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题诗】家乡的美味
【活动时间】2023年7月20日
【主持人】康伟
【入选作者】彭珍海,樊更喜,书剑斋主,张建刚,李英发,陈晔,一路阳光,乔安娜,汗牛,古月,文龍,陈密哲,马文斐,刘海平(高山),石玉萱,小陈,兰庆宣,马连山,听韵,杜海欣,阎晓文,杨国堂,魏风仙,康雪,吴会茹,清扬婉兮,赐福天官,冯鹰,凌子,秋叶,王俊朝,王进龙,清雅闲居,张洪艳
家乡的美味
文/彭珍海
想念家乡的时候
就不知不觉想起家乡的美味
唤起人生中一段难忘的时光
暖暖的霞光,葱茏的山岗
有袅袅炊烟,有朵朵白云
还有妈妈腰间那件干净的围裙
美食在手,泛起扑鼻的香味
舌尖触碰,味蕾顿时就欢呼雀跃
走过大江南北
见识过许多的地方美食
那些美食承载着当地悠远的记忆
在历史年轮上画满了深情的痕迹
家乡的美味,出类拔萃
刚刚走出车站、码头、机场
空气里弥漫的熟悉味道
让我马上拥有了回家的感觉
曾无数次奔走在城市的街道
找寻家乡的美味
找寻美味中凝聚的“温度”
找寻人生中那段生生不息的轨迹
一次次心动让我明白
再远的距离,也不能阻隔心灵的惦念
家乡的味道
是漫漫归乡路上永不消逝的坐标
不管世界多美
家乡的美味注定无可替代
熟悉而亲切的滋味如影随形
根植为终身的牵挂
今天,在报刊上读到家乡的名字
顿生无限感慨
味蕾上的乡愁也纷至沓来
再次汹涌澎湃
家乡的美味
文/樊更喜
月光浮游之下
家乡的美味
愈来愈充满诱惑
想家乡的美味容易上瘾
类似的美食也能吃到
只有母亲做的咸食、西红柿疙瘩汤
才是真正的家乡美味
我按着母亲的样子选好食材
去做咸食、西红柿疙瘩汤
吃出来却是满嘴的乡愁
家乡的月亮日渐苍白
挂不住一根白发一缕炊烟
多少次梦见家乡的美味
仍然是母亲的味道
家乡的美味
文/书剑斋主
夏日
膨胀了男人和女人
男人蹲成一块石头 用肠胃
大面积淹没女人烙的香
之前
喊来花椒溪水麦面干枝水磨
女人和入结婚的相册
男人说
这烙饼真香
谁改一字
男盗女娼
家乡的美味
文/张建刚
我始终坚信,家乡的果树
是一棵棵关于美味儿
关于村庄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
桃、杏、李子、黑枣、红枣、柿子、桑葚……
每一个生长的背后
都有一串串儿姐妹的名字
杏儿、杏花、桃子、桃花、枣花、荏子……
这些从小就熟悉,嫁出去的姐妹
把村庄的名字传播得很远
你可以不认识村庄,不认识这些姐妹
但你一听到她们的名字,一叫她们的名字
便会甜美地流口水
家乡的美味
文/李英发
1
感知季节变幻,我只用鼻子
就够了,每次村口的大槐树
一飘起清香,春天就来了
槐花一瓣瓣,落进我的
嘴里,也落进我的童年
仿佛是别样的美味
现在,村子拆了
大槐树也不见了踪迹
每次想家的时候
我就朝故乡的方向望去
我相信,有一种简单的美味
会风尘仆仆地,跑来看我
我也知道,盈满眼底的
有时是泪水,有时是
淡淡的乡愁
2
榆钱绿了时,我的味蕾
也渐渐醒来
母亲做的“榆钱苦累”
便悄悄从我的梦里长出
贫穷 破旧的小院
因为有了母亲的巧手
变得五彩缤纷
现在,母亲老了
我偶尔也会,做上一顿“苦累”
让母亲尝尝鲜
母亲漏风的嘴里
常常会跑出一个香甜的词
牵着我和童年,在阳光下奔跑
家乡的美味
文/陈晔
