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首届“华夏真情杯”文学作品大展征文稿:
《五孃》(外一首)
作者:东篱夫
我刚走出机场,尽情地呼吸着故乡清新而潮湿的空气,感叹于川中地区的飞速发展和沧桑巨变,就接到五孃的电话:“老二,听说你要回来?孃好多年没见着你了,抽时间来孃家一趟吧!让孃给你做好吃的,犒劳犒劳你……”
从她那浓浓的乡音中,我深切地感觉到,我在五孃的心中永远是那个没有长大的孩子,她似乎忘记了我已是儿孙满堂的花甲之人;那像母亲对儿子般的慈爱与牵挂,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并没有因时光的流逝和距离的远近而生疏、淡薄!
我用儿时在她面前调皮的语气问道:“那孃打算给我做什么好吃的呢?”她一下子高兴起来,“你想吃啥?.孃给你杀鸡炖膀、给你做龙眼夹沙….”我故意说,“孃,如果你给我做这些大鱼大肉吃,是不是太油腻了…..”,她一听就急了,赶快说,“你要吃啥?孃现在啥都有,你只管说,孃给你做!”我呵呵一笑,“我要吃孃当年给我做的红薯稀饭、嫩胡豆熬腊肉和凉拌豌豆尖….”她听出来我在故意逗她开心,就详装生气地骂道:“你娃就是吃得怪!是怕孃没好东西招待你唦?你想吃啥孃都依你,孃只想在有生之年多看你几眼…..”
听着五孃那饱含深情和爱意浓浓的话语,一股暖暖的热流渗透我的心扉,泪水不自觉的模糊了我的双眸,一幕幕往事,包含着五孃对我的关爱,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孃”是老家人对女性的尊称 。“五孃”是我母亲的五妹,准确的称呼应该是“五姨”。她性格开朗,在我母亲的五姊妹中,是最能说会道、阳光外向的一个;还是姑娘时,就天不怕地不怕,谁要想欺负她或给她气受,她都敢站出来讲道理;在我三岁那年,母亲生了病,她一个人从申家沟走路上我家接我去外婆家,途经罗家沟口的时候,遇到几个闲汉对她指指点点、说话流里流气,五孃不得不躲避,而是直接冲上去喝斥道“几个大男人欺负我们过路的害不害懆?你家有没有姊妹?”吓得几个男人连是“这个女娃子不好惹”灰溜溜地跑了。
在我五岁那年,母亲因病久治不愈,在被病魔折磨了三年、卖光了所有的家具和值钱的物件后,丢下一大笔欠账、一贫如洗的家和我们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去了另一个世界;年仅七岁的哥哥、五岁的我和三岁的妹妹,成了没有妈妈的“可怜虫”。正是“三年自然灾害”造成我国农村物质匮乏、家家挨饿、自顾不暇的年月,外公外婆见我父亲一个人既当爹又当娘十分辛苦,担心我们三个没妈的孩子吃不饱穿不暖,就吩咐所有的孃孃和舅母:“你们三姐虽然走了,但她的三个孩子不能不管,你们是他们的亲人,大家都要伸手拉一把,让他们健康成长。”从那时起,每个孃孃和舅母就经常挤出口粮,经常接济我们,又每年每人至少给我们做一双新鞋或一套新衣服给我们;在这些亲人的帮助下,我们这三个失去母爱的孩子,才得以度过饥饿、贫困但又充满温馨的童年时光。
母亲去世时,五孃还是个大姑娘,按照老家的旧风俗,姐姐去世后小姨子是不能再去姐夫家的;可五孃她却置那些陈规陋习于不顾,依然像母亲健在的时候一样,经常利用到镇上赶场的时间,给我们带来山里的花生、核桃、橙柑等给我们吃,帮我们洗衣浆裳、缝缝补补;有时候还把我们接到外公外婆家,给我们做好吃的;后来五孃出了嫁,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她对我们的爱不但丝毫没减,反而因为我们家庭负担的加重表现更加深厚、更加突出,甚至超过了她的亲生孩子!
