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烀羊随份子
偶然
在众多传统节日中,仲秋节算是大节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所有神节、鬼节被扫进历史垃圾桶的前提下,唯春节和仲秋节得以幸免。
月圆之夜,城里人是要庆贺一番的。餐桌上,总少不了鸡鸭鱼肉、月饼、丰糕。而乡下人呢,也过,但没城里人讲究。
正值三秋大忙季节,庄户人忙得气都喘不上来,又没钱买东西丰富餐桌,也就将就着过罢了。
每到仲秋节,队长很上心,总是抽几个善于屠宰的把式摁倒几只红山羊杀了用大锅烀。烀熟后,各家随份子,秋后算账。
那年月,家家过得清汤寡水,好多家庭得拿口粮钱。劳力多的,秋后算账有分红,大都随个整份子。而劳力少的,怕秋后负担过重就不敢奢望了,但有时也拗不过馋嘴孩子的哭闹,便勉强随个半份子乐呵一番。
烀全羊的大锅旁,挤满了馋嘴孩子。锅刚烧开、骨还没剔呢,孩子们就盯上羊骨了。
经过了慢长等待后,烀羊师傅终于磕掉烟灰,动手剔骨、切肉了。每到这时,孩子们便围得更紧了,一个个伸出脏兮兮的小手讨骨头。
往往,剔骨者刚剔出一块滑溜骨呢,立刻就会有许多小手一齐伸过去,弄得大人不知给谁好。于是,大人谁便也不得罪,隔空往远处扔。这一扔不要紧,引得所有孩子“哄”得如饿狼扑食般同时向骨头冲去。
抢到者,万分荣耀。先是用嘴和舌细心地咂去骨上的土,然后有滋有味地啃将起来。而未得手者,则一个个摇着头,发出了无奈的叹息。
我也抢骨头,但总是抢不着。弟弟虽小,但机灵,有时能抢好几块,便与我有福同享。每当此时,我便很感动,一边感激地望着弟弟,一边美美地吮咂。
我们家很少随羊份子。一是父亲不喜膻,二是母亲怕,怕秋后光口粮钱都拿不起,再拉下羊份子钱吃不消。但,有时也发一回慈悲,随上半个份子,犒劳一下她麾下的这群小馋鬼。
份子小,吃不着数,母亲便切上半锅萝卜页子熬。看着我们狼吞虎咽的样子,父亲便笑,直笑得流出泪来。
母亲不笑,只一个劲儿催我们趁热快吃、吃饱。并提醒我们嚼细后再咽、别噎着。每当我和弟弟妹妹们让娘也一起吃时,她总是那句话:“乖,你们吃,我和您爷一样,闻不上膻气味儿来,吃羊肉翻胃。”
有年仲秋,娘又随了个半份子,没多会儿,就被我兄妹几个风卷残云了。可当我打着饱嗝儿在外疯了一圈儿回家找水喝时,却发现母亲正躲在锅屋里拿半块煎饼蘸吃我们剩下的半碗羊汤。
见了我,母亲很尴尬:“嗨嗨,我嫌泼了可惜,就……”
看了母亲的样子,我鼻子一酸,泪水立马汪满了两眶。
那之后的许多日子里,我吃过无数次羊肉。有时下馆子、有时回老家随份子,每次都会在心里念叨:俺娘也好吃羊肉啊!故,总是多买些或多随个份子。
住进城里后,满大街都是羊肉馆儿,空气里天天飘荡着羊膻味儿。也许是为了弥补儿时的缺憾吧,每到周末,我便带孩子们下一次羊肉馆儿。
看着儿孙们狼呑虎咽的样子,眼前便映现出当年抢骨头、随份子、蘸羊汤的一幕幕,想起了苦命的母亲。
母亲在娘家排行老大,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吃了不少苦,嫁给父亲后,也没过过几天好日子,先是大炼钢铁,紧接着三年自然灾害。再后来,便拖儿带女的操劳了大半生。眼看要过上好日子了,她老人家却撒手人寰,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母亲病重的那些日子,我曾多次买来了羊肉。可每次,母亲只吃几筷就停下了,仍重复着那句不知说了多少遍的话:“你们吃吧,我和您爷一样,闻不大上膻气味儿来,吃羊肉翻胃。”
我知道,母亲是怕我花钱才这样说的呀!
又快过仲秋了,崮乡仍有随羊份子的传统。我打算那天一定回家,再随个羊份子犒劳一下。虽说现在随处可喝羊汤了,可哪儿的羊汤也没崮乡的纯正,哪儿的羊肉也没老家的烀全羊实惠!吃一回,还想下回。随一次份子,还想再随下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