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子英主任▲
我退休后写过很多小文章写《童年旧事》连载,其中讲我童年与我爸妈的故事居多。写《战地见闻彔》连载,其中讲我的首长、战友们在援越抗美前线的战斗、生活故事居多。今天这篇小文不讲他们,我想讲一讲我退役回津后,那位教我怎样作人,怎样作事的我们厂的老领导、老主任孙子英。 

孙子英与他老伴李建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留影▲
孙老是1970年由我厂上级主管部门的通用机械工业公司调来我厂工作的。老人家原籍山东聊城东阿县赵徐乡茄李王村,他1921年12月出生,1938年参加革命,194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新中国成立后,他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保卫局任侦察员,在那特殊战线从事军队保卫工作。而后他又调我军海军某部任职。他的老伴李建华,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人,1933年2月出生,1949年参加革命,195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他们夫妇二人为人正直善良,内向低调,没架子,好接触,他们愿与基层干部群众说知心话,交朋友。孙子英调我厂后,出任我厂党总支书记、革委会主任,党政事务一人一肩挑。
高炮开火(图片来自网络)▲
那些年,我在厂政工组负责学习宣传工作。孙老知道我参加过三年半的援越抗美战争,他令我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心得体会,结合我在战场的经历,写成书面材料,到全厂职工大会上去作学习汇报。写那份心得体会材料,是我复员回津后第一次较系统地梳理我学习毛泽东著作的心得体会,梳理我们团、我们连,我们兄弟的高炮部队在生与死、血与火、苦与乐轮番淬炼中的日日夜夜。我写的认真,讲的用心,当我在全体职工大会上讲到1966年5月31日下午在安沛与1967年3月27日上午在莱州桥头的那两场对空战斗时,我忘了自己在汇报学习心得体会,我深深地进入了角色,回到了那烈焰冲天,炸弹呼啸,炮火轰鸣的前线,我为高炮167支队(即高炮63师607团),为我们6支队13军39师高炮营,为我们团3营高机连痛打美国空中强盗而喝采,为牺牲在阵地上的战友们而热泪盈眶、数次梗咽。讲到动情处、精彩处老主任带头为我鼓掌,为我和我的战友们喝采!正是因为那次在大庭广众下的汇报演讲,老主任认可了我这复员归来不久的参战小兵。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
在那次演讲活动后不久,老主任推荐我到位于天津市水上公园西路38号的天津市委党校参加为时一个月的培训学习。那是我一生中唯一地一次进入市级党校学习。在党校领导、讲师们的学习辅导下,我与我同批学员们一起较系统地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我们读原著、记笔记、听报告、谈体会逐步浅显地熟悉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精髓。粗浅地弄懂了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科学原理和指向,明确了政党、政权、阶级、领袖、群众相互关系的学说,我们一面学习,一面对照检查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否合规合格,对照标准,找出差距。我们还学哲学,学马列主义唯物史观,学两分法和一分为二,学透过现象看本质。那次在市委党校的学习对我的人生观影响很大,它让我懂得了为什么要入党和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老主任与市委党校的领导、教员们一起为我再次指明了人生的努力方向。
李银桥卫士长老年像▲
