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乡村女教师的情怀
作者:王青霞
在我们豫北平原封丘县潘店镇,有一个古老的、小得不能再小的小村庄——院寨村。全村人总数不超过四百人,乡亲们虽不太富裕,倒也安居乐业。在这个交通和信息都比较闭塞的小村庄,没有值得炫耀的旷世奇才,也没有什么辉煌历史性事件发生。但是,我们村的小学教育质量之高,却是我们十里八村公认的。

我们村小学总共三个班,只能算是个教学点。这个小学起初是我们村办小学,当时只有一个班,上完一年级孩子们就得到离家三四里地的白杨寺小学继续学习小学课程。由于当时村委会没有经济来源,提供不了更多的教室让孩子们在自己村里读书,这可急坏了当时担任教师的孙玉凤。玉凤是我叔伯嫂子,她这个人心肠特别好,考虑到孩子们这么小,去外村上学会有很多不安全因素。其他季节也没什么,到了冬天怎么办?想到这些玉凤嫂子就心急如焚,几天几宿寝食难安,她就和爱人商量,不行了我们自己出资修建一所学校吧。她老公当时虽然已经是正式教师了,但那时候的工资每个月也就几百块钱,更何况他们家里还有三个孩子上学,每个月的工资勉强够全家人的开销。怎么办?不办学校吧,看着孩子们又于心不忍,玉凤嫂子突然想起来邻居家有几间房,已经闲置好多年了,不如和邻居商量一下,每年给一点租赁费租他们的房子,再加上自己家还有几间房子可以利用。说干就干,邻居奶奶一听说用她家房子让孩子们学习,二话没说满口答应了。
房子问题解决了,哥嫂又开始为课桌的事情发愁了,这没有课桌孩子们还是上不了学啊,要说我玉凤嫂子也够拼的,她就和我哥拉个架子车到处找碎砖头,哥嫂两个愣是用碎砖头,用泥巴为孩子们砌成了一排排的课桌,看着自己的学校竣工的那一刻,玉凤嫂子笑了,可笑着笑着就哭了,嫂子的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流,我知道她不是因为所有的付出而哭,是为孩子们有了安稳的学习环境而欣慰,感动自己这些天的辛苦功夫没有白费。从此院寨小学正式成立了。
要说玉凤嫂子这个人,她是一个特别要强的人,在教书育人上可谓是兢兢业业,上一天课放学了,人已经很累很累了,但从来没有看到她坐下来休息过,中午放学了她会趁着这个时间段,忙田里的农活,下午放学了做完家务,就得忙着准备明天的课,别人都出去遛弯散步了,从她门口过,总能看到她认真为孩子们批改作业的影子。

为了每位同学都有一个好成绩,每次放学后,玉凤嫂子把班里几个成绩差点的学生留下来辅导作业,确认孩子们已经学会了才让孩子回家。后来邻村好多家长,得知我们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好,老师极其认真负责,托关系把自家孩子送到我们村上学,学生越来越多了,嫂子一个人实在顾不过来,又雇了几位老师,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的确如此,她聘用的几位老师在她谆谆教导下,个个都是认真负责的好老师,每次乡级会考,院寨小学参赛学生都是第一,多次县级竞赛成绩也名列前茅。
年复一年,一晃四十年过去了,玉凤嫂子都是在三尺讲台度过的。由于常年站立上课,她的腿关节严重变形,疼痛得不能正常走路;几十年每天与粉笔为伴,肺部吸入大量粉尘,身体常年经受双重痛苦的折磨。玉凤嫂子都没有放弃孩子们,但病魔不会因为她的优秀和善良而退却,2016年前后吧,嫂子的腿疼得一点不能行走了,只得忍痛离开她站立四十年的讲台。还好,我的侄子侄女们都是大学本科毕业,都有一份很稳定的工作,工资收入也很不错,老大老二都在上海工作,把嫂子接到了上海。现在我们国家医学很发达,嫂子的病经过医院精心治疗完全康复了。
玉凤嫂子人性格特好,心胸特开阔,不管什么事到她那儿都不是事儿,我们妯娌之间关系处得都很好,前几天刷抖音看到嫂子的视频聊了几句 她说从上海回来了,一听说嫂子回来了,立刻就想回老家找嫂子玩。因为孙子放假回来了,走不开没能回去,等有时间了一定要回去和嫂子玩几天,也真心的祝愿嫂子晚年幸福安康,笑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