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 则:“方寸”金戈铁马 “举刀”几度秋凉
——从“手刻、心刻、魂刻”看庄则的篆刻世界
世界之大,不“禅”何知?“方寸”之印,“举刀”见魂!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参禅的《三重境界》,何尝不是人生的《三重境界》?!有人把人生比作“三天”:昨天,今天,明天;有人把人生比作“三年”:少年,壮年,暮年;有人把人生比作“三梦”:立梦,追梦,圆梦……所有“比作”的背后,无非藏着一个“短”字!
是的,人生苦“短”。在这“短”的实在不好意思用来大把挥霍的人生“尺寸间”,“有志者”选择了“改造”,或用“器”,或用“道”,或用“笔”,或用“刀”,把这个“静如止水”的世界,改造成人生想要的轰轰烈烈的模样……
本文的主人公篆刻家——庄则,就握着一把“刻刀”,走进了他人生的“赛道”。在这个从来不缺冠军,更不缺超越的“赛道”上,演绎着他的“金戈铁马”,收获着他的“气吞万里如虎”!
庄则,学名张东瀛,字庄则,山东济宁人。现为济宁市政协书画联谊会理事,济宁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首届孔子文旅杯文创产品金奖获得者。
庄则的个人简介,在“书画印”这个独特的艺术圈子里,算得上“简而又简”的那种。但“简”却并不代表“简陋”,实则力透着他骨子里那种“以简为美”、“惜字如金”的气脉与崇尚,仅就“首届孔子文旅杯文创产品金奖获得者”此“一斑”,便不难窥见他艺术纵深的“全豹”!
在庄则的个人简介中,还有着这样的记录:
幼蒙家学习字,不知所宗。后拜著名书画篆刻大家段玉鹏先生为师,系统学习书法篆刻,知秦古玺汉印乃百派之宗。深究分朱布白之妙谛,牢记恩师教诲,寻根求源,咬定“秦汉”不放松。作品追求正大气,不刻意,不做作,严格把控篆印刻三者融合,有了今天之面貌。
寥寥数言,道出了庄则闻道、问道、悟道的全过程!
一个人的成长与成功,大约离不开诸多名家恩师的提掖与教诲,庄则似乎也难以置身其外,但他却独独将段玉鹏先生视为正宗之师,唯一之师,足见段玉鹏先生对其艺术开悟的点拨,必定达到了醍醐灌顶的至高境界!
参禅的《三重境界》,也在庄则“篆印刻三者融合”的碰撞与渐进中,闪耀出了淋漓尽致的风华与魅力!
参“印”之初,看篆是篆,看印是印;“印”有悟时,看篆不是篆,看印不是印;印中彻悟,看篆仍是篆,看印仍是印……只不过,那“篆”,那“印”,那攥在手心、迎接刀锋的“方寸之物”,一下子从“少年的‘手刻’”,“壮年的‘心刻’”,陡然间竟闯入了“暮年的‘魂刻’”!
在庄则的理解中,“手刻”是“寻道之刻”,汹涌着华夏少年的问鼎之气;“心刻”是“圆熟之刻”,激荡着中华儿女的雄阔之美;“魂刻”是“超越之刻”,刀下有“沧海桑田”,刀锋藏“金戈铁马”,刻刀下崩溅的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印面上起伏的是《诗经·秦风》中的《有无衣歌》: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方寸”金戈铁马,“举刀”几度秋凉?!
如果站在唐朝,站在诗人王昌龄的视角,那曾经“金戈铁马”的秦汉故国,为后世留下的文化碎片与文化记忆就是: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作为当代篆刻家的庄则,无疑在那悲凉雄壮的故国尘埃中听到了召唤,于是乎,他坚定不移地扛起“刻刀”,向着英雄的故国迈进,向着“秦汉”的方向进发,那里有他的印,有他的梦,有他“篆而刻得”的快乐世界与快乐时光!
艺术家简介:
张东瀛,字庄则,山东济宁人。现为济宁市政协书画联谊会理事,济宁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首届孔子文旅杯文创产品金奖获得者。
(王长鹰/文 姚秋芳/摄影)
2023年7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