老主任还曾派我陪同一位副书记一起去拜访当年刚被毛主席从冤狱中解救出来不久,正在我局起重设备厂任党委书记的毛主席的卫士长李银桥。李银桥1927年9月出生在河北安平县,1938年6月参加革命,194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8月来毛主席身边任卫士。他为保卫毛主席的安全和健康做出了突出贡献。李银桥的爱人韓桂馨1929年也是出生于河北省安平县,1945年3月参加八路军,1947年10月加入共产党,同月调毛主席身边工作,照顾当年年仅7岁的毛主席小女儿李纳的生活和学习。1948年12月10日在毛主席的亲切关怀下,李银桥、韓桂馨做为志同道合的同志、老乡在西柏坡结婚。他们夫妇两人对毛主席感情很深,他们共同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生活了15年,他们与毛主席一家形同一家人。拜访李银桥卫士长,听他讲在毛主席身边成长的故事,让我更加热爱毛主席,决心更认真地读好毛主席的书,宣传他那为国为民躹躬尽瘁的光辉思想。
毛主席与李银桥▲
我曾按老主任的指示帮他写过一些年终总结类的在职工大会上的讲话稿。老主任让我们帮他写材料时总会与你一起拟定讲话提纲、提示讲话要点、明确要报告的经济指标和经济成果及下步经济发展目标。他预先点明材料中须突出表彰的优秀先进人物、案例事例,带着你与他一起思考,一起提纯党群工作、工厂发展、经济成果的精华与经验。为老主任写出的材料,他绝不照本宣科,而是在材料上勾勾划划再加入好多他自己的视角、体会和观点。我每帮他写一次材料就是一次向他请教、学习提高自己写作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好机会。
京剧《智取威虎山》剧照▲
老主任也批评过我,但他的批评总是带着一种关心爱护和疼爱。我们政工组办公室与行政后勤组办公室相邻。后勤组组长杨跃发是一名早我两年退役的复员军人,还有一名管基建工程的原厂半工半读学校老师郝慎丰。我们仨脾气相投,只要湊在一起总有讲不完的笑话。那天,我们仨正眉飞色舞地说着那坊间流传的地方剧团演出京剧《智取威虎山》失误时所暴出的笑话:什么小匪首口误在打虎上山一折中误将:“把虎搭着牵着马”,说成:“把马搭着牵着虎”。什么在威虎厅杨子荣枪斃小炉匠栾平前,忘了提抓抖作一团的栾平,栾平哆哆嗦嗦低声提醒杨子荣道:“你快抓我呀!你快抓我呀!”。特别是当我们说到掌管电闸、控制舞台上悬挂煤油灯火的电工师付那天多喝了几杯酒,当座山雕与假扮胡彪的杨子荣比试枪法时,本来座山雕举枪先击灭一盏灯火,而杨子荣再举枪击灭两盏灯火,而后众匪徒一起欢呼:“九爷,好枪法啊!”的剧情;因电工师傅喝酒误事,座山雕抬手举枪“啪!”地一声响,电工师傅迷迷糊糊地拉错了电闸,一下把灭两盏灯的电闸给拉了,而当杨子荣再举枪“啪!”地一声枪响,电工师傅猛地酒醒了,情急之下,如再拉灭一盏灯的电闸,违背剧情,不能突出杨子荣的英雄形象,肯定要挨批,那时他急中生智,当机立断,把后台总闸一把给拉了下来,一时间整个剧场漆黑一团,演众匪徒的演员们也临场发挥、积极配合突发的事件,临时改口欢呼道:“九爷好枪法!把保险丝都他妈的给打憋了!”一时台上台下轰堂大笑,欢呼雷动!故事讲到这,我与杨跃发、郝慎丰三人都大笑不止。只一会儿功夫,我们政工组的吕秀荣姐跑来喊我:“小高,主任叫你!”。我连忙离开杨、郝二人,跑到老主任屋。主任看见我,非常严肃地问我:“小高你咋老笑不够呢?整个一排房子都听到你一个人嘎嘎地笑声,注意点影响好吗!”。我忙不迭地点头称是,从主任屋里出来,我还是想着刚才的笑话,偷偷地眠着嘴笑了起来!哈哈。
电梯试验塔▲
孙主任喜欢书法,在他的办公桌上总是摆放着一方砚台和几支毛笔。闲暇时,老人家会挥毫泼墨,笔走龙蛇地写上几幅毛笔字,自己暗自欣赏。那年,我们厂建的高度114、7米,有31层,5个试验井道的电梯试验塔主体建筑临近收尾,为彰显这一地标建筑,老主任请了一位书法大家浓墨重彩地为试验塔写下:“天津电梯”四个苍勁有力的大字,并委托唐山陶瓷厂将每个字逐字放大样至四、五平方米一个,而后再将每个字都拆解烧制成厚度一尺左右的十几块黑色陶瓷块,然后再把这些带有钢筋支撑物的陶瓷块按书法放大样一块一块地焊接到试验塔25层至30层的外墙上。当年我厂负责试验塔工程监理的土建工程师梅砚荣嫌烧制好的陶瓷块组成的“天”字那一撇太长,他私自作主去掉了“天”字一撇上的一块两尺多长的陶瓷块,结果“天津电梯”四个大字焊接到位后,您稍一留心观察总会觉得那“天”字右腿有点短。1981年初,经市局批准我们厂与涡轮减速机厂、直流电机厂一起组建了天津市电梯公司,1983年7月16日公司与美国 OTIS公司签署《合资经营合同》与《章程》,1984年12月1日中国天津OTIS公司开始营业。合资公司经营运作中曾对试验塔外观进行了二次修缮装潢。装潢中,原塔表面被新装饰物所覆盖,当然那浸透老主任心血的“天津电梯”四个大字也被新装饰物覆盖在了下面。
新闻纪录片《西哈努克访问中国》▲
