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肉亲兄弟 援朝抗美兵
作者: 莫 丁
朗诵: 马泽江
堂兄莫凤宣,1934年生(甲戌年属狗)比我年长十岁。1951年元月同乡邻杨秀洪,杨秀要,张俊安报名参军入伍,入编47军416团2营6连,随即入朝作战。1951年10月5日,在江源道铁原郡逆宁牺牲,还不满17岁……
其胞兄莫凤清,1931年4月生(辛未年属羊)。14岁学裁缝,不甘压迫,到翠云山野战医院学护士,1947年元月在国民党川军当炮兵,更名莫开,也名莫凯。1948年7月在湖北襄阳被解放参加革命队伍,入编二野工兵连。194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华中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大西南等战争1951年4月入朝作战。任十二军三十四师工兵班长,直政处保卫股干事,工兵连政治副指导员,指导员,参加过第五次战役,金城防御战,上甘岭战役,在上甘岭战役中,担任战地临时党支部书记,率领全连战士在537'.7高地与敌军展开殊死搏斗,浴血奋战,坚守高地二十多天,击退敌人一次次进攻,不让敌人前进半步,为大反攻赢得了时间。灵活作战,以少胜多,受到上级通报嘉奖。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回国后先在长春休养,再到蛟河集训,后来到湖南耒阳军区,1954年8月复员到地方,在花垣县工商联,织布厂,镇政府,总工会等部门工作,从不以功臣自居,不谋私利,洁身自好,高风亮节,退伍不褪色,人们亲切地称他“老革命”,他却谦虚地说:“老兵,老兵”,现离休在家,虽年过九旬,仍耳聪目明,谈及往事,如数家珍。只是提到兄弟凤宣,常常是潸然泪下,失声痛哭,泣不成声……

说来也是老天捉弄人。二野入川时,常年奔波在外的莫开已是十多年不见弟弟这个唯一亲人了,说句实话,就是见了面,恐怕也认不得了。途经茶洞老家,忍不住向路人打探莫凤宣的消息。恰巧这天凤宣不在家,错过了见面的机会。后来回家知道此事后,也迫不及待地要入川找哥哥,于是报名入伍,心想总有一天会碰上的。1951年进入朝鲜后,这年9月上甘岭战役接近尾声,莫凤宣所在部队奉命接管莫开所在部队的防线,军事机密,谁也不知道对方就在军中近在咫尺,两兄弟又一次擦肩而过,此次竟然阴阳两界,9月接的防,10月5日这一天,敌人先是一通狂轰滥炸,飞机大炮一切开火,敌军地面部队蜂拥而上,我军增援部队尚未赶到,情况万分危急,高地眼看就要失守,副班长张俊安大声喊道:美国佬,老子同你拼了!拿起爆破筒跳出战壕冲向敌人,莫凤宣也举着爆破筒跟在班长后面,咬着牙,怒目圆睁冲向了敌人……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后援部队赶到,高地保住了,张俊安和莫凤宣壮烈牺牲长眠在异国他乡…近在咫尺的莫家两兄弟致死都未谋面,呜呼哀哉,壮哉!无不催人泪下!战争是残酷的,可惜莫凤宣连照片也没留下一张,成了亲人们心中最大的痛,我现在脑海里经常浮现的也只是凤宣哥带我去野外摘茶泡,去小溪捉螃蟹的画面……
七十多年了,一切都过去了。凯哥,多保重!活着的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宣哥,安息吧!您的抗美援朝使命早已完成。你们是人们敬仰的革命英雄!你们也是家族的骄傲!


【作者简介】莫丁,78岁。湘西土家族民间歌手,是我们华人春晚舞台上的老朋友。他琴不离身,以歌会友,为百姓而唱,为人民而歌,受到劳动者的喜爱和广泛关注。他的山歌,如同喝不完的山泉,劳动人民是他永远唱不完的歌。

【朗诵者简介】马泽江,企业退休技术干部,弦歌地朗诵艺术团成员,哈尔滨文政艺术团成员。喜欢朗诵和唱歌。用声音赞美伟大时代,赞美好生活。其中作品《诗意中国》在2021年11月在“致敬英雄——第五届华艺杯朗诵电视网络大赛”活动中荣获优秀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