家乡空气是蓝格莹莹的
家乡的水是甜丝丝的
家乡的风是懂事儿的
家乡的山药蛋是面乎乎的
河北的小说以此命名:山药蛋派
七月假期
我们会采山丹子包腌肉山丹子花馅饺子
小白洋的地皮菜
赶集似地挤来
地皮菜炒笨鸡儿蛋
这在西方
是一道名菜,叫情人的眼泪
同奶奶始终没卖老屋
她给孩子们留着最后的一条退路
家乡即便只有房壳,也能找到亲人们的气息
和他们留下的思念无限
家乡的美味
文/一路阳光
女人靠厨艺征服男人
我的家乡靠缸炉烧饼把我
牵引
须刚出炉的才好
趁着这热乎乎的烟火味
一个大烧饼就狼吞入肚
如果再夹些辅材,肉,
焖子,尖椒
就着一口口乡音,那滋味才
叫正宗
走过东西南北
吃过各类名吃佳肴
还是家乡美味最接地气
像鱼离不开水
味觉
早被生生的焊死在故乡
家乡的美味
文/乔安娜
纯净的水
蔚蓝的天
淳朴敦厚的山里人
洁净的空气……
绝对是家乡最美丽的风景
和着
醇香的奶茶
酥油馍馍
手抓牛羊肉和
甘甜的青稞酒
还有百吃不厌的箜洋芋炒洋芋……
都是家乡最好最好的美味
所有家乡的味道
构成了
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
四季分明有冷有热
高原人的热情奔放
铸就了大山人别样的情怀
游子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铭记家乡的美味
那是一份抹不去的深情厚意
家乡的美味
文/汗牛
平常节日,面食多样
但那大锅菜,最让人难忘
时蔬铺底,粉条豆腐放中间
惹人垂涎的是最上面一层馋人的肉片片
红白喜事八大碗,荤素很讲究
但最难忘的是炖粘糕,让乡客满嘴流油
庄稼人吃劲道,读书人尝韵味
得意的谐音美意,年年高升,人人高寿
不速之客,来去匆匆
农家快餐,是烙饼炒鸡蛋
花椒籽儿油,最美搭档
外焦里嫩,色香味一拥俱全
家乡美味,一桌乡愁
今生今世,写不完,念不夠
家乡美味,一溪花水
从舌尖到肚肠,润情长流
家乡的美味
文/古月
家乡的美味喜欢阳光、水和被爱。在风调雨顺中
显得青涩、猛胀,然后尖叫。打开
自己被分割的命运,痛并享受着这种时光。
与风并行,家乡的美味让我看见树路村的心跳,
看见我眼角的余烬,看见断断续续的
思念,也看见把梦折叠的纸鸢,还在天上飞。
家乡的美味,因为美而绽放着一点颜色。在苍茫
与烟色的黄昏铺满了大地时,在我的
手掌上舞蹈,在乳白色的月光下熠熠生辉。
就像现在,炊烟把美味的清香交给了我,我没有
什么想法。在青青的苹果树下站着,一抬头,
就看见你,藏在树林的深处傻傻地看我。
大片的艾草差一点点就倾斜了。家乡的美味都
出自母亲的手,我只信母亲和她颤抖的手。
家乡的美味
文/文龍
一个饼子切开
滴几滴香油
放一溜细盐合上
送嘴里大嚼起来
等不到饭时
掀开烙饼的屉布
偷揪一块扯下
急急地吞咽噎呆
刚煮熟的饺子
来不及秒等
手提入口
烫得呲溜地痛快
母亲一旁
假装怒目嗔怪
一缕缕炊烟袅袅
好想你啊
家是多么慈爱
家乡的美味
文/陈密哲
家乡的美味都带着烟火
袅袅炊烟冉冉升腾起来
麦秸引火儿花秸噼啪响
黄澄澄菜籽油倒进铁锅
葱花饼旋转着迅速膨胀
煤泥炉子上大铝锅水开
搪瓷碗里面疙瘩在排队
滚沸的水花里多了白鹅
山韭菜呛锅儿香飘几里
小葱花切碎一碗家乡味
盛上一碗翡翠带白玉汤
舌尖品尝的是浓浓乡情
无论身在何处心在何方
一张葱油饼一碗疙瘩汤
