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马陂 李益萍
著名佛教杨岐禅宗发源地杨歧山南麓上石源有一龙宫洞,洞中长年流水不息,洞中泉水缓缓流出形成了一小溪,溪水从我的老家门前流过,一直流到萍水河而汇入湘江。就在老家的溪水里不知何年建有一座石陂,石陂不远处的小溪边建有一座石马庙,因陂和庙而取名的村庄就是我土生土长的地方石马陂,最多时有十七八户人家住在陂附近小溪两边山脚下,自从下屋没人住以后石马陂从此没有热闹的人气。只剩几户农家散落在这。
虽在广西南宁居住二十多年,萍乡城内也有住所,可仍旧觉得回石马陂住才是真正回到家了。因为这里还住我八十岁的母亲,她不愿离开这个生活六十多年的小村庄,十多年前在南宁住了八个月再也不愿和我们出远门。
这里是典型的江南丘陵地带,连绵不断的山岭一山接着一山,开门见山一点不假。四季分明的景色一眼望去便知道是什么季节了。
春天来了山腰的 映山红开了,象一团团火焰,点火燃着山村的春色。早回的燕子在田园中衔着新泥准备做窝生宝宝。小河中的鸭子不时将头伸进水中寻找小鱼虾。河边的柳树已经绿叶满枝,梨树、桃树花落了,结出小果。山脚下的竹笋已长得比人还高,在布谷声声中勤劳的乡亲忙着准备春耕。
夏天,山特别绿,天特别蓝,雨来得急也去得快,一场暴雨过后,小溪的水会因暴雨而漫过两岸,下得特别大时还会冲走两岸的禾苗。走过百年的石桥桥不记得是哪一年的一场洪水早已将它冲垮,现在只剩下残垣断石。暴雨过后正是用捞网打大水鱼仔的时候,人们可以趁河水消退之际,卷起裤腿来到河边打捞鱼虾。我总是在雨还未停就和弟弟戴着斗苙拿着捞网沿着河边去打鱼,每次都是高兴而去满载而归,那鲜活的鱼虾味道好极了!
秋天,成熟的水稻给河两岸的农田铺上了一床厚厚的金色垫子。桐子树叶全部落了,枫叶红了的时候是油茶籽采摘季节,乡亲们背起笆篓,挑着谷箩清早就往山上赶。挖红薯,扯花生,收豆子,这是一年最忙的季节了。
当冬天来了,北风起雪花飘,河水中升起缕缕白雾,再冷的季节河水从未结过冰,因有地下泉水不时冒出调节水温。忙碌一年的乡亲们闲下来了,坐在火炉边聊着天,开心的喝着红薯酒。
回到家乡,总会来到小河里走走,想起儿时和小伙伴们戏水的情景,时间如河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五十多年的岁月冲淡不了我的记忆,小伙伴们再也不见了,石马陂仍旧横卧在河水里,不知道它记不记得半个多世纪前的那群光屁小男孩?
石马庙已经修膳一新,香火比以前更旺了,成为附近乡亲们宗教场地。河岸东西两条宽畅的柏油马路上,来往车辆穿流不息。眺望四周树木葱葱,林更密了,树更高了,房屋更美了。见到的乡亲们都是露出幸福的微笑。
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会想起石马陂。我的童年和青年都留在这里。给我带来许多美好的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