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杂谈23
今天上网,有幸与一位久违的故旧不期而遇,相互问候与寒暄一番后就开始了对有关什么是文化的话题展开了讨论与探讨,并就各自己喜欢运用哪一种文学形式进行创作的感受与体会交换了看法。他说,文化是一个大的概念,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然而具体到某一个人来说他所从事和研究的只是隶属于文化范畴内的某一个领域或方面,绝不是它的全部。听着他的侃侃而谈,我油然而生敬意。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位昔日的故旧在学问方面已达到如此的境地,即便是用博学多识,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这样的词句来形容他一点也不过分。在他说完有关文化的内涵后他又直接又含蓄地问我道:“这些年来您最喜欢文化的哪个方面?是文学艺术还是书法艺术?”当我简要的告知他后他又说道:“你的选择还是对的,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全才,也不会都是多能,一个人一生做好一两件事就已经很不错了!譬如说写诗吧!从古至今诗的体裁那么多,无论古典还是现代诗歌,只要擅长精通其中的一种就可以了!要知道,作品不在多而在于精,只要是经典就会永远流传于世,就会永载史册,这样的例子在文学史史上还是不少见的!”听了他的这番高论,我又禁不住地问道:“既然文化是多元的,为什么有的人总是以为自己所从事所擅长的一方面为正宗的,高雅的呢?”他听了,不禁反问我一句道:“你见过因为有老虎的存在,森林里就不见梅花鹿跑了吗?老虎有老虎的威猛,鹿儿有鹿儿的灵活,由于不是经常生活在同一个区域内,相互的作用和影响还是有限的,你吃你的肉,我吃我的草,味道不同,各有所好,这又有什么相干呢?再譬如,波涛滚滚的江河与潺潺细流的小溪你能说谁美谁不美吗?大有大的壮观,小有小的静美,各有特色,不能一概而论!三譬如,牡丹花与苔藓花,一个浓艳,一个淡雅,虽然花色不一,但都是报春的使者,预示的都是春的信息,你说哪个美哪个不美?”话语虽不多,但鞭辟入里,令人信服!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话一点不假,多少年的疑窦,多少年的困惑,在他的点拨和讲解下都逐渐消失了,从中所收获的可谓多多。在这次偶遇中与其说是讨论,不如说是听讲更为合适,因为从头到尾都是他在讲我在听,并且,讲的头头是道,听的津津有味。这次一遇,所感到遗憾和不足的一点就是我没有问他曾在哪里高就,也没问他一生在从事什么?但我可以坚信,他所就职的单位和他所从事的专业一定是不寻常的和超乎人们所想象的!不然,怎么会成就如此一个令人羡慕敬仰的饱学之士呢?



作者简介:
陈宝田,笔名龙山石,男,1949年2月出生,山东肥城人,中共党员,中学教师,自幼酷爱诗词、书法,毕业于泰安师范专科学校。一生热爱文学,尤其喜欢诗歌创作,有作品见诸报端。自2009年上网以来,共创作散文100多篇,诗歌5000余首,《读人物传记随感录》1611人。作品先后在都市头条、中国诗歌网、中国作家网等各大平台发表,并在都市头条平台创建《华夏文学》编辑部,任主编。现为中国诗歌网、中国作家网会员、首届感动中国文化人物得奖主之一。

《华夏文学》是一个面向全国爱好文学创作者的平台。作品力求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反映生活,歌颂美好,传播正能量。作品形式不限,字数最多在3000字左右,诗词为3_5首。但要求为原创作品。禁忌剽窃、抄袭,违者,文责自负。敬请广大文朋诗友踊跃投稿。投稿格式:原文+作者简介+作者照片。投稿微信13853840219。
投稿邮箱:fclongshanshi@163.com
《华夏文学》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