上曾经多次救治了大理国的瘟疫,承载着许多美好的传说和故事。因此,明嘉靖年间,在无为寺的侧后方,又建起了一座救疫寺。透过这神奇的泉水,我沉思着,一池泉水,居然能够救治世人于流疫苦难之中,绝不单纯是泉水本身的功德,更应该是泉后那些心系苍生的高僧、帝王的善意,是源于他们心中对众生的悲悯。

默默地走在这座古寺之中,回味着那些感化世人的哲理故事,心中波澜壮阔与悠远宁静共生,万千思绪与空无所想共存。这座千年传承的无为寺,历经岁月的洗礼,看尽世间的沧桑,始终不变的是佛祖世代心印“无为”之真理。有为?无为?在这里,我似乎找到了答案,而在这个古老的答案里,永远闪耀着充满辨证的光辉。我想,所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所说的“不为”是为了“有为”,只不过是要有所选择而为。“无为”即适当地“有为”,适当的标准就在于合乎情性,顺应自然,舍弃一些事不做,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微风吹响了殿门飞檐下的风铃,也拉回了我的思绪,再仔细端详“无为寺”三个大字,我想:往后余生,无论遇到苦难抑或是欢喜,我都将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保留心中的一番净土,把有限的精力和时间节省下来,去做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