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晓边
朗读嘉宾:袁佳研
作者高考辅导,河南济源中学1992
连续三年的高考作文题都与心理学的研究问题有关:“认知与情感的关系”,“心灵选择”,“假如脑记忆能够移植”……考试并不只是对考生“获得多少知识”的考核,而是对人知、情、意、行和个性品质的整合考察,是对学生、教师、家长素质和社会环境质量的综合测评。
心理学是阐释心灵的学问,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既然高考考核的是人的认知、情感、能力与创造力这些心理品质,那么加强人的基本心理品质的培养与训练将是应对高考的必由之路。在多年的高考辅导过程中,看着芸芸考生、家长、教师的期盼目光,我很早就在想,若有一部高考心理应对的书目为考生与家长排忧解难该有多好!
我感同身受家长与孩子共同应对高考的全过程。尽管家长把一本又一本的《专家指南》、《成功之路》、《心理辅导》放到孩子的书桌和床头,但随着高考的临近,孩子离这样的书越来越远,而在高考难题、怪题的泥潭里越陷越深!多么期盼有这样一部书,它从历年的高考试题解析开始,把孩子们的目光和思路逐步转移到对学习策略与方法的探讨、学习内部动机的激发、乃至扩展到从小关注自身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塑造,如情绪调控、人际合作、自我和个性的完善、职业与理想的憧憬。期盼这本书不再是应试教育的“补救品”,不再是单纯的微观“应试技巧”训练,而是宏观与微观相照之作,是考生们喜闻乐见、家长们欢迎、教师们便于教学参考、社会青年能够自学的佳作。
综观当前国内外相关书目,西方发达国家有关心理咨询理论框架和内容难以应用于我国实际情况。心理辅导具有极强的交叉性质,所涉及的心理学、医学、教育学、管理学等方面研究常常是各家分离,“精神病”色彩太浓,问题调查多,干预措施少,不适合我国大陆学校教育和心理辅导实践。笔者很早就在师范大学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学校心理辅导》等素质教育课程,在常年的教研和社会服务实践中深深体会到,中国的心理咨询教材必须面向中国人实际,编写高质量的心理辅导案例集已刻不容缓。
《心灵互动》是一部全新的学术性大众读物,是作者十多年从事学校心理辅导门诊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的手记与样例汇集,也是作者主持的国家教育部规划重点研究课题的成果,具有学科交叉性、实用性、教育性和普及性等多项特点。作者运用生物-心理-社会整合模式的观念,对心理辅导的实际样例进行了系统、详实的论述,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力求内容丰富、结构合理,以期促进我国学校心理辅导的实践研究。
毫无瑕疵的书与人是没有的,何况是在探讨人的心灵奥秘。希望拙著能抛砖引玉,与读者您共勉:学习有目标才能进取,情感有交流才能快乐,生活有追求才能完美,心灵有期待才能幸福。
(选自郑晓边著《生活叙事 生涯如歌》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