也是在这试验塔的塔顶我曾奉主任之命陪同接待过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来我厂拍摄《西哈努克亲王访问中国》天津外景部分的摄制组。那些摄影师带着他们的长枪短炮登上塔顶摄制完成了天津市区丰富多彩的鸟瞰画面,一湾海河水碧波荡漾,蜿蜓曲折地流经市区。各式高楼鳞次栉比,争宠天际。陈塘庄工业区的红火,红光里红霞里居民区的安详,以及大街小巷中熙熙攘攘、如蚂议般大小往来穿梭的人流尽入摄影镜中。好一幅天津美景,让人陶醉。
看老主任带我们种植的泡桐树▲
主任在时,我们每周都有干部劳动日。到劳动日那天各室组干部都要穿上工作服、带上套袖到你对口的车间参加生产劳动,在劳动中听取工人师傅们的意见、建议,改进管理部门的工作。有时下班或歇班休息的日子老主任也要组织我们完成一些特定的工作任务。比如改建我们工厂的小礼堂,搭建小礼堂舞台,增加职工开会坐的排椅等等。还有让我永远不会忘记的就是厂区主干道两侧老主任带领我们种下的那一棵棵的泡桐树。前两天我因事去了趟公司大院,又看到了那两排高大挺拔的泡桐树,一晃五十多年过去了,棵棵泡桐枝繁叶茂,长势喜人,盛夏之际,从路上走过,树下片片荫凉之处,凉风习习,睹树思人,让人感慨良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句老话真是一点不假。
我与我的师姐段兆芳1963年8月以中央部委代培学员的名义进入当年的电梯厂学徒。1965年2月和7月我与她一个参军入伍,一个奉调去了山西太原的大众机械厂。再后我随部队入越参加援越抗美战争,她进入太原大众机械厂劳资科成为一名科员。我们经6年的两地传书,自订终身,于1971年1月22日周五 (农历腊月二十六) 结婚,从此过上两地分居的生活。为解决两地分居的困难,我1973年初,向老主任提出申请要求下车间当工人,我想先学上一门手艺,再调往太原,以便实现夫妻团聚的目标。老主任同意我下车间锻炼,但他又不愿放我走,遂私下找我谈话,让我递交一份申请解决夫妻两地分居的报告。我很快写了份报告交到老主任手上,他把报告替我递给了通用机械公司主管干部调动的赵茹英大姐,老人家私下是如何向赵大姐托付交待、请求帮忙的细情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赵大姐是军嫂。当老主任让我与赵大姐见面时,我觉得那位大姐姐就象对待自己家的小弟弟一样,和风细雨、慢悠悠地跟我讲话,她让我不要着急,等她运作,她的眼神中不时地流露出对我同情怜悯的目光。赵大姐很快向我们主管局和市人事局递交了报告,经过一年多的运作排队,我终于拿到了市人事局同意接纳我爱人回津的批准书。而我爱人太原方面的工厂、国防科工委和市主管局还不知晓这一调动事项。还是我们老主任他责成我厂劳动工资科派李武飞师傅携天津市人事局的准予调入函赴太原我爱人的工厂和工厂上级单位协调。我感谢李武飞师付,感谢我爱人的所在科室的张淑娴大姐在他(她)们的鼎力协作下终于实现了把我爱人调回天津,重回老厂的梦想。我一名退役小兵、一名工人何德何能让老主任为我分心,为我解忧!
孙子英主任老年像▲
老主任是我前进道路上的指路人,他教我作为一名企业干部在做事、干事时要学会“跟上、靠下、抓自己”,要永当小学生,不断学习他人的好经验、好方法,为我所用。他鞭策要求我要“为人老实,工作扎实,作风朴实,对同志、对朋友要厚道、诚实”,他一直在关心、培养、教育我,他是我的领导、我的恩师、我的恩人和亲人。
老主任1976年年初奉上级调令调离开我厂前往六机部在天津的09单位任职。老主任走后,我被工厂、公司的领导逐步提拔到一些中高级领导岗位,我前进中的每一步都有老主任提携帮扶的影子。老主任离开我厂后,我每年春节前后都去看往老人家,向他汇报我的工作和学习成果,聆听他的当面教诲。
老主任的老伴1994年1月19日病故,享年61岁。老主任1998年12月18日病故,享年77岁。两位老人相距不到5年匆匆离世,他们走的都很安详。为老主任送别那天,我与我爱人与老厂的一大批干部群众到北仓公墓为老人送行。我们共同祈祷老人家与他的老伴在天堂无忧,一切吉祥!老主任何曾远去,他的音容笑貌常在我眼浮现,他的谆谆教诲常在我耳边响起。
老主任他们夫妇俩留下的抗美援朝纪念章▲
两位老人走了,他们没留下万贯家财,留给后人的只有无尽的思念。细思细想,诚如现代京剧《红灯记》李铁梅唱段《爹爹给我无价宝》所述“爹爹给我无价宝,光辉照儿勇向前。爹爹的品德传给我,儿脚跟站稳如磐石坚。爹爹的智慧传给我,儿心明眼亮永不受欺瞒。爹爹的胆量传给我,儿敢与豺狼虎豹来周旋。家传的红灯有一盏,爹爹呀,你的财宝车儿载船儿装,千车也载不尽万船也装不完,铁梅我定要把它好好保留在身边。”铁梅唱出的恰恰是两位老人生养的春生、秋生、伏生三位女儿的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