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体和灵魂一路同行
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
——为明德理工学院师生们介绍洛南爱故乡文学小组情况
文/云蒙山人
很高兴认识樊静老师和来自西安明德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同学们。樊老师让我把洛南爱故乡文学小组的活动情况向大家介绍一下,我非常高兴、非常荣幸,围绕这个中心,我想跟大家分享三层意思。
第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是古今中外已经被实践证明的格物致知的最佳途径。李太白一走,就是半个盛唐;徐霞客一走,就是一部游记。同学们这次来华夏摇篮,华山夏都,汉字故里参加暑期实践,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以致用的机会。用实践印证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进而在实践和理论的双重磨合中完善自己的认知,实现自己的理想,是一条很不错的道路,我谨代表洛南文学爱好者欢迎大家来到灵山秀水的洛州城。

第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作为一个有40多年写作经历的文学爱好者,我最终在2017年走上爱故乡文学创作道路,其实也算是跌跌撞撞,最终走入正轨。这六年多来的故乡文学创作以及相关活动,经历很多,感慨很多,收获很多,也有一些值得反思和完善的地方。我就把这个作为重点,向大家详细汇报。下面我分三个板块做详细说明。
(一)成立与运作
洛南爱故乡文学小组是在陕西爱故乡领军人物马永红先生的倡导、运作和启动下诞生的陕西省第一个县级爱故乡文学小组。六年多来,小组高举爱故乡旗帜,始终坚持以文学创作推动乡村建设的宗旨,依靠专业协会洛南县作家协会的引领和广大文友的支持,联系各方力量,坚持自强自立,做了大量的工作。
1、自发成立。洛南作家协会主席刘剑锋、文史专家吕三运、平台主编胡永宏、王秀峰、岳俊峰先积极响应,于2017年7月促成了洛南爱故乡文学小组诞生。
2、自费运作。活动初期,我们采取公开邀约、自由报名、费用均摊的方式组织各种活动,基本实现“零成本运营”。
3、自愿参与。顾名思义,爱故乡文学小组,“爱”是目的,“文学”是手段。洛南爱故乡文学小组在运作过程中也经历了自身净化的过程,不断淘汰目的不纯的所谓的文学爱好者,在一路跌跌撞撞的过程中渐行渐稳。
4、自造影响。随着文学小组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渐渐赢得社区、企业、学校甚至是文学爱好者个人表达出合作意图。在这一点上,我们坚持爱故乡的初衷,先后达成合作,成功举办研讨会、主题采风、有奖征文、文友聚会等初步实现了能搭台,会唱戏,有观众。

(二)实践与收获
1、成立六支队伍。紧密围绕全国以及陕西省爱故乡年度工作计划,成立"文艺爱故乡,乡贤爱故乡,青年爱故乡,学生爱故乡,作家爱故乡,学者爱故乡"六支队伍。
2、开展六项工作。紧密围绕工作计划,分别开展"主题文学创作、乡土历史挖掘、乡土风物描写、乡土教材编撰、乡土遗迹保护、乡土文化研究"等工作,进行有计划、有序列、有系统的爱故乡主题活动。
3、打造六大特色。
——力推典型人物。先后后有尚双印、刘剑锋等获得陕西爱故乡年度人物,刘剑锋先生获得全国爱故乡年度人物,202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成为洛南县第一位中作协会员。
——开展省域协作。不断加强和蓝田、旬阳、旬邑等三个省级爱故乡小组的联系。特别是与蓝田爱故乡文学小组在主题征文、抗洪救灾等方面亲密互动。2020年“8·6”洪灾后,蓝田爱故乡文学小组向洛南捐款5000余元;蓝田遭受洪灾的时候,洛南爱故乡文学小组向蓝田捐款3000余元。“大爱无疆,他乡亦故乡”在爱故乡文学事业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办好社区大学。石坡街社区大学是陕西第一个社区大学。其日常运营的主要推手就是洛南爱故乡文学小组。我们联系各方人士为社区大学授课,康达律所主讲与农村相关的法律常识、家庭教育等课程,名誉校长刘剑锋主席和我本人主讲了文学创作、手机摄影、乡村创富等课程,深受学员欢迎。
——彰显家国情怀。当洪水来袭、疫情肆虐的时候,总能看到洛南爱故乡文学小组的身影。我们先后举办了“抗击疫情、抗洪救灾、花开有声、致敬党旗、建党百年、我和祖国、盛世乡愁”等主题些征文,得到了洛南融媒、商洛电视台、西部网、搜狐网、陕西农村网等多个媒体的报道。
——培育中坚力量。通过三秦爱故乡文学写作坊培训,网红青年薛超凭借视频号《原乡记忆》成为网红主播,商洛好青年。学员李秀珍独创长篇《小说生命的光辉》引起强烈反响平台单篇浏览量达104万。学员邹小芳连续两次获得商洛市新锐作家,目前个人作品集正在筹划出版中。
——坚持在地尺度。爱故乡文学小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在故乡。今年5月27日,我们发起了首届云蒙文化研讨会,政协委员、文史专员、人大代表近30人参与,刘剑锋、马永红、李秀珍、王婷、萧军等研讨者的发言引起了良好的反响,进一步探索出用文化凝聚爱乡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新途径。

