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英雄传(小说连载之一一九)
杨浩然 偶然著
一一九、临阵违命捣泉城
华野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在命令陶勇和马三在鲁南围剿王洪九的同时,派出了更多精锐沿胶济、津浦二线进行了大规模清剿。
很快,淄川、周村、潍县、泰安、兖州等城市被解放,一下将济南城孤立起来了。于是,中共中央立即命华野部队向济南发起了攻击。
蒋为了屏障徐州,阻断华东与华北解放区的联系,牵制华野南进,决定以十万重兵守备济南,令山东省主席王耀武严防死守。
事实上,王耀武并不想守,他知道孤城难支,早晚会被解放军攻破。于是做了最坏打算,不仅将家眷全部撤出了济南府,甚至有了如果真打不过就缴枪的想法。
除了蒋介石以外,所有国军将领都不支持守济南。就连美国顾问都建议,为了保存十万有生力量而放弃。可蒋一意孤行,总以为“济南稳则徐州稳,徐州稳则中原稳。”
实际上,徐州到济南有三百多公里的距离,沿途均为丘陵、山地,地形复杂,非常适合解放军打伏击、阻击,一旦济南失守,王耀武将退无可退。
杜聿明一听蒋命王死守济南后,对李弥说:“完了,济南就是个大坑、王耀武是陈毅用铁线拴在坑底的肥肉。”
要知道,王耀武统共才十万将士,而华野则派出了十四万人攻城,十八万预备队增援,五十万民工助战。而且将十个炮团的五百余门火炮及坦克大队也拉了上去。战役没开打,就已决定胜负了。加上宋时轮担任西线主攻,聂凤智担任东线助功,其阵容和杀气均胜敌一筹,这就为战役胜利奠定了基础。
毛主席之所以决定打济南,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此时,东野已包围了长春、华北军区包围了太原、中野在中原大展拳脚、华野取得了沙土集及兖州等战役的胜利,国军各战区均已陷入泥潭,根本无力增援。
为了打好这一仗,毛把正在养病的许世友派上了用场。
粟、许联合,便等于华野东、西两兵团共同作战了,仅这一着,就把国军各增援部队吓成了缩头乌龟,谁也不敢近前了。
本来,蒋是让徐州的邱清泉、李弥、黄百韬三个主力兵团北上增援的,一看粟、许阵势,都怕被包了饺子,均徘徊不前。
粟裕率华野西兵团在鲁西打出气势后,对这次打济南志在必得,并提出了三种作战方案。一是“围点打援,先解决援军。”二是“全力攻城,先拿下济南。”三是“一边打援,一边攻城。”
而许世友率东兵团来济后,对粟裕的作战思路提出了质疑。许认为,华野缺乏进攻大城市的经验,虽有个临汾战役可借鉴,但临汾根本和济南不在一个档次上,打临汾都用了七十二天,打济南或许更久。打援固然好,但即使重创了邱、黄两兵团,其他援军便会望而却步,会出现“无援可打、无敌可战”的局面。
两人一商量,决定根据敌情打。即:若攻城顺利,就先下城再打援;若敌援军先到,就先打援再攻城。
可战役打响后,却发生了一系列戏剧性变化。首先,东路助攻变成了主攻。
本来,粟、许是让宋时轮担任西线主攻的,无论从人数还是装备,宋麾下的十纵均优于东集团军的九纵。
宋的第一个攻击目标是地方机场。仅一天就歼灭了长清、齐河的国军,并迫近了西郊。
王耀武一看西线是主攻部队,便赶紧将两个旅的总预备队顶了上去。
可王的两个旅还没到达西郊呢,聂凤智的东路集团军就开始发力了。一发力,就把“助攻”的命令忘到九霄云外了,一口气将茂岭山和砚池山夺了过来。
以上两山,均建有坚固的防御工事,用固若金汤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王耀武认为,如此坚固的阵地,华野再厉害,半个月也攻不下来。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九纵仅用了一夜功夫就拿下了两座山头。
王耀武一看不好,立马又将派往西郊的两个旅抽回来,投进了东线战场。
可这回王耀武又错了,华野主力还真在西线。王一将两个旅抽往东线,西线压力顿减,很快攻克了古城、玉皇山,朝党家庄方向扑了过去,机场失陷。
王耀武一听机场失守,气极败坏地打开了黄河水闸,妄图灌满玉符河阻挠华野进攻。可华野将士却突破玉符河防线,向敌发起了更为猛烈的进攻。
直到这时,王耀武也没弄明白,到底西线是主攻,还是东线是主攻。眼看机场被毁,他心如死灰,只好等待救兵了。可越渴越给盐吃,蒋说好了运七十四个师来支援的,结果只运来了七个连。
万般无奈下,他又一次向蒋求援,并提出了率部突围的要求。可蒋还是不答应:“济南万不可失,当将阵地缩短,坚守待援。”
这时的蒋介石根本没认清形势,总认为只要守,济南就不会被攻破。难怪一得到济南被破后,会那么吃惊了。
转眼,六天六夜过去了。王以为,华野部队应该停下来休整了,可盼来盼去,却盼来了更为猛烈的攻击。他怎么也没想到,华野用得是车轮战。
马三是第三轮上阵的,一上阵就和国民党九十六军军长吴化文叫上了板。
经过几天苦战后,吴化文就有些怯了。共军的炮火太猛了,济南迟早得破,为了寻找出路,他又一次厚起脸皮准备改姓了。可想来想去又不太敢。
毕竟,自己投过日本人,在根据地制造过无人区,跟共产党对着干了好几年。前些日子在鲁西,还追着华野部队狠命的打呢,陈、粟恨不得将其活剐,如今沦落至此投过去,会有好下场吗?
