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雕雪塑铸英魂-----访27军蓬莱军旅作家迟耀隆
文/姜春荣
癸卯夏七月十七日,有幸和《莱山风》主编老姜来到蓬莱市小门家镇小迟家村,一位九十四岁高龄老者正在路边等着我俩。
老者风度翩翩,面带笑容,见我二人下车上前与我俩一一握手,互道寒暄。老者身强体健,风趣幽默,兴趣盎然,与我俩边走边谈,不一会进了家门。
老者名叫迟耀隆,是一个老革命老战士老英雄。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入伍,历经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在志愿军27军80师炮兵团任政治处干事,一九五一年负伤致残,回囯后转入地方工作。一九五九年任蓬莱炼铁厂车间主任,一九六二年任蓬莱氟石矿包家沟分矿矿长,本年十二月调任蓬莱粮食部门,直至一九八二年离休。
老人身经百战,抗美援朝期间曾参加长津湖战役,提起往事,老人精神振奋心情激动,一一向我俩讲述:
“在部队向长津湖挺进之时,天公好象与美帝合伙,与我们做对为敌,下起倾盆大雨,雨后又是狂风暴雪。志愿军战士全身湿透,浑身衣裤里湿外冻,全身冰硬。为防敌军空袭,白天呆在树林里居雪而立,还得不时的在雪地踱步慢动以防冻僵失去性命。如有人体力不支居雪而卧需不时翻滚,如不然片刻僵硬。”
老人回想往事眼圈发红,声音哽咽,慢慢向我们讲述昔日的艰辛困苦,枪林弹雨的岁月经历。
“第二天,战士们接到命令连夜行动,上级命所有战士反穿衣裤,因棉衣内衬皆为白布,棉衣反穿与天地一色,不易被敌发现。战士们在零下三十七八度的雪地上,脱下棉衣是什么滋味我想是众人皆知。战士们接到命令毫不犹豫,纷纷脱衣反衬,因天气寒冷衣裤里软外硬,当翻衣之时外层冰凌挂身成冰,喀哧喀哧声不断。当即伸手举臂穿衣,冰块贴身冰尖刺肤,这冰冻彻骨穿心之时是何等滋味?我们的好战士毫不威惧。穿上衣服个个冻得啮牙裂嘴,冰刺刺身毫无知觉,赶忙踱步暖身,片刻工夫冰融化水,顺着身体淌流雪地。”
听到此我和老姜已泪眼模糊,迟老已是哽咽无声,这毕竟是亲身经历,旧景重现啊。
迟老停顿片刻,继续讲述:部队连夜进入阵地,一个连的人卧伏雪地被冻死,这在电影长津湖里已有镜头描写,我们不再提及。当时环境恶劣,我军虽勇但损失惨重,在长津湖畔一个小山头,我军几次冲锋都被敌军碉堡火力阻挡,我们炮兵阵地炮火不及。眼见几次冲锋失败,我们几十人立马拆卸一门火炮肩扛人抬前往靠近阵地,从敌侧面按装好火炮,目望炮筒正对敌堡,轰得一声正中目标,我军乘机冲锋向前。
条件艰苦战斗激烈我军损失惨重,可敌军也不是铁身钢骨,虽装备精良同样也是损失惨重。在如此恶劣天气下,敌军取胜无望欲撤出阵地被我军发现,派出一个连队进前断敌退路。敌军发现后,连续炮火不断,在疯狂的炮雨下我部已全部牺牲,敌军辎重开始行动,坦克当头,汽车等紧随其后。
天有不测风云,战场瞬息万变,奇迹再现。在敌军撤退之时所幸我军一战士,虽身受重伤但不忘使命,匍匐前进遍寻武器,该当敌军而亡,实然发现身前不远处有一炸药包,随即携包卧匍向前静等敌人来到近前。当第一辆坦克到来时他突拉导火索,“轰”得一声巨响坦克立即瘫痪,坦克挡道其它车辆无法通过,敌人只得丢车卸甲沿路步行。守在河边山头的我军立即冲锋向前全歼敌军,只可惜祖国的英雄也随爆炸声丧身阵地,更可惜的是眼见当时的情景,不知英雄的姓名。
讲到此迟老已是双目含泪,激动的说:“战后有人前往战场,阵地不见一草一木,冰雪全无,土松地软,平均每平方米面积有炮弹皮四十八块之多,人就是有三头六臂身是钢筋铁骨也无法能活啊”。
我们三人站在迟浩田将军为迟老赠幅前低头不语,向英雄致敬默哀。我和老姜心情凝重恭恭敬敬向迟老深鞠一躬,英雄就在眼前,没有你们那有美好的今天。
迟老已是九十有四高龄,近二十年来笔耕不辍,走访全国各地,遍寻英雄事迹,已有三册书出版,其中《荣军颂》一书记录了十六位英烈人物,“铜像辉映任常伦”名列首篇。
英雄功德盖天,历史不应忘记,但愿迟老建康长寿,再续佳篇。

作家简介:姜春荣,山东龙口市七甲镇雀山姜家村人。龙口市诗词学会会员、龙口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写诗多首散文多篇发表在多家网络平台,偶见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