泪眼婆娑却找不到归期
家乡的美味
文/马文斐
定州手掰肠
五个大字映入眼帘
顿觉
双眸放光
流涎尺长
胃内拱火
唇齿张狂
没想到家乡的美食
也能不远百里
落户来到石家庄
从此手掰肠就成了
解乡愁的美味食粮
家乡的美味
文/刘海平(高山)
家乡的美味有很多
蒸苦累、麦仁汤
拌柳芽、烧金蝉
还有榆钱窝头……
最难忘的是油煎知了猴
这是儿时的美好回忆
也是那段艰苦岁月的痕迹
小时候家里太穷了
兄弟姐妹多,缺衣少食
没吃的,常常忍饥挨饿
所以才懂得粮食的金贵
长大后从来都不敢浪费
知道吃不饱饭是啥滋味
那时能吃上点好吃的
就是最大奢望和盼头
没有条件自己创造
于是晚上和小伙伴们
一起去摸知了猴
便成了童年最大的快乐
晚上摸到的知了猴
放到一个瓶子里
加盐加水先泡上
第二天早上再洗干净
控水后用油煎
一盘香喷喷金黄色的
知了猴美食就好了
那美味一辈子都吃不够
家乡的美味
文/石玉萱
狼喜欢吃肉
狗喜欢吃屎
家乡的美味实在太少
满足不了那些贪婪和欲望
我感恩老天爷赏饭吃
赐给我满园的劳动果实
品尝美味的同时
也拿出来一些慈悲
普度众生
家乡的美味
文/小陈
到了夏天
根大就跟着老奶奶的小脚回了家
叶子洗净 剁碎 撒进面糊盆里
制作一种叫闲食的美食
三块砖支起平底铁锅
炊烟自由地在院里漫步
火柴给麦秸打个胭脂
火光就温柔地拥抱锅底儿
高粱穗伸进油罐
像毛笔掉进砚台
不识字的老奶奶认真地转动面糊
尽量让翠绿的面糊圆润而薄脆
熟了的面糊饼饼就叫闲食
咬一口 咸喃喃 香喷喷
奶奶高兴 孩子高兴
炊烟也高兴
砸蒜汁的声音惊动了炊烟
炊烟的黑点点落在闲食上
仿佛墨汁落在绿色的纸上 那闲食
像是一张夏天寄来的书信
家乡的美味
文/兰庆宣
人一辈子最喜欢的美味
就是妈妈的味道
母爱是一条斑斓的红线
串起了游子多少记忆
曾经饭桌上的一汤一粥
一菜一食
都是我最喜欢的味道
小米晒又饭,白菜肉馅的饺子
松软的烙饼,黄橙橙的年糕
喷香的大锅熬菜
家乡的美味,家乡的厚土
是我一辈子走不出的乡愁
母爱无私,从来不是一句空话
是用真心组成的音符
唱响每一个游子灵魂的感动
家乡的美味
文/马连山
今年和往日
没有离别过那一道门槛
厨房里飘逸的香味
总能馋起滞步的留恋
贪望窗内操作的背影
忙碌成能工巧匠
桌上摆满辛勤
家乡的美味
无需丰盛与豪华
用心烹制的佳肴
胜过饕餮大餐
每一盘菜都是原创
每一碗食都是传承
细品慢咂
总能感受祖辈的慈爱
在平凡的岁月里
享尽酒足饭饱
家乡的美味
文/听韵
那时,我对美味的记忆只有缸炉烧饼
焦黄焦黄的撒满芝麻
芝麻粒儿的香,冲破了脑瓜皮
那时,奶奶是个小脚女人,干净利索
上街赶集一定会给我买上几个烧饼
五分钱加一两粮票
家境不富裕,也从不扣扣搜搜
此刻,我见证了古月烧饼的非遗申请
一街两行,芝麻飘香
用任何词语描述她的兴旺也已苍白无力
张记烧饼的连锁店已开到了天津,北京
此时,此刻
家乡的土特产品深加工如雨后春笋
烧饼,爬糕,豆腐,香油,腌肉和小米
已成为农民增收主导产业,规模经营
从平山,到古月,到我的家乡,一路美味,一路芬芳
家乡的美味
文/杜海欣
说起美味
肯定只有家乡的好
不管是瓜果梨桃
还是疙瘩挂面
都是忘不掉的美食
赵县的雪梨
深州的蜜桃
藁城的宫面
都是家乡难以割舍的情感
有历史的沉淀
也有生活的甘甜
远离了家乡
却离不开家乡美食的牵绊
只觉得苹果比菠萝好吃
