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甫村略记
古 梁
这应该是我第三次到武义县新宅镇上甫村。前两次是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当时我作为矿管工作者,到箬岭铜矿考察。该铜矿产于侏罗纪中生代岩石断裂带中,1958年县矿山公司曾经较大规模的开采,矿上层均为孔雀石,余为蓝铜矿。由于矿体小,储量低,终弃之。
第二次到上甫,也是为了这个铜矿。其时该矿被丽水人承包开采,为了探明矿山开釆情况,我和俞旭教授,南山等先生,从上甫翻山越岭,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箬岭铜矿。时矿坑挖了暗井,矿洞口堆了一堆铜矿石,而开釆人由于亏损已经弃矿回丽水了。我们捡了一些矿石标本,便下山回上甫。
上甫和下甫,总称山坑头村,后来雅称桑坑头。村里的先民均在清康熙年间从福建上杭迁来,上甫先祖邹坦,先迁入,故上甫以邹姓为主;下甫以许姓为主。整个村东西走向,村中间为新宅镇菊溪上游上甫溪,将村落分为南北两侧,村落海拔大约在800米左右。整个村落中,村民均以种杂粮为主,鲜有水稻种植。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下甫村口还有纸槽,以嫩毛竹为原料,做过屏纸、草纸和利市。是武义县古代20多个纸槽之一。而今这种手工纸业,已经完全消失。
今天是我第三次到上甫,来看望住这里度夏的小弟。与前两次对比,村落面貌变化很大,村里人少了,留下的大多是老人,一位今年91岁的老妇人说,她家是姓谢的,也是福建祖。这使我想起原宣平县北部,今新宅镇南一带村落大都是清康熙平三藩之乱时,纷纷从福建迁入,成了半客家地区,而且维持了很长的历史时间。目前村里有来料加工,人日均有50多元的收入,村中还有人家晒有土豆片,村民大多用木柴毛竹作炊。
箬岭铜矿,已经被岁月淹没了,而桑坑头村我相信依然会生机勃勃。
2023.7.16.于上甫

作者简介:古梁,原名邬浩良。当代诗人、地方文史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