虽然四六年蒋接见他时,冯玉祥将其推荐给了李济琛,李又将其推荐给了周恩来。周也曾答应“既往不咎,保存实力,待机而动”,可他仍不放心。
然而,当他看到第三轮对付他的是马三后,一下又燃起了希望之火。他与马三有过交情,虽后来成了死对头,但从没正面交过手。几个老部下就在马三手下混呢,何不试探一下?于是,便约见了王少雄。
王少雄对吴化文恨之入骨,一开始不想去,被马三说服了:“去,就说我说的,他只要带两万人反正,既往不咎。”
别说,吴还算讲信用,很快让王少雄带回了一张图。马三很高兴,心里话,吴反正越早,济南就解放的越快,能省好多炮弹,少死不少人呢,但愿他这次改姓成功!可看完地图上的标识后,马三一下火了。这家伙竟要解放军绕过他阵地,从济南以北转个大圈进攻。
其用意相当毒辣,要知道,济南以北是黄河天险,如此一来,吴的军队便到了解放军后方,谁敢冒如此大的险?
“娘的,软的不行,就来硬的。看这王八犊子还敢不敢耍花招!”马三吼完,一边派人向吴发出指令,催其尽快撤出阵地,如若不从,后果自负。一边命令炮兵将炮口指向了九十六军阵地。
是日夜,解放军万炮齐发,一下震懵了吴化文。他吃惊不已,再次约见王少雄:“你们口口声声欢迎我退出内战,可你们就这样欢迎啊?”
面对老上级的质问,王少雄毫不示弱:“阁下,如果你不健忘的话,是否记得自己说过的话?直到今天,你的行动在哪里?不起义就被消灭,这是明明白白摆在眼前的事实!”
这话,让吴化文很愤怒,甚至拔枪指向了少雄,并出言进行了恐吓。但发狠归发狠,却不敢真下手,便将王软禁了起来。
马三一看二十分钟过去了,仍没回音,便将炮火打到了吴的指挥部。
吴一看,立马慌了。赶紧又去找王少雄:“请赶紧发电,停止进攻,我已伤亡了七八百兄弟了呀。”
“你打算怎么办吧?”王少雄义正辞严地问。
吴化文这回不装了:“撤出阵地,起义!”为了表示诚意,甚至答应将他的父母、妻子、子女等送到解放军那里,以观后效。
“好,一言为定。”王少雄说着,与吴紧紧握了下手。
当晚,解放军停火。吴率两万余人宣布起义。
宋时轮、王建安一听吴化文起义了,很是兴奋,立马代表陈、粟会见了吴化文,并表示了欢迎。可吴提出让马三担保,方可撤出部队。
恰在这时,马三到了。一听要求,就哈哈笑了:“吴兄啊,早知这样,何必当初呢。我敢说,你这次改姓是真改对了,只要对人民有利,共产党既往不咎。”
吴点了点头,随即率部渡过黄河,转移到了齐河、禹城一带。
吴一起义,王耀武阵脚立马大乱。国军将士心理压力陡增,解放军一攻进城,便纷纷放下了武器,王耀武被活捉。
本计划二十天完成的济南战役,仅用了八天就宣告结束了。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吃掉十万国军、收复一座省城,任何人都没想到,就连国共两大领袖蒋介石和毛泽东也吃了一惊。
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得到消息后,兴奋至极,挥豪写下了“赠许世友”诗:
鲁南大捷催战鼓,
许是英雄猛如虎。
今日西进战胶济,
泉城活捉王耀武!
此役,一下截断了国军南北大通道,为不久展开的淮海战役吹响了进军的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