雪梨比杨梅香甜
也会开心地喊叫一声
来碗安徽牛肉板面
家乡的美味
文/阎晓文
春天,正是青黄不接的季节
地上的扫帚苗,荠荠菜,婆婆丁
树上的榆钱榆叶,槐花槐叶
和上玉米面白面捏成菜饼
都成了母亲锅里蒸煮的对象
在那个少油缺酱的年月
母亲却做出了难忘的美味
蒸熟的菜饼子
在无烟的火上
用铁丝编的烤架上烤着
烤好的菜饼外焦里嫩
捧在手里
像捧着一轮初升的红太阳
"咔嚓"咬一口
野菜树叶的清新气
玉米面的浓香
小麦的麦香,扑鼻而来
再就一口大蒜或辣椒
那个爽劲
比喝53度烧酒还醉人
如今,走南闯北,油煮油炸
贴饼子,烤馒头,吃多了
却总是吃不出家乡的美味
家乡的美味
文/杨国堂
家乡的美味
从土地长出一株株红、黄、绿、紫的色彩
绘制出五颜六色的菜谱
最是乡村结婚
炖一锅粉条、冬瓜、黄花菜的热闹
让一院子欢天喜地的客人
吃出来最接地气的味道
你瞧那趴着的狗狗
涎水直流,尾巴直摇
家乡的美味
文/魏风仙
临近年关
整个乡村弥漫着煮肉、蒸馍、炸油食的味道
一灶膛干柴旺火熊熊燃烧
一口大铁锅升腾着热气
一股炊烟摇曳着乡村的烟火
无论谁家煮肉
街坊四邻的孩子们早早守在大铁锅前
等着啃骨头
小手冻得通红
哈喇子不住地流下来
眼睛紧盯着“咕嘟咕嘟”冒着热气的大铁锅
大人们已经把骨头上的肉撕得很干净了
只留下一点点肉星子
我们接过来使劲儿啃、使劲嘬
把骨头上的油水也舔得干干净净
最后一根骨头分发完了
孩子们仍然意犹未尽
使劲儿吧咂着嘴
挥舞着沾满猪油的衣袖
奔向一家
紧巴巴的日子里
挨家挨户啃骨头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
柴火、铁锅煮出来的味道才是最美的味道
许多时候
我们吃什么并不重要
而在于一种环境、一种氛围、一种情怀
再美的快餐味道
永远都无法比拟逝去的时光味道
那种家的味道、童年的味道、乡愁的味道
才是回味无穷、百吃不厌的味道
家乡的美食
文/康雪
家乡的美食很多
家乡的四喜饸饹,家乡毛根焖子,小葱蘸大酱……
我最爱吃得是家乡刚
从地里刨回来的新鲜花生与四喜饸饹
一看到花生,就闻到刚出土的哪种泥土味道
想吃,随意在哪儿都能买到
可四喜饸饹就不哪么虽便买了
是饭店转门给结婚的人家准备的
在家做尽管放的调料再多
也做不出饭店哪种四喜饸饹的味道
无论走到哪里,一看见饸饹
不由的就想起家乡的美味……
四喜饸饹,在心头缭绕
家乡的美味
文/吴会茹
家园味道最醇香,说说咱们国际庄。
赵县鸭梨交口赞,常山蒸碗美名扬。
藁城享誉有宫面,无极愉心是烤羊。
羇旅三千何惧苦,乡愁一段箸中藏。
家乡的美味
文/清扬婉兮
美味哪里都有
唯独家乡的记忆最深刻
或许对别人算不得什么
却是自己反复回味的
曾经
点燃初绽的味蕾
鼓动奖赏的奋发
多年后
依然眷念
那一段光阴的味道
有欢乐辛劳
也有乡愁和父母家园的美好
家乡的美味
文/赐福天官
各人有各自的家乡
美味也自带标签的恣意夸张
东北的铁锅炖
围坐于火炕之上
吃出了豪放的黑土情
吃醉了忠厚的汉子和爹娘
江浙的佛跳墙
浓郁煮透了参宝和龟相
馋虫引动佛陀不顾形象
冒着断腿的风险也要尝一尝
家乡的美味怎么样
仔细听俺大声讲一讲
缸炉贴的芝麻烧饼黄又黄
咬一口 烫嘴的香
捞净细腿的荞麦饸烙
吃光白嫩脆爽的绿豆芽
饱了肚腹
饱了胃肠
喝三口剩余的饸烙汤
那种冰爽
那种清凉
从喉口直达心房
