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藤图腾
从山上带回了种子
期待蓊郁婆娑我的窗台
擎着心形绿叶的触须
向上
向上寻找可依附的方向
左旋
向上的左旋是不被左右的信仰
酷暑
烫手的铁皮雨棚也灭不掉你活着的希望
修剪
几番
剪短了又长了的
期待长成我想要的模样
立秋了
一场风
一场雨
可喜
顺着弧形竹条
今日
绕出了我要的模样
有什么可喜
这不是
你要的模样

图腾 (tu teng),汉语词语,意为记载神的灵魂的载体。原始时代的人们把某种特定物体(动物、植物或非生物) 当做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即为图腾,用来做他们氏族的徽号或象征。
原始民族对大自然的崇拜是图腾产生的基础图腾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化现象之一。运用图腾可以解释神话、古典记载及民俗民风。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人有不同的图腾崇拜,比如中国人的图腾一般为龙,俄罗斯则有熊图腾的崇拜。
图腾崇拜,是发生在氏族公社时期的一种宗教信仰的现象。一般表现为对某种动物的崇拜,其也是祖先崇拜的一部分,图腾主要出现在旗帜,族徽,柱子,衣饰,身体等地方。而目前对于图腾崇拜的研究也是对于原始社会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图腾崇拜现象蕴含着重要的历史人文意义。
'人事有变化,往来成古今'。不起变化的事物,古今沒有,佛曰:'无常'。《说文解字》中就引征到了蛇是蛮人越人的图腾,狗图腾也是畲族的崇拜…图腾的崇拜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一个较晚的阶段。以鸟为图腾的氏族有神农氏、防风氏、殷人、羸秦氏、燕人、古夷人、古超人和台湾的太雅、阿美族等。中国的西北方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等少数民族都有狼图腾崇拜。美洲易洛魁有响尾蛇、熊、鹿、沙土、水、烟草等图腾崇拜氏族。明朝后期,漳州月港作为大明第一走私港,网开一面开放海禁后,进入了大航海时代,第一次引进了美洲的烟草到了闽南古镇石码…而今对国民而言,'烟草'爱恨交加,既是纳税万亿可供国防经费,又是影響健康的难改嗜好!
我的坏习慣也有烟瘾,这不是图腾崇拜的趋之,而是作为闽南人的后代,习慣成自然的传承,从祖爷爷的祖爷爺一直抽下来吧!闽字虫在门內,示闽为养蛇人,畲人在山与蛇习,故畲民或称蛇民。今漳州平和三坪祖师公一带,称蛇为'信者公',山民性不畏蛇,蛇也不惯于啮人,甚至常与人抱团取暖、入被共眠!按一般的看法,闽人以蛇为图腾,畲民以狗为图腾。如果说整个中华民族有图腾崇拜,那就是'龙'的图腾崇拜,成语'龙蛇聚会'喻龙蛇同类,蛇为未来小龙。《帝王世纪》说:'有娇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春秋纬元命苞》则云:'少典妃登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之于常孕,生神农,人生龙颜,是谓神农,始为天子。'作为小小后辈的我,老祖祖母级少典妃,那个时代是母系原始社会,美女遇到一位又帅又长满头发胡须的大帅哥,就好上了,以为'人身龙颜',欢喜就好吧,嘿嘿!
至少畲族祖先的神话,是这样来的,据冯翊著的《雷氏家谱》:'高辛帝刘皇后耳痛,挖取物大如茧,以匏盛之,以盘伏之,须臾化如龙,长一丈二尺,一百二十四点花纹,牙似剑,龙麟,火珠,因盘贮覆,遂名'盘匏'。传说中的畲族祖先'盘匏'是半龙半狗图腾,所以古代的龙腾艺术形象,就有一些狗形龙爪的图案或雕刻形象,而传统的十二生肖中,'龙'与'狗'是相生相克还是生克不取,说不清楚了,'龙'代表古人向往的高贵精神,而'狗'却是实实在在的有欲望,需要吃飯和交配,这是古人的崇拜二重性融于一个图腾,'龙狗'或'狗龙'代表人的两面性与可变性…'龙'虽然是虚拟的吉祥物图腾,却总是看不到摸不着,而狗作为人类的朋友,亦有可亲的实在!
西域的猴头花
《古史考》云:'高辛氏或日房氏,或日彭氏。'龙,尨既为狗,在古代图腾形象中朦胧不易分清。在古人的心眼中,动物沒有现代科学的分类,图腾也时常发生变形,如雉人水化为蜃,人也可以化为老虎,《庄子》有以'鲲'或'鹏'自比,有'游鱼'与'栎树'喻人,而曰'物化'吧。畲族始祖盘匏决不是人们心中的野狗,如牛头狗、狼狗、哈叭狗等,也不是史书传说中的巨獒或藏獒,而是半龙半狗的'龙狗',这意味着畲族是蛇图腾与狗图腾的混血族,或者意味着狗图腾从龙图腾分裂出來…但无论如何,都是中华民族的古老一员,嘿嘿嘿!正如我的手机头像图腾一样,我有自信所以上了自己头像,我缺一些现金流所以挂个'金元宝'…而希望得到艳遇则摆上鲜花吧!总是希望的正好是现实的所缺,'狗'性十足者也不妨上个'龙'的图腾,一叶知秋任逍遙,半亩方塘共徘徊吧!
郑亚水,笔名梧闽,出生于漳州东郊梧桥村,毕业于漳州农机校和厦门大学政治学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先后由漳州市图书馆出版《秋水白云》《西方国际政治研究》、作家出版社出版《白云深处》、海风出版社出版《月泊龙江》等书籍。2001年中国东欧经济研究会授其《企业文化一一现代企业的灵魂》''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并入选《中国改革发展论文集》(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9年11月,该论文被清华大学收录《n<1知网空间》智库咨文;《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中国文化出版社)副主编。
作品《<兰亭序>拾遗》一文于2010年9月入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作家出版社),并荣获2010年度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当代散文奖”;2021年8月,作品《说好的父亲》荣获“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2月,作品《说好的父亲》入编《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并被评为“特等奖”;2022年4月,《过故人庄还有多少龙江颂》荣获第九届相约北京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7月,《紫云岩 无住与不迁》荣获2022年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奖“二等奖”;《禅意 太武凡木》荣获全国第八届新年新作征文“一等奖”;《一字圣手江山常在掌中看》入选《高中语文》古诗词必读讲解教材。
