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说三则
作者:王海民

(一)
专家与教授
一专家在岸堤边看一人钓到一条大鱼,活蹦乱跳就是抓不住。专家开口道:“赶紧丢水里把它淹死再捞上来”。“去你的,没听说过?”。“我是专家啊,比你知道的多!”。“可我是教授啊,比你会的也不少吧!”。 唉,专家有结果,教授就是不会转化成果!
(二)
局长与校长
教体局长在校长老师的陪同下,观看高年级的学生篮球比赛,忽然有两个比赛者挣球摔倒了。局长急忙叫停,并开始给校长老师讲话:“你们是干啥的?安全工作做的不到位,让他们几个人挣一个篮球比赛,就不会给他们一个人发一个篮球比赛啊,这样就不会发生摔倒的事了!”。大家一听都惊愕了。校长还是惊愕中说到:“是我们的工作考虑的不周全,局长说的很对,下次我们一定改正过来!”。
(三)
局长参赛
一市举办书法大赛,开赛之际,邀请市文化局长莅临指导。局长大人说,“我也想现场参加比赛”。“当然可以”。于是手下人笔墨纸砚伺候。“写呢什么?”,“随意,写啥都中!”
于是只见局长大人伏案动手大笔一挥,【同意】二字跃然纸上,众人皆夸写的好!局长谦虚地说到,“我写这俩字有二十几年的功夫了”!

诗是生活中的盐
诗是生活中的盐,
诗是男人手中的烟,
也是女人心里的衣。
诗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诗,
热心的观察,勇于发现,
诗随时随地就在我们身边。
一生中生活的大餐很多,
但再好的大餐,
少了盐也是寡淡无味的,
也是入口不爽的。
再好的生活,
没有诗的调和,
也是无趣无味的。
但是纯吃盐也是不行的,
也是苦涩难以下喉的。
作诗何尝不是呢,
一味地去追求名和利,
就会失去诗的悠久存在的美意。
诗是文学作品上的明珠,
人人都想得之,都想夺得,
但你得有真实的才华,
用好的诗折服大家,
用勤劳的诗作爬到,
诗这个金字塔的顶端,
摘取真正属于你的明珠。
写诗若单纯是为了利,
别人就会对你失去了欣赏,
就会少吃盐多吃醋了。
诗不是简单的文字分行,
不是华丽词语的堆砌,
而应是文学巨匠用自己的妙笔垒成。
生活中的盐是再生资源,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生活中的诗难道不是吗?
诗也是诗无止境的。
一代一代的后起之秀,
一批一批的诗者之士,
从不间断地努力的,
为攀登诗的顶峰而苦其心志,
坚韧不拔的向上攀登着!

城管地头执法
农民辛苦包点田,
种点香瓜想赚钱。
进城卖瓜遭刁难,
地头广告被阻拦。
城管执法到田间,
工作范畴有点宽。
百姓种地实在难,
那家神圣都想管。
不给农民来服务,
到处设阻理难通。
儿子的委屈
自从有了儿子,
父母有了孙子,
儿子的威望一落千丈,
成了可有可无的人。
我们每次回去,
我成了制造商,
媳妇成了生产商。
我俩简直成了送快递的,
送快递也还有个签字手续,
我们连个手续也没有,
直接给扒拉一边凉呆着。
他们直奔孙子,
不理我们,
孙子成了他们的唯一。
到家里,
我是:有啥吃啥,
孙子则是:吃啥做啥。
父亲负责买,
母亲负责做,
忙的不亦乐乎。
腿疼腰酸都没有了,
身体似乎倍好。
夏天放暑假,
我打电话说回去,
母亲问“孙子回来吗?”
“不回去,这个星期补课呢!”
“那你们也别回来了,
耽误我们干活。”
这是啥理由啊,
我们回去是让你们背了还是抱了。
简直不是理由。
儿子百思不解,
我的地位啥时候咋变得,
如此低了呢?
媳妇说,“这就是隔辈亲,
等你做爷爷了,
也是如此。”
我笑了,我会这样吗?
期待着做爷爷的感觉!

儿子的尴尬
下雨了,
在家没事。
突然媳妇对我说,
咱们试试老爸对谁亲吧!
儿子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爸,给我点现钱买盒烟。”
”十元够了吧,”
“不行啊,硬盒红旗渠都十一块呢。”
”就十块,八块的红塔山也能吸。”
儿子无奈地接住了十块钱。
“爸,
给我十块现钱我去买点东西。”
”十块够不够啊,
给你二十吧。”
媳妇高兴地接住了二十块钱。
“爷爷,给我一张红钱,
我要买这么大的玩具车,”
孙子连说带比划的。
爷爷笑着说:“中,中,
走,咱俩去买。”
屋里,儿子尴尬极了,
媳妇则笑翻了笑着说到,
“你肯定不是亲生的是捡来的吧!”
儿子委屈地自言自语道:
啥时候我的地位变低了啊?
我爱读书,河南渑池县人。我叫王海民,自由职业,谁陪我一程,我陪他一生!
一次投稿将同时发布六大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