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冤枉了的英雄
我的老家恩察镇,位于河北省枣强县南部,历来民风淳朴,邻里和谐,集市繁荣,商贾云集。加之地处交通要道,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依托独具特色的手工技艺——擀制毡帽、毡靴这一支柱产业,曾经是闻名遐迩的旱码头和商业重镇。尤其是在清朝末年,擀制毡靴、毡帽的大小作坊,最兴旺时达到过一百多家。素有“大营的皮草,恩察的毡。”“世界毡行看中国,中国毡行看恩察”的传说。
可自从日本鬼子打进了中国,给中国人民造成了生灵涂炭的同时,镇上的人们更是无一幸免,民不聊生,四处逃散。擀毡的作坊不是关门,就是歇业,掌柜的和匠人们,只剩下了无奈和害怕。

1942年的秋天,那是一个凄风苦雨的日子,日本鬼子的一个中队,和一大批皇协军突然包围了恩察镇,把街面上的全体人员,以及镇上的乡亲们全都赶到了村南头的大场院里。日本军官铁青着脸,站在一个土台子上,叽哩呱拉地讲了好一阵子,后又经过汉奸翻译,人们才听明白,原来是那日本军官要镇上的人们立刻交出身负重伤的八路军排长。如果不交,就把镇上的人全都杀死。
乡亲们大多都知道这件事,可谁也不说。
日本军官拉出一位商铺的掌柜,逼着他交出八路军排长。
那老掌柜刚说了一句“我不知道”,日本军官竟手起刀落,立刻砍断了老掌柜的脖子。
随后,日本人又把拉出去的一位村民杀害了。
气氛越来越紧张。全镇上的人们横下一条心,人人视死如归:宁可全死光,也不出卖八路军排长。
日本军官脑羞成怒,挥舞着指挥刀,命令机枪手准备扫射。
就在这时,突然从人群中传来一声刺耳的呼喊声:“不要开枪,我知道八路军排长在哪里!”
乡亲们回首怒视,原来是悦来居饭店的李掌柜,只见他跌跌撞撞地跑了过去。
这李掌柜虽然说是外乡人,但毕竟在镇上开了大半辈子的饭店,乡亲们都知道他善良可靠,便把身负重伤的八路军排长藏在了饭店的地窖里。可谁也没想到,这李掌柜竟然投敌变节,做了汉奸。
日本军官笑了,拍着李掌柜的肩膀,连声说:“你的,皇军的朋友,我的金票的大大的有。”
李掌柜点头哈腰,领着几个日本兵走了。不一会儿,日本人果然把身负重伤的八路军排长抬了过来。

日本军官走近八路军排长,一摸鼻孔,发现已经没气了,立刻龇牙咧嘴,命令日本兵把八路军排长吊在树上,淋上汽油,一把大火,就将那年轻的八路军排长烧成了灰烬。
乡亲们看了那惨状,都哭了,还有人把嘴唇咬出了血;就连那李掌柜也早已瘫倒在了地上。
日本人刚走,乡亲们一拥而上,拼命似地抓住李掌柜,你一拳,我一脚,把这个可耻的汉奸打得奄奄一息。
“那排长……已经没……气了,我才……”李掌柜想求得乡亲们的宽恕。
“既便是八路军排长死了,也不能交给日本人!”乡亲们异口同声地说。
“我……是想用……他的尸……体……换回镇上……几千……人的……性命……”李掌柜挣扎着说。
“你混蛋!”“你狡辩!”
一位村民怒不可遏地把一只脚踩在了李掌柜的胸口上,质问道:“你和那八路军排长有什么仇恨,竟然如此心狠?”
“快说!”有人催促。
“他…他…他是…我…儿……子……”李掌柜话没说完,就咽气了。
多年以后,镇上的人们一提起李掌柜,都会唏嘘不已,感慨万千。他们说:“是咱们镇上的人们冤枉了人家,人家可不是汉奸,是大英雄,是人家用自己儿子的尸体,换回了镇上几千人的性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