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跃马扬鞭
说到庙会,大家都很熟悉,每年春节,各个公园都要举办大大小小的庙会,贯穿整个节日,增添春节假期喜庆祥和的色彩。
最难忘的当属儿时白塔寺庙会,我家住在砖塔胡同,距离白塔寺只有三百米。那是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当时我还是七八岁的少年。每当有庙会时,总是跟着我祖爷一起来这里逛玩,当年庙会的场景记忆犹新,顺着山门进庙院,是个下坡土道,院子很大,卖货的商摊儿多,叫卖声此起彼伏,显的很杂乱。当年的情景总会像看电影似的呈现在眼前。 白塔寺庙会逢周五周六开市,在白塔寺周围的院子里,依次摆满各种小摊儿。吃的有:烧饼果子(油饼)、豆汁焦圈,豆腐脑、年糕、炒花生、油炒面等……玩的有:万花筒,拉洋片儿,玻璃弹球,小洋画儿,跳绳,猴皮筋儿,木刀木枪,绢纸假花儿,刷上颜色的羊拐……用的有:锅碗瓢盆,扫把炕笤帚,布头,衣裙衣裤衣衫,针头线脑儿,小五金件儿……活物有:雀鸟、蝈蝈、蟋蟀……还有杂粮、蔬菜……总而言之,东西包罗万象,应有尽有,不同季节,应季的商品会更换,堪比现在的超市。
但凡有庙会,我是变着法儿的磨长辈,那时家境普遍贫穷,孩子们逛庙会,无非就是想得到点心爱之物,解解嘴馋。往往是边走边看,边吃边玩儿。白塔寺庙会在我记忆里规模挺大,蛮热闹。一圈儿逛下来,心愿满足,有时因钱的原因,没有达到要求也是心有不甘。始终会记住下次庙会的时间,再去赶场游玩。
一转眼,过去了六十多年。白塔寺庙会在文革时停办,后来白塔寺几经修复、重建、再建,成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纳入专题博物馆,内有各种常展和临展,已成为网红打卡地,每天到此参观的游人络绎不绝。
白塔寺周边改造工程一直在延续,古老与现代融合,让白塔生辉,火了商圈。茶吧,咖啡馆,宾馆,饭店,生意兴隆,有的店还设立观景平台,从不同的角度领略白塔寺的雄浑风采。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风情,古老的胡同,保留下来的小房小院,逐渐恢复原貌,正在重放昔日的“流光异彩”。
蓝天白云下,白塔巍巍,带着哨声的祥鸽遨翔在胡同院落上空,一派祥和。烟火阑珊中,这里每天上演着普通百姓笑语欢声,散发着平淡日子中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韵味儿,在这个舞台演绎着,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多彩的人生,传奇与平凡。
岁月悠悠,往事难忘,非常怀念儿时的白塔寺庙会,和曾经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