(三)反思与设想
故乡是根,热爱是魂,行动为本,一生追寻。在逼窄的空间、艰难的探索中,洛南爱故乡文学小组努力寻找着文学创作推动乡村建设的价值。但求耕耘,莫问前程。我们将用公益之心、慈善之举持续做好洛南爱故乡文学事业,求实创新。
具体来说,活动要有新平台、小组要有新面貌、活动要有新形式、创作要有新成果、联谊要有新突破、发展要有新空间、总结要有新举措。要不断繁荣爱故乡文学创作事业,以文学创作推动乡村建设,最终把爱故乡的美好愿景化作具体行动。
旗帜引领方向,团结就是力量。队伍凝聚人心,创新铸就辉煌。我们将始终秉承爱故乡的初心、保持爱故乡的赤诚,淡泊名利、远离纷争、抓大放小、求同存异,始终发扬优良传统、遵循科学规律,立足乡建促发展,抓好发展促乡建,以紧跟时代、服务乡亲、回报故土的务实作为,充分发挥核心团队的号召力、优秀平台的凝聚力和全体文友的战斗力,最终形成以文学创作助推乡村建设的综合实力,用有目共睹的成绩为爱故乡文学事业的旗帜增光添彩。

第三,征途漫漫,行则必达。
我也是从年轻人过来的,年轻人的优点是朝气蓬勃,说干就干。要说什么不足?往往是思想超前、行动滞后,时不时有怀才不遇的感觉?其实,经过岁月的磨练,我渐渐的认识到自以为怀才不遇的人往往并不怀才。咱们这里有句俗话,“一罐子不响,半罐子咕咚”,是说真正装满水的罐子是默不作声的,而只装了一半或多半液体的容器反而会叮咚作响。说得文雅一点,就是无知者无畏,越伟大者越平凡,越成功者越谦逊。
这在这个交流的结尾,我想很认真的和大家分享一个不算太长的寓言——《等待大用》。
有一块木头,用来做条板凳是最合适的。主人拿出它正要比划比划,木头一听要做凳子,不禁冒起火来:“我有大用,岂能成天躺在屁股底下无所作为,简直是胡闹!”主人见它执意不肯,也就没有再勉强。
过了些日子,主人想拿它修门框,这块木头又发了一通脾气:“你睁大眼睛看看,我是一块新料!修修补补、顶顶替替,难道是我干的吗?”主人有点愠怒,反问:“干这样,你嫌小用;干那样,你嫌窝囊。你究竟想干什么?”
“我呀,是块新料,应当用在正经的地方,比如做根旗杆,成天让红旗在我头上飘;或者做根大梁也行,一个大屋顶我完全扛得起;委屈一点吧,至少也应该让我去做一块金字招牌吧!”
“好吧,那你就等着做金字招牌吧!”主人气急了,说着就把它扔进木头堆里。
一年、两年、十年、二十年过去了,虽然主人后来还想拿它做一些日常用具,但它都一概拒绝了。身边的伙伴先后都接受加工,成了有用之材。唯有它还孤零零地躺在老地方,由于风吹雨打,渐渐地腐烂了,白蚁还在它身上钻了许许多多的窟窿。
读书是灵魂的旅行,游历是身体的旅行,这世间最好的状态,莫过于身体和灵魂一同前行在追寻梦想的路上,大学生暑期实践就是这样一种追梦之旅,愿同学们心态好、状态好、姿态好,不管是闲居闹市养家糊口,还是为官从政造福一方,都能心怀着一个爱故乡的文学梦想,用文学的力量助推乡村建设,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为宣传故乡、推介故乡、建设故乡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将实现自身价值、回报故乡养育和承担家国重任完美结合起来,从象牙塔中走向广阔天地。欢迎同学们参与刘主席发起的“爱我洛南·抒怀家乡”纪实作品有奖征文,参加“三秦爱故乡乡土文学写作培训班”的活动,相关链接我已经发樊静老师,大家具体和她联系。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洛南欢迎您再来。期待同学们在自己的求学生涯和从业经历中,高举爱故乡的火炬,创造出风风火火的不一样的人生。再次感谢大家!



作者简介:萧军,祖居商洛洛州,自称云蒙山人。人民教师,文史专员,洛南爱故乡文学小组顾问,石坡街社区大学政教主任,有作品在纸媒与网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