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名篇•文学艺术网,世界文学先锋传媒、阳光文化传媒等十大联盟主播团的主播鸿雁,今天诵读的作品是作家诗人周纪安老师的作品
母猪圈传奇
文/周纪安
第一篇
沙河昔日风光
漯河位于沙澧河畔。
据史书记载,早在明朝万历年间,河南就有一个“螺湾河镇”。清朝时期有“漯河镇”,解放后称漯河,隶属郾城县。1958年设立县级漯河市,1986年区划调整为省辖地级漯河市。
漯河有两条河流交汇,一条是沙河,一条是澧河。澧河在小宋庄处汇入沙河。双河交汇处向东,曾经是繁华热闹的漯河码头。六十年代以前,漯河码头全国驰名。
沙河航运处直属河南省交通厅,县处级单位,负责豫东大批货物的水上运输工作,下辖漯河造船厂、海员俱乐部、船民公社(含国营和社营)、航道队,船民学较等单位。那个年代,沙河航运处是一个庞大的水路航运单位,装卸主要靠手推车和架子车,别说汽车,连拖拉机都没有一辆。
漯河码头通往周口、蚌埠、阜阳、上海,直达东海。沙河里桅杆林立,千帆过尽,也称得起“百舸争流千帆过”了。从下游回来的船只,驶向漯河码头。船后有女掌舵者,还带着孩子。孩子身上用布带子栓住,绑在船中央玩耍;脚上有脚铃儿,叮当叮当地响。拉纤的一队男女胸前挎着纤板,一步一步向着前方,唱着号子。号子声可好听了,响遍沙河两岸。
码头坡处,架子车上下如穿梭,拉坡机铁练子声哗啦啦响不停。装船卸货的船工,抬着荆条编的大筐上下船,翘板忽闪忽闪,一派繁忙景象。漯河码头热闹非凡,卖包子的,卖油条的,卖火烧的,卖冰糖葫芦的,各种招揽顾客的吆喝声传得很远。大树上的高音大喇叭,天天播放豫剧、曲剧、越调。附近几个村的村民,常到沙河岸听戏,真是百听不厌。
沙河滩上,有许多修船的。我小肘候,经常到河边拾柴火。
那个时代是火红的毛泽东时代,人们一心跟定共产党,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使,全心全意为建设社会主义努力奋斗。到处莺歌燕舞,让人永远怀念。

第二篇
美丽的传说
沙河水由西向东,在漯河码头附近向北流去,急转处就是母猪圈,对岸是生我养我的湾周村。
母猪圈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不知有多少年代,一直在民间广泛传颂着。历史上,沙河遇到上游下大雨暴雨,河水暴涨,洪水象猛兽咆哮着向东转北奔腾而去,河岸受洪水冲刷倒塌到河里,决堤成灾。至今,还流传着一个歌谣:“开了母猪圈,淹了十八县”。
在人们的传说中,沙河母猪圈决堤,洪水泛滥,是一窝母猪精作的祸。一天夜晚,一个渔夫乘着月光驾小船捕鱼,在沙河拐弯处看见:几头大母猪领着好大一群猪娃,个个黑明黑明的,在月光下上了岸。四下设有人影,渔夫看到这奇怪景象,吓得头发稍都立起来了。他壮了壮胆,竭尽全力大喊几声“吆吼吼”。那群母猪和猪娃听到叫喊声,扑通扑通跳入水中,再也见不到。据说,那里有一个好大的深潭,船篙扎不到底。
这个传奇故事一传十,十传百,传遍方园几百里。郾城县县官请风水先生指点,把决口处的村子改名龙塘村,为决口处南边翟姓村民居多的村子起名翟庄,意思是把这群母猪择了,还把河东边冯姓村民居多的村子定名冯庄,意思是把这群母猪择了缝住,让它们不能再生猪娃。也许,如今的翟庄和冯庄,就是这个来历吧。

第三篇
根治母猪圈
沙河几乎年年涨水,年年决堤,年年修复,年年决堤。母猪圈成了锅害百姓的灾难之星。
明朝万历乙巳年(公元1605年),皇帝下圣旨修复母猪圈决口处,有《龙塘河堤》碑文称为证__“重筑龙塘河堤记:治之东南十里许有龙塘河,其来自沙澧二河会流焉。漯湾河龙塘地形曲折,水至此萦回成汇。每遇淫霖,山水暴长(即“涨”,笔者),龙塘遂决。决则水势横行泛滥,舞商颍和间一望平沙,几成水国,所从来矣。癸卯夏,龙塘决,是岁大□,蒸民艰食。余乃出粟募夫负薪从事堤成,仅仅两年可幸无恙。至乙丑C夏,龙塘又决。余曰,小河与黄流不同,惟厚其堤防、遏其奔逸,如是止耳。因委驿官张朝宣董其事,而以公直官万九棘等佐之,丁夫不敢骚动。它百姓
惟募滨河之家,得五百余人。滨河之家苦水,无不人人荷插以毕力者。以故后不两逾月,而新堤告竣,计长三百步,阔五丈,高盈丈有奇。夫筑堤将卫民田,冀输赋税,以佐公家之急;乃冥顽百姓顾以地之所出,先私后公,亦甚非余筑提之意矣。
金城知年杨师震记。
时:万历年乙巳秋九月立石于龙塘新堤之上。”
尾声
母猪圈铜墙铁壁固若舍汤
世世代代祸害人的母猪圈,过去年年决堤、年年修复,耗费了人力和物力。据明万历乙巳年修母猪圈河堤碑文记载,明万历癸卯夏决口,乙巳夏又决口,长三百步,阔五丈,盈丈余,五百多人,两月余修好河堤。碑文中螺湾河,证实明朝万历年间就有“螺湾河镇”之称。
解放后,党和政府把每年防汛重点放在母猪圈河堤,严防死守,确保堤防安全。2018一2011年,沙澧河风景区二期工程,加固了母猪圈河堤,堆土山取名凤凰山,形成沙澧河风景区曲指可数的景点,供漯河人休闲观赏。
今夕相比,母猪圈确实变了样。
2022年7月8日
作者简介
周纪安,男,74岁,汉族,高小文化。河南漯河市郾城区沙北街道前周村社区人。
漯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漯河市郾城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漯河市召陵区戏剧家协会会员,
家谱修编师。
创作戏剧,诗词,散文,文史,报道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