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素抱朴 少私寡欲
——耄耋白话道德经第十九章
憨子(刘彦强)
提要:老子在本章里为治理社会开出的药方是“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其中,普通人可作为处世格言的是“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原文]
绝圣弃智①,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②以为文③不足,故令有所属④。见素抱朴⑤,少私寡欲;绝学无忧⑥。
[注释]
①、绝圣弃智:绝,断绝、抛弃。圣、智,聪明智巧。此处“圣”不作“圣人”,可理解为自作聪明。 ②、此三者:指圣智、仁义、巧利。 ③、文:文饰;掩饰。 ④、令有所属:令,命令,强迫。属,遵从、遵循。 ⑤、见素抱朴:意思是保持原有的自然本色。“素”是没有染色的丝,引申为单纯;“朴”是没有雕琢的木,引申为质朴。素、朴是同义词。 ⑥、绝学无忧:绝,弃绝,“绝学”即弃绝圣智之学。
[译文]
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就会自然消失。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全是巧饰表面的东西,作为治理社会病态的方法则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们的思想认识有所归属,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就必须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这样才能免于忧患。
[耄耋白话]
老子在上一章叙述了大道废弃后社会病态的种种表现,并对社会病态产生的原因作了说明。本章则针对社会病态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绝学无忧”的治理方案。
本章可分为两层。第一层接着上一章的社会病态讨论治理病态的方案。老子强调: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只能作为纹饰社会病态,掩盖政治无能的装饰品,将其作为治理社会病态的方法、规则是远远不够的,甚至是有害的。为此就要抛弃三者,让人心有正确的归属。那么,让人心归属到什么地方去呢?第二层就解答了这个疑问,就是让人们树立“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人生观,达到社会“绝学无忧”的目的。
对老子的“绝学无忧”的社会治理主张,国内占主流的专家学者都认为开历史的倒车,否定社会的发展进步,是一种消极的,不现实的世界观。实际上这些专家学者都错了,错在他们曲解了老子的思想。
老子并不是一般的反对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而是面对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病态的现实,提出要反对用来文饰社会现实的“圣智、仁义、巧利”。在他看来,既然“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那么如果大道不行,要这“圣智、仁义、巧利”三者又有何用呢?还不如抛弃算了。就以反腐败为例,如果不能做到制度反腐,其他的反腐措施都是“守着茅坑打苍蝇”,作用微乎其微。
实际上,老子提倡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主张本身就是良好的道德要求,是“大道之行”的要求之一。
在本章的后半段,老子提出了人们的思想归属问题,即今天我们爱说的信仰问题。圣智、仁义、巧利不要了,人们应该信仰什么呢?老子在这里提出了“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思想主张,即教育人们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恢复人的自然本性。他认为,只有坚持这种“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思想信仰,社会才能免于忧患。
老子是从治国理政的角度提出人心应归属于“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其实从个人修身养性的角度讲,人们更应该“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个中姻缘就不需要我多说了。
说到国家领导人应该“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在中国历代皇帝中,恐怕唯一可堪典范的就是五代后周的周世宗柴荣了。
后周世宗柴荣,史称其“善骑射,略通书史黄老”。他深知兵连祸结之下百姓的疾苦,作为皇帝,他在自己家中挂农夫蚕妇画像,每天带孩子为农夫蚕妇像上香,教育孩子们记着碗里的饭是农夫种的,身上的衣食蚕妇织的。他设宴招待文武大臣,每人只有白米一碗。他对这些大臣们说:你们看这白米难以下咽,但可知道多少百姓之家常年也难得一餐这样的白饭。你我与他们一样,有幸成为官员,我们可不能忘本。有算命先生说他可在帝位30年,他高兴地说:“若如卿所言,朕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以拓天下、养百姓、致太平为己任,艰苦朴素,敬百姓不忘本的帝王,他是古今唯一一人。
为了养百姓,致太平,他锐意改革唐末五代积累的弊政,减轻百姓的的负担。根据史载:政治上,澄清吏治,严明赏罚,惩治贪赃,倡导节俭,力戒奢华。经济上,鼓励逃户回乡定居,减免各种无名科敛,安抚流民,招民垦殖逃户田,编制《均田图》,派遣使者分赴各地均定田租,查实隐匿耕地,使之均摊正税,废除曲阜孔氏的免税特权,动员民众兴修水利,疏浚漕运;停废敕额(朝廷给予寺名)外的寺院寺院三万零三百三十六所,强制敕额外僧尼一律还俗,成为编户内的农民,将敕额外寺院的佛像法器铸钱收缴铸钱。他的改革减轻了民众负担,增加了国家收入。
我看《五代史.周世宗纪》,通篇找不到一句倡导仁义礼智信的空话,都是实打实的“见素抱朴”,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干实事,始终不忘初心。正因为这样,他得到全国百姓的拥护,彻底改变了唐末以来中原国家向契丹屈从做“儿皇帝”的局面,并在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战斗中让契丹军队望风而逃。可惜天不假年,在胜利的道路上不幸病故。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称赞他:“以信令御群臣,以正义责诸国”,“大邦畏其力,小邦怀其德”,真正做到了“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他主政后周,让黑暗中的人民看到了黎明的曙光。他们的溢美之词,无与伦比。
可惜的是,他在位时间仅仅5年,38岁背发疽而亡。如果他真能如算命先生说的在位三十年,那就没有宋、辽、金、元的什么事了,中国历史可能是另外一个样子了。
2019年5月10日 2023-6-26修改
作者简介:
刘彦强,笔名憨子,陕西咸阳人,高级教师。从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近四十年,为全国知名政治教师,曾在各类教育刊物发表教研论文180余篇,主编出版《青少年心理行为咨询丛书》、《中学思想政治课学习指导丛书》、《学习心理学》、《坡刘村志》等书,并主编或参编多种教辅读物。教学之余,也写些杂谈散文以及诗词,散见以哲理性见长。有百余篇散文、诗歌散见于多种刊物,并有《佳儿传奇》、《生死孽缘》、《雪夜惊魂》、《情断大年夜》等小说问世。
“白鹭杯”首届文学作品大赛暨纸刊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151977.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