农村土地下放到户后,已是四个孩子母亲的五孃,得知我以优异成绩考上县里的重点中学,却因为交不起学费而发愁,她和靳姑爷为了帮我凑学费,挑着粮食走了十几里山路,去把粮食卖了,把钱送到我家里,拉住我的手说:“老二,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个有用的人,为你妈争气;学费的事情和家里的困难都不要考虑,五孃会全力以赴助你解决的。”那一天,我捧着入学通知书和学费钱,母亲和五孃的面容在我的泪眸上交替重叠,情不自禁地叫了声“妈妈….”
为了抚养自己的孩子和解决我上学的后顾之忧,五孃想方设法进行“发家致富”,她不但养牛、养了母猪和鸡鸭俄等家禽家畜,而且还在承包地里改种了大蒜等经济作物,把自己变成了“永不停息的陀螺”,每天早上五点就起来,先是牵着牛去吃“露水草”,然后回到家里给圈里的母猪煮食、照顾猪崽,喂鸡喂鸭;然后去地里打蒜薹、采集蔬菜,再挑到山外的场镇上去卖。所挣得的钱,除了必要的家庭开支和帮助比较贫困的亲戚外,其余的就存入银行,为将来给孩子们创业、成家。
后来,我离开家乡去了新疆,参加了屯垦戍边工作,五孃还像风筝手一样牵挂着我,她经常写信来教育我,叫我一定要忠于职守,堂堂正正做人,在外面要学会照顾自己,别冻着、饿着…..她的谆谆教诲,成为我前行中的动力和为难 时的精神支柱,在她的“敲打”下,我才从一名普通的兵团职工,成长为小有成就的作家、诗人。
五孃就像天下所有母亲一样,她把无私的母爱献给了我和她的孩子们。劳碌了大半辈子的五孃,晚年虽然儿孙满堂,却不愿给孩子们添负担,她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分别住进县城的楼房,而她却搬到小镇上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从来不给他们找“麻烦”,只是当她得知我要回老家的消息后,才“暴露”出她对给我的思念,给我打了电话…..
面对五孃的盛情,我能拒绝吗?五孃,我要去看你,我要陪你好好聊聊天!
《眷恋》
绵延的丘陵绘成龙的图案
长长的江水沸腾了我的思念
向阳的村落升起袅袅炊烟
亲切的乡音温暖游子的心海
多少回在梦里我见过你那美丽的容颜
你是我的根是我的生命之源
我永远是你怀中抱大的孩子
无论我走得多远
无论你是贫穷落后
还是辉煌发达
都是我灵魂依托的港湾
忘不了那香喷喷的农家饭
喂饱我饥肠辘辘的童年
忘不了父老乡亲辛勤劳作
流血流汗的悲壮画面
忘不了在成长中所经历的苦辣酸甜
我多想回到你的面前
与你一起风雨共担
让乡村振兴的路越走越宽
作者简介:
东篱夫,本名黎佳君,四川射洪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文化,高级政工师职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投身边疆建设,历任连队政工员、团机关宣传科科员、团电视台记者、台长、团文体广电中心主任等职;参加过北京成人夜校“工业经济管理班”、海南企业外交函授学院“新闻文学专科班”、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文学艺术研创班”、中央党校“法律专科班”等学习。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参加海内外200多家新闻、文化单位联合举办的“我看中国国际青年征文大赛”活动以来,累计在地市以上报刊杂志、新闻媒体公开发表新闻3000余条、文学作品100余万字,共获得各类奖项30余件(次),其中有40余件新闻、文学作品被国家正式出版社收编入书,出版有个人作品专集《魂系边庭》;近年相继获得“华夏文学奖”、“北斗文学奖”、“文化传播奖“、“中华文典奖”和“全国优秀诗词家”、“文化摆渡人”、“文曲星”、“新时代最具影响力作家诗人”、“文学新征程时代人物、全国百佳作家诗人”、“中华十大桂冠实力作家诗人”“全国十大诗人之家”、“全国创作劳模”等荣誉称号;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传统诗词研究会会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作家协会会员;“文学与艺术”编辑部签约作家、签约诗人,文学与艺术文学院院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