再走进四十度的火热里
不带草帽
自然生风
自然清凉
家乡这个地方叫封龙
古称常山
身处冀中
傍着巍巍雄奇大太行
家乡的美味
文/冯鹰
能够称得上美味的食物太多
但是能冠上家乡二字的美味
却在记忆中变得模糊
属于故乡的酸甜苦辣咸
像一个个陌生的文字
若有若无地
在我与母亲聊起故乡时
跳上东去的火车
它们
有的从车窗里探出头来
有的藏在座位下面
伴随着火车的轰鸣声
在流逝的光阴里
渐行渐远
家乡的美味
文/凌子
生吃茄子就小葱莴苣
绿色翡翠裹白玉
纯天然美食
在饥荒的年代
就地采摘解渴充饥
暑热的天气
喜欢在生产队菜畦旁劳动
累了摘个茄子,采把小葱莴苣
凉水一泡那脆生生的茄子
比苹果甜蜜
就一口小葱莴苣,翡翠裹白玉
粗布蓑衣享受着宫廷玉食
现代生活丰盈
弄把小葱莴苣刹腥刮腻
总比不上菜畦里大把咀嚼
脆生生的小葱莴苣那般美滋
生产队成了历史
集体菜畦成了回忆
生吃的茄子小葱莴苣
成了记忆中家乡最好的美味
家乡的美味
文/秋叶
家乡的美味
一粥一菜一汤
简简单单
那是母亲的味道
大酒楼的光鲜
鱼翅海参佛跳墙
奢侈豪华
那是儿子的虚荣
冀中的特产
花生山芋红高粱
土气朴实
那是父亲的脊梁
城市的喧嚣
灯红酒绿摩天楼
却思量
遥远的故乡
那里有家乡的美味
家乡的美味
文/王俊朝
小时候
家乡的美味
就是锅台上的榆钱饼子
还有过年时炖的肥肉块
现在各种美食
争相登上舞台
反倒没有了美味
生活的味蕾
在高速上行驶
却让人疲乏困顿
赶紧找个服务区
去体验一下
炊烟的味道吧
家乡的美味
文/王进龙
家乡的茅屋在云端
脚下是太行巍巍 头顶是天桂风韵
家乡的底色是红色
红土地里走来了西柏坡
1947年7月 颁布首部土地法
统一解放区的财经工作
1947年11月 解放第一座大城市——石家庄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 指挥三大战役
1949年3月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948年5月 中央妇女工作委员会进驻西柏坡
……
山是红色 水是红色 大槐树也是红色
大老舅离休以后 坐在胡同口
讲述三天三夜红色故事
一根扁担制服一个军长
家乡的味道是红色的味道
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味道
家乡的美味
文/清雅闲居
和了荞麦面
支上饸烙床
一口大锅水沸腾
煮出美食传承
饸烙面条细又长
浇上卤,浇上汤
筋韧柔软入口爽
无极饸烙喷喷香
无极饸烙美名扬
全家和(饸)乐(饹)”
寓意长
无极饸烙
乡味浓浓
龙行旧道五谷丰,
人吃饸饹运行通。”
合婚嫁娶摆喜宴
安席饸烙起席面
安席吃饸烙
白头共偕老
无极美食无极风情
饸烙名前,冠以无极
乡情无价
就像这细细绵绵的饸烙乡谊久长
家乡的美味
文/张洪艳
家乡的美味
是母亲的饭菜的味道
还有家乡的海产品的光鲜
北戴河的特产
就是螃蟹牡蛎
和各式各样的蛤蜊
还有红薯花生
玉米等
这些朴实土气的农作物
也渗透着父亲的味道
没到夏季
各地的旅游者
愿意来到这喧嚣的城市
体会远离家乡的味道
我们也期待着家乡的味道
会遍布到全国各大城市乡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