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东北诗刊第198期同题“头条诗人”名录
烟火深处
文/华意
大海在天上,家乡是一叶小舟
每个夜里我都漂泊在
几千里外的某一床上
回眸时光,很深的土很高的烟
很香的街道,常常被
狗叫羊叫或驴马的厮鸣清洗
淡蓝,并且会鸣叫的乡情
在写实每一个日子
粗耕细作的乡亲
勤劳攥在手里
躬下对土地的珍爱,淳朴
贴上他们风霜的面庞
他们呀,守住田垅
用柴草的烟火饱暖自己
他们头顶有土,脚上有土
他们活的离土近
他们踏实自己
用火炕熨平余生
想起他们的可爱,并且
一辈又一辈这样过去
我感叹他们伟大
思念深处的烟火
并无故的陷落自己
渺小自己,仿佛丢失了什么
(一笑了之简评:毫无疑问,这是一首上乘之作。作者用富有厚度和宽度的想象为整首作品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形象与意象,烟火深处有乡路,有乡音,有乡情,可谓声画饱满,无数辈先人对故乡烟火的守候更是触动灵魂。结尾处的自我剖析提升了作品的理性思辨意味,难能可贵的是,由于作者做了完整的意象储备,使这种理性升华流畅自然。)

烟火深处
文/王子(湖南)
乌子已经学会用吠声把游子送到山外
它常常在返回的途中沉思
荆棘芜杂
如何懂得让出一条山路小径?
关于那堆灰烬
任由指腹磨砺
直到指纹模糊,直到嵌入肌肤
它细腻得把棉花的心思全都猜透
但,火钳始终无法确认炊烟的模样
说它是禾苗挺拔的倒影也好
是柴火蹒跚的拐杖也行
雨中趔趄
晃过曾经在五寸门槛处拌倒的情景
灶台里的火苗历练过的日子
灰蒙蒙里掺杂着深绿
白色发丝从未被染
听说
这是一种最难调配的颜色
(一笑了之简评:作者的这首诗写烟火的升腾,余烬和历练,都紧紧围绕岁月沧桑来展开,其中所包含的荆棘、灰烬、磨砺的指腹、火钳、拐杖、绊倒等,无不是生活留下的印迹。最后作者用白发作为最难调配的颜色暗示了生活的沉重和不易。探寻烟火深处,我们的目的就是去探寻生活原本的模样,作者做到了,而且很艺术。此作入选纸刊!)

烟火深处
文/雄鹰(黑龙江)
风走进风。烟火还在镜子里
日子需要一步一步走下去
每一扇门里,都有不同的风景
窗子并不透明。忧伤来自体内
一些过往被撕成碎片
在黑夜里,拼成闪亮的句子
与自己对话,并在烟火下顿悟
身体里的血液也需达到一定的热度
自己,就是点燃自己的人
繁华落尽。时间把死亡埋葬
无需碑文,也无需祭奠
只是让死亡,通过最后的门
(原来的我读诗:“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事言情”,这绝不是溢美之赞,在这首诗中烟火既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以风起笔,直视眼前之景,直抒心中之情,写情时真挚浓烈,写景时逼真传情,表现出极强的艺术创造才能!!)

烟火深处
文/蒲阳河(河北)
飘泊,颠沛,流浪
抽空每个词语的疏离感
生活便从琐碎中拔出脚
走向烟火深处
找回久违的记忆与温暖
鲤鱼跃过老屋窗棂
一张红纸,却在奶奶的
剪刀下,现出原形
石榴花逃开蝉鸣的起哄
却跳进爷爷的烟斗
点燃了小院寒冬
过往,泡着柴米油盐
斟满异乡的酒杯
越喝,脸越红,口越干
(余新明读诗:奶奶剪出的窗花,爷爷叼着的烟斗,都能呈现出生活中的诗意,柴米油盐的烟火气息中,却能斟着美酒,品出生活的滋味,因此,生活就是一半诗意,一半烟火,手持烟火以谋生,心怀诗意以谋爱。)

烟火深处
文/西楼望月(黑龙江)
正浓的烟雨,饱满了远方的夜
有时候静默穿行,有时候左右奔突
我是否该起身?
她依然是旧时烟熏火燎的样子
想起小兴安岭的溪水,乍暖还寒
从青丝流到了白发
是的,昨夜的雨可能落在了今天
那个奇怪的人,乳名里都是母亲
轻轻呼唤的偏旁
要怎样才能回到思念的庙宇
可以肯定,在小兴安岭,那来自儿时的烟雨
每一次移动,都是轻柔的
(余新明读诗:每一次的回忆,都是那么的温馨,每一次的想起,都是那么的动容,回不去的儿时,回不去的故乡,还有那白发苍苍的老娘,只能在记忆深处珍藏,让时间,去把那烟火深处的故事,演绎成不朽的篇章。)

烟火深处
文/阳春三月(辽宁)
进山,梵音直抵耳鼓
钟声撞透寺墙
慈海寺传出诵经声
是做早课吧
猜想是早餐前必修
跳出红尘了吗
就像松鼠,从一棵槐树跳上一棵桑树
从烟火深处走进深处烟火
(闲云野鹤浅评:短短八行诗句,呈现给读者的体悟,就像是去名刹古寺聆听了智者的一番“醍醐灌顶”,人与物何异?都是在“烟火深处”繁衍生息!)

烟火深处
文/于恨水(四川)
溪流困住大山。大山困住小庙
小庙困住菩萨
我是来听风的。自困三千繁华
没有可许的愿
青山挽着青山。白云覆盖深涧
鸟鸣。只有草木如我
身藏暗疾,每一步都带
破空之声
不能再走了。再走或许
真就到了世外
肉身这么重,桃花这么吵
(闲云野鹤浅评:真正的诗人如于恨水。我是第一次读他的诗,读后的感觉十分震撼:我怀疑于恨水是不是仓央嘉措转世?用那么浅白的文字养育那么深厚的诗,不从禅理的角度来谈这首诗,仅从表现形式上看,诗人写“烟火”而不见“烟火”,每一段每一句都不是多余的,都是在隐喻“深处的烟火”,对“烟火”的剖析“稳准狠”,平缓的语句见新奇,原来禅理不深奥,读两遍就懂,然而禅理又太深奥,无缘者、执着者、悟性低者是读不懂于恨水先生的!)

烟火深处
文/菩提树畔(吉林)
荒野在人间烟火的最深处 青蒿 披一身苍翠的孤独
站在野草之间 昂首凝望远远近近的苍茫与空旷
一群牛羊走过山坡
土地上的草木沉默地疼痛
采蒿的人 用肉眼分辨万物之灵
把自己站成了一株青蒿
但没有草木的清香
(原来的我读诗:如果作者在荒野里读着人生,勾画出旷野之外的心境,那么在人间,作者已将人生归宿浓缩成一株无言的草木,抒怀极其复杂又敏感,在人间烟火深处,在一声叹息中,包含着许多惆怅与悲苦,“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