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中,军号早已成了博物馆里的文物了,人们只有从影视中见到它的身影。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拥军爱军学军己成为全社会的新潮,解放军的形象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的心中。我同大多数青年人一样,自小就渴望能穿上军装,手拿钢枪,保家卫国,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最终这个理想沒实现,却以短暂军营的吹奏军号训练的经历为荣,给我的人生留下一段美好记忆,弥补了我理想的一个遗憾。
我们盐场地处黄海防前哨,那时台湾蒋介石集团亡我之心不死,制造反攻大陆紧张气氛,时有派军机侦察干扰,放气球飘撒传单,在我国沿海进行反攻大陆的宣传。那时也不知从哪里来的,夜间经常出现曳光弹,光线划破天空,甚至就出现在家边滩后大圩堆,盐廪旁,使人心惶惶不安。
备战的形势日趋紧张,备战的措施有条不紊地推进。盐场的海边大堤每隔约十华里左右,就有部队驻防,并筑起一座一座雕堡防御工事。盐场的民兵组织迅速壮大,各工区在民兵营的基础上组建基干民兵连,配备枪支,有计划地组织民兵军事训练,不定期的进行实弹射击;广大民兵积极勇跃参加夜间巡逻,听从指挥,服从命令,保卫国家的海防线,军民筑起一道钢铁长城。
为了战备的需要,一九七二年五、六月份,场选派基干民兵杨汝棣、杨守华、杨善本、吴继新、苗乃池、伏运林、王同学和我本人共八位同志,参加东陬山部队举办的司号员培训班。
东陬山位于徐圩盐场东南方,是境内唯一一座山脉,海拔只有一百多米,方圆有好几个平方公里,并排有几座山头,山坡上植被茂盛,森林覆盖,显得一派生机盎然;部队的营部就座落在风景如画西南角的一座山头上,山头下对着烧香河、善后河等三座防洪大闸,它是建国后国家建设的重点工程,兼防洪与灌溉,桥闸与公路一体的重大防洪工程,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三闸下方是埒子河,环绕东陬山蜿蜒奔向大海。
我们八位学员都是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小伙子,来到军营心情格外地兴奋,都想能像军人那样在这所解放军大学校熔炉中接受一次历练。这次培训按军事化来管理,同部队同吃同住同训练,按原济南军区司号员培训教学大纲安排。培训期两个月,真是时间紧任务重,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司号员,艰难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同时,还要参加部队里的一些重要活动,如:夜间紧急集合、防空演习;参加地方抢收抢种等突击任务;以及日常要遵守部队上、下课,排队点名等各项制度。
部队相当重视这次培训,作为军民联防重要事项安排,并派岀带兵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强将龙教练,具体负责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他的教学非常认真严谨,从识谱、拨音、吸气、憋气、运气、吐气教起,教学员从如何提高肺活量入手、学会掌握运气技巧、巧妙地运用舌尖的弹力控制气量和力度,不厌其烦做示范。
那时我们这些学员思想上坚定,作风上优良,怀着一颗保家卫国满腔热血的心,带着激情来到部队的,十分珍惜这次参训。为了早日掌握吹号技能,学员们不辞辛苦,起早贪黑忙训练。为了熟练五音曲谱,我和学员一样,都能自觉地把曲谱抄下来,做成卡片,放在口袋里随时翻阅,晚上休息躺在床上也要默背几遍。到了练习拔音阶段,为了掌握技巧,但又要防止噪音扰民,不影响别人,我们学员都是自觉地把号嘴拔下,一有空就用号嘴放在嘴上练习。那时人们的思想境界、思想觉悟都很高,自觉性很强,不要教练操多少心。每天清晨部队的起床号未响,我们的学员就静悄悄来到了山后小树林中的练习场地,抓紧练习拨音。记得有一次我早晨未来得及小便就跟队伍上了山,经过一时程拨音吹号练训后,惊奇地感到没有了便意,被一早晨吹号给吸收了,这无意间的经历成了不成文的训练规矩。那就是每天起床不小便,用吹号来解决,这就是早晨训练时间。
拨音是吹号必备的基本功,费力费劲费神,通过拨音提高肺活量,延长拨音时间;时间的长短对吹号效果有直接影响。如何解决,只有坚持刻苦练习,要耐得住性子,有吹破嘴唇,吹干唾液的决心。所以,拨音作为重头戏,掌握是有一定的难度,教员示范在集体吹练基础上,进行单兵吹练练习,规定一次拨音时间,学员都不服输。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员们都能达到一次吹延时间两、三分钟左右。
在拨音训练达标后转入曲谱练习的阶段,教员对每一曲谱作率先吹奏演示,学员领会后反复吹练。我们八位学员个个不甘落后,默默地在加油鼓劲,克服蚊虫的叮咬和高温带来的不利因素,学员们都自觉地开展互帮互学,交流训练心得和吹奏的技巧,这些感人的画面让人动容。自已在学中摸索,不断积累经验,探索和掌握技巧,那真是吹了千遍不烦,才能掌握一首完整曲谱 。实事求是讲那时我们八位学员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个个嘴唇都肿了,留了一个小小的疙瘩;手握军号的手关节都磨破了一层皮,留下了一层厚厚老茧。当时我们只有一个信念,就是不辜负领导信任,必须按时完成任务,这就是责任。那个时代的人头脑就是一根筋,都有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干劲,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要干就要干的最好。
学员的训练热情和苦干精神得到部队首长的肯定,场武装部及时跟进,提供后勤服务保障。破天荒地购买麦乳精,糖、鸡蛋等来慰问学员,增加营养,补充能量,使学员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关怀,极大地调动学员的练习积极性。
经过两个月在教员的耐心指导下,学员的刻苦训练,勇于拼搏,那真是“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锈花针”,在学员身上体现得淋漓致尽。学习成果个个都能熟练掌握吹奏技巧。再如:起床、集合、紧急集合、冲锋号、上课、下课、开饭、熄灯号以及欢迎曲、进行曲等六十多首,用那嘹亮的军号声来表达,培训达到预期效果。
培训结束后,场决定在辛高圩举行隆重纪念毛主席畅游长江游泳比赛活动,也是全场最热闹的时刻,男女老少不约而同地汇集于辛高圩的烧香河边,河边人山人海。我们八位学员应邀安排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列,当集合号响起,游行队伍进发,我们八位司号员齐奏欢迎曲、进行曲,嘹亮的军号声响彻四面八方,给活动增添了隆重的气氛。人们这才知道场有一支民兵司号员队伍,也是我们八位学员交上的培训圆满答卷。
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仍以曾经的一名民兵司号员而感骄傲,对那次司号员的培训感受颇深,记忆犹新,特别的入心进脑:一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认真,啥困难都能克服。二是团结就是力量,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是无穷的。三是相信自已能行,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这三点心得,助我一生工作,顺利前行。
202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